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黎黄陂路的介绍
黎黄来陂路和黄陂路是一条路源,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全长604米,建于1900年(光绪26年),为黄陂人所建,故名黄陂路。后划入汉口俄租界,称夷玛路。因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武汉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黎黄陂路是武汉著名的“慢生活”街区,是汉口神采与气质的延续。
② 上海市高架延安东路黄陂南路口延安路高架,在黄陂路那的,为什么柱子有个龙的雕塑
民间的说法 是龙脉龙庙所在 趁龙出去饮水代替神龙 不然打不进桩 但电视上已辟谣 你就当这是个民间故事吧
③ 黄陂南路属于上海什么区
黄浦区的!
④ 黎黄陂路的历史
黎黄陂路 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一条街道,以辛亥起义领导人黎元洪名字命名,东南到沿江大道,西北到中山大道,长604米,与两侧的兰陵路等平行。中间与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等街道相交。
黎黄陂路所在地域于1897年划入汉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当局修筑此路。在1925年以前原名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属汉口俄租界,从沿江大道(原河街)到中山大道(原亚历山大街)。交汇道路有洞庭街(原鄂哈街)、鄱阳街(原开泰街)、胜利街(原玛琳街)。
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命名为黎黄陂路。
今天,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包括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俄租界工部局旧址、高氏医院旧址、基督教青年会、顺丰洋行、邦可花园、惠罗公司、巴公房子、首善堂和万国医院旧址等。
1997年,江岸区政府建设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进行纪念。这是一条背街小路,没有中山大道的车水马龙,没有江汉路的商业繁华,走在这条马路上,依然可见的是一幢幢不同风格的建筑、房屋,只是它们比起前面那些街面的建筑来就矮小秀气了许多,但也更加的宁静平和,贴近了市民许多。刚刚种下的枇杷树在曾是俄国巡捕房(1902年)的门口,迎风微颤,一幅不识旧时时光的年少模样;那被盆花和青藤掩映的一幢错落有致的红色房屋,谁又能知道曾经是日伪政府的放道局的所在呢?你仔细看,从一栋办公楼前斑驳的墙上,竟可以发现隐约可识的“YOUNGMAN~S CHRISTION AS-SOCIATION”(美国海军青年会)的字样!当夕阳西下,暮色渐起,骑着单车回家的人们匆匆从1918年建的俄国皇亲巴提耶夫兄弟的别墅旁驶过,这时你不会再为这座城市的世俗气而厌弃,一股回家的暖意会随着暮色蕴藉上心头。
⑤ 上海黄陂南路168弄以前叫什么里
上海黄陂南路最初名为峨嵋山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1年。1906年,公董局将其改名为贝勒路(Rue Amiral Bayle),得名于法国海军军官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以武汉市黄陂区将其改名为南黄陂路。1946年改名黄陂南路。
⑥ 上海黄陂路禁摩吗
上海黄陂路禁摩的。
⑦ 上海的路名是怎么命名的,怎么回事
上海的道路命名
纵横交错的道路,对一座城市,就像我们人体血脉一样重。一座城市,往往有着数也数不清的道路。每个城市对道路命名,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上海,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命名方式。
在今天上海市区交通图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以我国省份、城市名称命名的城市道路。我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以及众多大中城市名称,都可以在上海道路交通图上找到,这是上海道路命名的最大特点。
这种以我国省份、城市名称命名城市道路的方法,最早起源于上海英国租界。19世纪中期,上海县城之外开埠前原是一片阡陌纵横的田野。但随着西方列强打开清政府的国门、在上海设置租界以后,这片区域陆续建成许多道路。起初租界的道路起名非常随便,基本上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也不便于人们记忆。
直到19世纪60年代,上海英国租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道路系统。为了记忆方便和显得整齐,1865年英租界工部局规定:在租界内的27条道路,南北向干道以中国省份名称命名,东西向干道以中国主要城市名称命名。他们将旧有的一些道路名称做了更改。英美租界1865年的道路命名对法租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名山大川名称成为他们命名道路的来源。例如法租界的西江路,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道路。租界在中国成为历史之后,西江路被更名,成为今天的淮海中路。
但英租界的命名原则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和推广,特别是在殖民者越界筑路区域,很多道路就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今天的天山路,在美国1925年越界筑路时叫做林肯路;而仙霞路当时叫做尼佑干路;历史上戈登曾是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军将领,而今天的江宁路,当时就叫做“戈登”路;这些道路名称在1943年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权控制上海租界后被变更。
在历史上,汪伪政权为清除英美势力在租界留下的各种影响,将所有以欧美人命名的道路全部代之以中国地名命名,如把以英国国王爱得华七世命名的爱多亚路改成大上海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还同时将富有旧租界名称痕迹的路名进行了更改,如将原来公共租界和华界闸北的分界道路“界路”改成为天目路。
1943年大规模调整更改路名后,以中国各省、市名称命名的上海道路在上海城市道路中占了多数。解放后,这种以中国各省、市名称命名上海道路的方法一直沿用了下来。
现在,在上海浦东,道路命名的方式也日渐丰富起来。除了以地名为主的城市道路命名外,这里还出现了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的新的城市道路。
总体上说,以中国省、市名称命名的道路,在上海道路中仍占多数。今天,随着上海城市道路的不断增多,如何寻找新的道路命名方式,已经成为上海地名专家思考的一个新问题
⑧ 黄陂路的由来
附近的
⑨ 上海一号线黄陂南路这陂读音怎么读
上海的黄陂南路的路名来源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地名,“陂”字读:pí
⑩ 黄陂这个地名的来历
黄陂地处武汉市北郊,历史文化悠久。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三苗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区南的盘龙城,是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这座商代早期城址,在当时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也是南方与北方的一个经济和文化的交汇中心。这对于武汉三镇城市的孕育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据旧志记载:今黄陂区境古为荆州之城。春秋属黄国之地,楚成王灭黄归楚。秦统一中国后,分楚为四郡,黄陂属南郡。汉属西陵。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拒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镇。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隋初改县为镇,后复为县。唐初属南司州,后州废,属黄州。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寄治鄂州青山矶。元世祖至元12年还旧治,属黄州路。明属黄州府。清雍正七年改属汉阳府。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改道,属汉阳道。自民国21年起,先后属第二、三、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鄂东行署。抗日战争时期,黄陂县政府一度迁至县东的仙台寺。1940年4月,在县北蔡店陈家畈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5月,黄陂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陂县属孝感专员公署。1959年随专区并入武汉市。1961年,恢复原区治。1983年10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5年县治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同年向上请示撤县设区。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前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