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明嘉靖黄陂县志

明嘉靖黄陂县志

发布时间:2021-03-02 19:11:33

1. 武汉有什么景点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等。周边的著名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些学校风景优美。著名的寺庙有古卓刀泉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6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奇花异卉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东湖在梅花、荷花的品种、科研成果、观赏价值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故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全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
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
近年,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还改善了风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构成了景区内游、行、吃、住、娱、购一条龙的完善体系,在发展大东湖景区的同时,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
1982年,东湖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北部,距武汉港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
木兰山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据史料记载,木兰山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历代的骚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登临木兰山,拜谒木兰庙,写下了《题木兰庙》等传世佳作:"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木兰山又是著名的革命摇篮,"黄麻起义"后,李先念、徐向前、吴光浩等率部转战木兰山,革命队伍才不断发展壮大。木兰山也是千年香火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佛道两教共处一山,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
山中原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总建筑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为湖北道教名山之一,后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先后被废。现存主要建筑有一天门、雷祖殿、讲经堂、南天门、木兰寨、二天门、木兰将军坊、木兰殿、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木兰殿内供奉木兰将军塑像,金殿内祀披发跣足的真武大帝铜铸鎏金造像,像高 1.8 米,金童玉女与水火二将列侍左右,其像亦为铜铸鎏金。古今名胜有鹰 嘴石、乌龙泉、千险峰、舍身崖等。
这里的山、水、花、木、宫、殿、阁,几乎都和千古流芳的木兰将军息息相关。山上那古朴别致的建筑,千姿百态的石林,姹紫嫣红的奇花,幽深静谧的别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木兰山海拔约六百米,是大别山脉南麓的高峰之一。山势峭拔嵯峨,翠峰壁立。北山突兀向天,南山迤逦浑圆,中间一块山腰盆地。远远望去犹如一头仰天长啸的巨狮,在它腾空飞跃之时,猛地一抖神威,似乎一跃之间,就要飞上九天。据史书记载:木兰山古称建明山,因状如吼狮,故又名青狮岭。后来坡坡岭岭长遍木兰树,所以更名木兰山。据说,古时有位姓朱名异,字寿甫,号天禄的千总,家住在山北十余里的双龙镇,因年逾半百无后,常登山求嗣,归而生一女,取名为木兰,据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的《黄陂县志》记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今黄陂)人也。姓朱,父寿甫,母赵氏……儿时状貌端凝,不雅修饰……会突厥入侵,军书叠至。寿甫苦于羸弱不堪远征,日夕忧虑。木兰……乃市鞍马,易戎服,为男子妆,代父从征。”一十二载,立功异域”朝廷封她为将军。木兰不受朝禄,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的将军庙下。《黄陂府志》、《湖北通志》、《萍踪识小》、《名胜志》均有类似记载。乡人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暮前竖立“木兰将军之暮”的巨碑,并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一六0九年)在山上建立了木兰殿、木兰将军坊。从此木兰山名声大震。正如明代诗人徐承颐所写:“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
历代文人墨客,寻幽探胜,络绎不绝。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八四二年)唐代大诗人杜牧游览木兰山时,曾写下《题木兰庙》,诗云:“弯弓征战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体现人民对木兰将军的景仰和怀念。
木兰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这是她当将军时的形象,这是她从军前的形象,这是她从军时的形象。
相传木兰18岁那年,羌胡侵犯边关,木兰父亲连接12道兵书,但老将军年老体弱,木兰削发女扮男装。12年后,木兰已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了,唐太宗要封他为昭烈将军,木兰请求回到父母身边,尽女儿的孝心,远近的乡亲们为木兰的事迹所感动,在木兰山刻了木兰将军坊。
木兰山的石雕都采用了本地的石料绿帘石镌刻而成。“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
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的玉皇阁,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
棋盘石状太极,凌空耸立在峭壁之颠,传说木兰将军解甲归乡后,时常到这块巨石上同道人下棋。
木兰山系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长木兰树,故名木兰山。又因“木兰将军”的传说,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现存“木兰将军之墓”碑。木兰山以其山势嵯峨、群峰攒族、云雾缭绕、古木参天为游客称道。
明朝诗人朱臣颐写了一道题为《木兰山》的诗:“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明代诗人屠达曾说:“木兰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道教丛林位于武汉市区东北郊58公里处,山热峭拔,奇石嶙刚,松柏叠翠,寺庙林立,是历代佛教、道教荟萃之胜地。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曾出现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的壮观场景。木兰山宗教建筑的特点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二是寺庙建筑注重结构,用石块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即干砌石墙。
古寨区:蜿蜒起伏于主峰祈嗣顶,海拔582米处,全长5华里。始建于南宋开元年(1259年),最早为烽火台,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太平军加修炮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其后,随着宗教活动盛行,寺庙逐年兴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古寨区内有一天门、南天门、木兰坊、二天门、三天门、金顶坊、玉皇坊、玉皇洞、灵霄街、狮鼻洞等主要景点。
石景区:此山奇石颇多,形态各异,加上民间古老的传说,身在其中颇有形神兼备的韵味。整个石景区,通过步行1090个石阶与各个石态各异的景观相串连,令游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观赏铠甲面、人面石、凤冠石、金蟾石、棋盘石、穿箭石、大佛石、白云洞、太子洞等景点。
花苑区:有古好汉坡、水晶宫、九碑石、打儿窝、三眼井、下马石等景点。
山庄区:有滴水崖、龙头石、蟠龙竹与卧虎石、双龙亭、剑壁石等景点,有近20处避暑山庄

归元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初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又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中院有放生池。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归元寺位于武汉市内,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这里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是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大脊,鱼角搬爪,飞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精巧壮观,金碧辉煌。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列供于北京和上海。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碛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另外还有两件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6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镜看,笔力挺秀,是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中国汉地佛教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五百罗汉的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惜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这里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代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传统,技艺娴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渐沾巾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归元寺开放时间
8:00 - 17:00
门票价格:
平时10元;五一(1-7号)、十一(1-7号),春节(正月初一-初七)20元;腊月三十(除夕)、正月初八、正月十五晚上开放40元。
归元寺气象信息
到武汉旅游以春秋两季为宜
归元寺地理位置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
归元寺交通方式
45路、707路、市内旅游专线1路
归元寺特色饮食
归元寺里做的素斋很有名,到了那儿一定得尝尝。
归元寺友情提示
归元寺景区荣誉: AAAA级景区 特别推荐:位于汉阳区龟山脚下的晴川假日酒店不仅内部软硬件不错,周围环境也很好,长江和汉水从该酒店旁边流过,从那里可以看见长江对岸的黄鹤楼。该酒店门口有旅游专线车,可直达归元寺、古琴台、东湖等武汉市著名的景点。 归元寺玩法: 参观、学习、旅游

2. 木兰山道观的典故

木兰山,曾称牛头山、青狮岭。唐贞观后为褒奖巾帼英雄木兰将军而先更名见明山(含木兰将军剖腹自杀以明心迹之意),后定名木兰山。山势挺拔巍峨,翠峰碧立。分南北两山,北山突兀向天,南山逶迤浑圆,中间一块山腰盆地。远远望去犹一头仰天长啸的巨狮,在它腾空飞跃之时,猛地一抖神威,似乎一跃之间,就要飞上九天。因状如狮吼,青狮岭就是这样得名的。
这里的山、水、花、木、宫、殿、阁,几乎都和千古流芳的木兰将军息息相关。据传古时有位姓朱名异,字寿甫,号天禄的小官,家住在山北10余里的双龙镇,因年逾半百无后,常登山求嗣,归而生一女,取名木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及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黄陂县志》记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今黄陂)人也。姓朱父寿甫,母赵氏……儿时状貌端凝,不雅修饰……汉文帝时会匈奴入侵,军书迭至,“寿甫苦于赢弱不堪远征,日夕忧虑。木兰……乃市鞍马。易戎服,为男子妆,代父从征。“一十二载,立功异域,朝廷封她为将军。木兰不受朝禄,乞归故里,死后葬于木兰山北的将军庙下。《黄州府志》、《湖北通志》、《萍踪积小》、《名胜志》均有类似记载。乡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墓前竖立“木兰将军之墓的石碑,并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山上建了木兰殿、木兰将军坊。
从此木兰山名声大震。正如明代诗人徐承颐所写:
未有木兰先有山,
山名偏借木兰补;
木兰与山名俱在,
山并木兰争万古。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寻幽探胜,络绎不绝。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唐代大诗人杜牧游览木兰山时,曾写下《题木兰庙》,诗云: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体现了人民对木兰将军的敬仰和怀念。
山以木兰将军而增色,地因木兰将军而钟秀。山上山下至今还保留这位巾帼英雄的许多胜迹。如山峰之南的祈嗣顶,是奉祀木兰将军的地方,玉皇阁传说是木兰凯旋、朝廷赐冠之所。还有壁直如削的舍身崖,凌空兀立的好汉坡、状若太极的棋盘石,永不枯竭的蘑针涧等30多处胜景,一处一个优美生动的传说故事,听来耐人寻味。

3. 木兰山好玩不

木兰山很好玩
山中原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总建筑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为湖北道教名山之一,后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先后被废。现存主要建筑有一天门、雷祖殿、讲经堂、南天门、木兰寨、二天门、木兰将军坊、木兰殿、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木兰殿内供奉木兰将军塑像,金殿内祀披发跣足的真武大帝铜铸鎏金造像,像高 1.8 米,金童玉女与水火二将列侍左右,其像亦为铜铸鎏金。古今名胜有鹰 嘴石、乌龙泉、千险峰、舍身崖等。
这里的山、水、花、木、宫、殿、阁,几乎都和千古流芳的木兰将军息息相关。山上那古朴别致的建筑,千姿百态的石林,姹紫嫣红的奇花,幽深静谧的别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4. 程颢、程颐到底是哪里人

他们就在湖北武汉的前川一小旁边的文交巷里住的。

5. 宋朝包拯最早应该做的是定远县令,谁知道定远县是现在的哪吗

还是现在的定远县,名字没变,在安徽东部

6. 花木兰的故乡是那里

因为木兰祠位于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公里,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
所以木兰家乡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7. 武汉有历史典故的地名

1、武汉长春观

长春观,中国著名的道教场所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道观坐落在武汉市内双峰山南侧,传说道教的祖师老子曾经在这里停留,早在公元前3世纪这里就开始有道教建筑出现。元朝时,全真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丘处机来到这里修炼和传教,使它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为丘处机被称为长春真人,所以道观就称为长春观。

2、古琴台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3、鹦鹉洲

地名,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鹦鹉赋》而得名。 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后来,历代不少名人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

4、卓刀泉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5、武汉蛇山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又名紫竹岭。北魏时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时称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金华山和灵山。其间,以蛇山为山名,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故后世称蛇山者为多;至清乾隆《江夏县志》已有蛇山之名。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8. 建宁乡的历史人物

(一)本地人物
1、人物简历
(1)张宝,宋末元初高平县建宁(今建北村)人,历任永兴路百户、指挥佥事。
《高平县志》记载,“元则张宝,中统间(1260年-1263年)为永兴路百户。适江寇为乱,命宝督兵檄,至即束担以行,时方元旦,擒渠魁以归,迁都指挥佥事。居家孝友,建宁明道先生乡校文馆(建宁文庙)久废,宝力复之”。
张宝做官退休后回到建宁,在圣人殿专事教书育人。
(2)申良(1468年-1524年),字延贤,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其女儿名叫申翠屏,女婿叫郭绍芳,外孙叫郭东。弘治十一年举人,历任招远、诸城、良乡知县,安吉知州,常州同知,户部员外郎。
清代张廷玉著《明史》(卷192)记载,“申良,字延贤,高平人。登乡荐,授招远知县。山东盗起,良豫为战守具。盗至,追击 至黄县,俘斩数百人。已,复至,再破走之。历知诸城、良乡。权贵人往来要索,良悉拒之。进安吉知州。锦衣叶琼倚钱宁势夺民田,良谳还之民。琼因嗾奸人诬奏良,事竟得白。稍迁常州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与淮俱杖死。赠太仆少卿。招远民怀其政,绘像祀之”。
(3)郭宗,字距光,号云林山人,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景昭,祖钦,父质,儿峻,孙绍芳,曾孙东。景泰七年举人,原武县尹。
(4)郭峻,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妻田氏,儿绍芳,孙东,曾孙嗣燃、嗣炳、嗣焕。廪生、建宁圣人殿教授。
(5)郭岐,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兄峻,侄儿绍芳,侄孙东,曾孙嗣烨、嗣勋。建宁当地乡贤。
(6)郭绍芳,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质、祖宗、父峻,妻申翠屏,儿东,孙嗣燃、嗣炳、嗣焕。建宁当地乡贤。
(7)郭东(1523年-1603年),字仁府,号春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宗、祖峻,外祖申良,父郭绍芳,母申翠屏,妻刑氏、王氏、杨氏,儿嗣燃、嗣炳、嗣焕,孙基洪。大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中举,第20名;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174名,大明第267名。历任浙江嘉兴、河南嵩县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尚书司丞、顺天府丞、南京太常寺卿(正三品)。
司昌龄《郭东传》记载,“郭东,字仁府,高平人。曾祖宗,景泰丙子举人,原武知县;祖峻,邑廪生,博学工书,士多从之;父绍芳,落魄嗜酒,有义气。尝出行,见一骞在田,而久不见人,疑而,控之,揣其所负装金也。会日将暮,遂前迹 之,一人醉卧道旁,谛之。为徘徊李五,撼而讯之,实为官解饷五百余两,即以装付之五,感激愿致百金为谢,固欲不受。归以与妻申氏,申氏曰,君能处心济物如是,吾家其或兴矣。次年遂生东,东奇敏,特达以。嘉靖丙午乡荐,及丙辰登第,时年三十九,历知嘉兴、嵩二县,升南京刑部主事。迎养父母,父不往,母往,居三月归,遂请终养。未几,父卒,家居十八年,至万历九年,母卒,服阕。始补官为兵部主事,升尚书司丞,转顺天府丞,升南京太仆寺卿,又转太常寺卿,以年过七十致仕。东善事二亲,好读书,恭谨淡泊。居邑东之建宁镇,有汥阳池,中建危楼,引水四面绕之,林木蓊郁,时登览啸咏,以自适。又于镇北数里建㞼阳书院(“㞼”字为古代生僻字,现注音有chéng、shèng、zhé三个读音。【集韵】注解:㞼同丞,翊也。故当地人叫做丞阳书院),招延四方文士,讲学其中,今其地曰石堂会,旧迹俱存,文章典雅醇正,著《类博录》。卷版藏于家,年八十以终,子嗣焕万历壬辰进士,官至苏州府同知,亦有文集刻本”。
明景泰年间,郭东曾祖父郭宗携带家眷从高平三甲镇北庄村迁至建宁里繁衍生息,后裔分布建宁镇(今建南、建北村)及郭庄、荒窝等村庄,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时期建宁里第一名门望族,现今郭姓人员逾两千人。
郭东工于诗书,作品存世甚多,包括《甎(zhuān)甃(zhòu)城垣记》、《建宁里重修文庙碑》、《石堂别墅》、“建宁镇”匾额书法。《石堂别墅》诗云:“结庐石堂会,行坐见南山。梅帐尘嚣隔,茅斋趣味闲。苔痕侵砌畔,草色映帘间。地僻兼心远,栖迟未欲还”。
(8)郭嗣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建宁当地乡贤。
(9)郭嗣炳,字永孚,号肖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武举人,历任明威将军,金吾前卫指挥佥事。
(10)郭嗣焕,字叔奕,号宪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儿基洪。万历十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三甲第211名,大明第271名。历任陕西蒲城直禄东明知县、试政工部虞衡司、直隶苏州同知(正五品)。
(11)郭嗣烨,字元充,号效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生儒官,“建宁镇”匾额勒石人。
(12)郭嗣勋,字季成,号为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增生。
(13)郭基洪,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绍芳,祖东,父嗣焕。历任序班、太常寺卿。
(14)姬廷聘,字慕伊,号起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庠生、建宁当地名医。
(15)郭维高,字土撝,号凤冈,清代高平县府下里郭庄村(今建宁乡郭庄村)人,岁贡生。撰有石堂会石窟《三义洞记》碑记。
(16)夏国彦,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北村)人,儒学生员。顺治十二年撰写郭庄村《茧用入社碑记》。
(17)苏遇春,清代高平县府下里苏庄村(今建宁乡苏庄村)人,建宁当地乡绅。光绪十年撰并书写苏庄村《补修玉皇庙碑记》。
(18)张文榜,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北村)人,清末民初名臣。民国九年书写建南村《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
2、建宁郭东家族世系表
(1)初祖:郭子仪
(2)一世:郭恩
(3)二至六世:无考
(4)七世:郭景昭
(5)八世:郭钦
(6)九世:郭质
(7)十世:郭宗
(8)十一世 :郭峻、郭岐
(9)十二世:郭绍芳
(10)十三世:郭东
(11)十四世:郭嗣燃、郭嗣炳、郭嗣焕、郭嗣烨、郭嗣勋
(12)十五世:郭基洪
(13)十六世以后:无考
(二)外地关联人物
1、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生于湖北黄陂县。嘉祐二年丁酉科进士((同榜进士有曾巩、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三位))。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后追封“豫国公”,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程颢早年与其弟程颐共师周敦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堪称理学大师,世称“二程”。
程颢诗作存世颇多,其中《春日偶成》诗篇久负盛名,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在晋城县令任上,主持创立乡校七十二所,建宁乡校就设在宣圣庙内。其在闲暇时间,经常前往建宁宣圣庙为当地师生传道授业解惑。
2、杨子器,字明甫,号柳塘,明代浙江慈溪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三甲第152名,大明第265名。历任高平、常熟县令。
明代学者崔铣撰写的《杨子器去思碑记》碑文记载,“杨子子器去高平十有八年,高平民申铎、姬增而下数百人立祠于建宁镇祀之。镇有先圣庙,宋程子伯淳作,杨子尝修之,祠列东庑下“。
建宁人申铎、姬增等数百人为了纪念杨子器在高平县令任上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在建宁镇圣人殿内勒石修建杨子祠。
(三)郭氏家族科举人物
郭氏家族一门六进士、十余举人、数十乡贤乡贡,高平郭氏家族与阳城县皇城相府陈廷敬家族并称为明清时期晋城两大科举官宦世家。建南村郭氏与三甲镇北庄村郭氏系出同源,建南村的郭氏科举人物见《本地人物》,北庄郭氏科举人物如下:
1、进士
(1)郭定:字静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妻刑氏、崔氏、葛氏、李氏,七子坤、城、增、堪、壕、埏、?。明天顺六年举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6名,大明第9名。历任郑州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2)郭鋆(1499年-1565年):字允重,号一泉。曾祖质,祖定,父坤,妻刘氏、刑氏。正德十四年举人,嘉靖十一年戊辰科进士,三甲第116名,大明第199名。历任太常寺少卿、工部右侍郎,先后总管芦沟桥、元雷殿、宝源局等工程,并督修京师外城,竣工后,被赐予金帛,加食尚书俸禄。文章古雅简练,著有《一泉文集》。
(3)郭鎜(不详-1558年):字允新,号三泉。曾祖质,祖定,父城,妻赵氏,子治暤、治休、治熙,孙奇策。嘉靖十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三甲第44名,大明第142名。先任翰林院修撰,主编《大明会典 壬子典》,后任国子监祭酒,对监生重身教,谨章程,以经术为教。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卒於南京官邸。郭鎜博闻强记,明《春秋》,善词赋,一生著述颇丰,有《翰林诗稿》、《国学文集》、《家居集》等。
(4)郭鉴:字允明。曾祖质,祖定,父坤,妻申氏。明嘉靖十三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56名,大明第59名。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正四品)。
2、举人
(1)郭质:字彦彬。祖景昭,父钦,妻悦氏、王氏。明正统九年举人,历任永寿、定兴知县,光州知州。
(2)郭文:字宣章,祖景昭。父钦。明正统十三年举人解元,历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畿内。
(3)郭骞:字惟贤。曾祖景昭,祖钦,父文。明成化十六年举人,真定府深州知州。
(4)郭淳:字时雍。明成化十八年举人,历任东安及南阳县尹、葭州知府、西安府同知。
(5)郭拱宸:字敬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二年举人,鸡泽教谕。
(6)郭拱枢(1479年-1544年):字惟中,号北庄拙人。曾祖景昭,祖钦,父宜,妻邢氏,子三谟、三畏、三知,孙四箴、四勿、四幼。正德八年举人,文林郎、陕西澄城知县。
(7)郭长:字孟长。曾祖钦,祖质,父拱宸,明嘉靖七年举人,金州知州。
(8)郭坤:字崇载 。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明弘治二年举人,历任霸州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
(9)郭增:字崇进。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弘治十四年举人,历任莒南通判、济南府同知。
(10)郭銮:字允和。曾祖质,祖定,父城。明嘉靖十年举人,历任武定州及宁州知州、藩府长史。
(11)郭士基(1836年-1902年):字子卿。道光二十九年,13岁时考中秀才,同治三年,29岁时又考中举人,高平县署赠予他文魁匾额。同治九年出任广灵县训导。清光绪十一年,因不满清廷的腐朽统治,指责朝政,被革职遣回乡里。
3、乡贡乡贤
(1)郭均让:字时逊。生于元末,以贤良方正征历,辞归隐。明洪武十二年,以德行贤才应召金陵,授真定尹。
(2)郭钦:父景昭。封文林郎,湖广道监察御史。
(3)郭宥: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五年乡贡,教授。
(4)郭冧: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一年乡贡,易州同知。
(5)郭完: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五年乡贡,教授。
(6)郭宏:曾祖景昭,祖钦,父质。例贡。
(7)郭拱极: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嘉靖五年乡贡。
(8)郭城(1467年-1544年):字崇固,号恭菴。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子銮、鎜。例贡,安州州判,赠徵士郎、翰林院检讨。
(9)郭堪: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七年乡贡。
(10)郭壕: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年乡贡。
(11)郭埏: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二年乡贡,隆庆卫训导。
(12)郭治统:曾祖定,祖坤,父鋆。廪生,两浙运司。
(13)郭治暤: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布政司。
(14)郭治休: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5)郭治熙:曾祖定,祖城,父鎜。原武县主簿。
(16)郭治光: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7)郭治诗:曾祖定,祖坤,父鉴。耀州吏目。
(18)郭治泰:曾祖定,祖坤,父鉴。耀州吏目。
(19)郭治礼:曾祖定,祖坤,父?。序班,乡贤。
(20)郭献策:曾祖坤,祖鋆,父治统。任职运司。
(21)郭奇策:曾祖城,祖鎜,父治暤。乡贤。
4、郭氏家族名字规律
(1)第十世:郭宁、郭宗、郭宥、郭定、郭冧、郭完、郭宏、郭骞。宝盖头取名。
(2)第十一世:郭坤、郭城、郭增、郭堪、郭壕、郭埏。五行土旁取名。
(3)第十二世:郭銮、郭鋆、郭釜、郭鎜、郭鉴、郭鑋、郭蓥、郭鋈、郭鈭。五行金旁取名。
(4)第十四世:郭嗣燃、郭嗣炳、郭嗣焕、郭嗣烨、郭嗣勋。五行火旁取名。

9. 前川的文化

前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邑重镇,我们的先祖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构塑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昔日“黄陂十景”即有五景在前川(“甘露呈祥”、“鲁台望道”、“夜台钓月”、“铁锁龙潭”、“西寺晚钟”),尤以“二程”文化卓然独秀。这是前川诞生的胎记、精神的宝库、独特的地标。它使前川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予精心保护,已经损毁的重要文物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修复,还应新建一些新的人文景观,以彰显前川丰富的文化底蕴。 鲁台望道黄陂大桥东端,岿然一山,此即鲁台山。北宋中叶,程颢、程颐兄年曾在此筑一高台,名“望鲁台”,宋称“鲁台望道”,以遥望尼山,寄托仰止之情。北宋期山上始建“清远亭”,南宋时为纪念二程改称“双凤亭”。亭侧有一聪明池,相传为二程研墨洗笔之处,池中有涵虚亭一座,系二程常来攻书之所。亭东里许,有一摇碧荡翠的“流矢湖”,因二程兄弟常在此习射而得名。明景泰年间(1450—1457)在鲁台山南麓建有“二程祠”,后相继改为“二程书院”、“望鲁书院”,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书院齐名。清代增建讲堂学舍,后改名为师范学堂和县模范高等小学堂。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于日寇铁蹄之下。1962年政府拨专款维修,当代著名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双凤亭”金字匾额,斯亭即灿然生辉。本世纪初,政府拨款重建,古亭焕发青春光彩。登临峦巅,仰观亭翼若飞,古木参天;俯视,岸映西州城半出,虹栏吸波润青云;极目远眺,十里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历代文人骚客登揽胜抒情,吟古咏物,留下了大量锦诗妙文。惜之文迹寥寥,书香气微微。
鲁台因“二程”兄弟崇尚孔子儒学,“筑台望鲁”而得名。还有与二程兄弟相关的涵虚亭、二程祠等建筑,鲁台山下的一洼水面也因二程习箭练武典故得名流矢湖,古称鲁台为黄陂文峰。又据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掘东周古墓葬群的考古成果,鲁台还可能是商周方国的古都或“荆”的政治中心。鲁台是黄陂集中展现文化底蕴的最佳处,更是擦亮“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品牌的最佳载体。
活化利用鲁台文化资源,可就地包装“鲁台古镇”项目,打造文化旅游景点。该景点拟由己建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复建二程书院)即将开建的双凤亭公园和设想中的文化老街组成。设想中的老街,实为以区博物馆为龙头,以民间各类非遗博物馆为主体的博物馆群。 还原古城墙记忆。前川为古黄陂县治之所在,明初始建的县治火砖城墙,曾在清末湖北城池评比中名列前茅,但解放后因城市建设却已几乎毁尽。为重现前川城垣古韵,可利用光荣里南端、滠水西堤旁残留的城墙建城根小广场,并在北侧复建小东门(文昌门),或在双凤大桥头小游园复建大东门(昭明门)。形成城垣古韵景观与滠水河畔风景交相辉映。
还原老街坊记忆。老城区的前川大道、文教巷、人民道、民安街四条街道合围区,很多历史文化元素与这里相关,如文教巷古称草庙巷,是二程夫子诞生处;人民道上古有黄婆桥,有“宋太祖微服过此,求水於黄婆的故事。有“带河蜿蜒余三里,发源于东坂,西抵黄婆桥”的记载。以这些历史元素为背景,启动木螺钉厂周边的旧城改造,在合理布局建筑物后,将高楼大厦的间隔空间适当集中,以明清街肆的形式,在这里复建程乡坊、“二程”故居、带河、黄婆桥等,并将县城的城隍庙及戏台等也移建于此。高楼下低矮的明清街肆,既是这片住宅小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园林绿化空间,仿古店铺也可用来经营黄陂特产、黄陂名吃等等,这里是展示古县城历史文化、延续古城商脉的“活化石”。 黎黄陂广场在黄陂二桥西、黄陂大道南、人民银行旁的一块低洼地,昔日是一片洪波涌翠的芦苇荡。这里是黄陂前川的东大门, 318国道从它身边穿过。广场北数行霜树,几簇烟树,碧野阡陌连畴,莱青花香,寒潭澄碧,水草丰茂。去年区里在这里建起一座面积宽敞,景色宜人的“黎黄陂广场”。广场内林隐涌道,花缀绿茵,湿圃生烟,紫藤满架,燕语莺歌蝶舞,音乐喷泉溢彩流光,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黎元洪一身戎装,仗剑肃立在广场中,深情地注视着他的故乡。铜像底座上国家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和国民党元老题词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龙潭清波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脑海里留有深刻印象,他在其早期散文《俄乡纪程》中就写道,“母亲去世,一家星散,我只身由吴而鄂,由鄂而燕。黄陂铁锁龙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徊留恋;以至于北京南湾子头的新柳,丝丝的纤影,几番几次拂拭我的悲怀诗思。”
铁锁龙潭不仅承载了“锁镇泥龙”等传说,还与祭祀文昌神有关。明县令胡仲澜在其《建文昌祠碑记》中云,“嘉靖闯郑中宪公佶举进士,邑父老共见文昌元衣白骑陟降於鲁台之巅,今城中有铁锁龙潭故名迹,其地传而属之,中宪即以此地祠之,以招鲁台陟降之灵。”清同治《黄陂县志》也说,邑人郑中宪,捐铁锁龙潭胜地一区,邑侯胡仲澜从而建祠祀文昌,后倾圯,同治辛未又重修文昌帝君宫。从《建文昌祠碑记》的结束语:“行将观其化被,誉髦文风愈盛而科甲愈多,岂非一邑之福哉。”也可得之,铁锁龙潭寄托着黄陂人的“科甲愈多、人才辈出”的梦想。
铁锁龙潭进行旧城改造时,不但要考虑按胡仲澜《碑记》“龙潭谛观景物,春则水满四泽,旋邱如壁,迤逦浮桴,游於太极;夏则柳暗莲香,鱼翻荷绿,淡云轻风,前川可续;秋则霜林瑟瑟,满目凄清,木叶虽脱,石柱嶙峋;冬则积雪平崖,层冰振玉,寒云不流嗒焉空。”的描述复原龙潭景观,还要延续这里的历史文化脉络复建文昌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为纪念瞿秋白曾在这里吟诗赏月留下的痕迹。

10. 花木兰故里是什么地方

花木兰故里之争:“中国木兰之乡”花落河南虞城
2007年05月25日 中新网郑州5月25日电(记者 赵敏)记者今日从河南有关部门获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刚刚作出决定,正式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虞城县是木兰的故乡,至今该县仍保留着木兰祠等大量有关木兰的古迹,以及一些有关木兰的传说。二00六年五月,虞城县正式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今年三月下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专家考察验收组对虞城验收。依照中国文联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有关规定,经验收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为虞城县“所报材料属实,手续齐备,申报规范”,经研究,同意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木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木兰原姓魏,因其是女儿身,故称其为花木兰。她代父从军的英勇壮举,使她成为在那个男尊女卑时代里的女英雄。但木兰故里在哪里?历史上曾对此争论不断。

据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唐代在此建有木兰庙,现为木兰祠,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天是花木兰的生日,并举办庙会,共同祭奉花木兰。目前,木兰祠为商丘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政府首批挂牌的旅游景点之一。去年,虞城“木兰传说”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阅读全文

与明嘉靖黄陂县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