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地方被称为“建筑之乡”
中国建筑之乡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新洲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建筑之乡”称号 一个人口近百万的远城区,有15万人从事建筑业,仅去年一年就创造上百亿产值;这里走出1000个项目经理,还有一大批身家上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大老板……书写这一传奇的新洲,上个月被中国建筑业协会首次授予“建筑之乡”的称号。
中国“建筑之乡”---武汉新洲 传奇揭秘 近日,记者到“建筑之乡”探访,揭开了它闻名全国的秘密。 “建筑之乡”缩影:干河村的财富故事 这是一个坐落在新洲东部地势低洼的行政村,106国道四合庄路段宽阔马路两边,是一排排两三层小楼房。水泥道路通向每户门口,村子随处可见是老年人和妇女。随便找一个人打听便知,所有的青壮年,正奔波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建筑工地上。 “我们村人均年收入3到4万,不少人在村里盖高楼,很多人还去武汉发展,买了车买了房。”干河村党支部书记戴灿明介绍说。 村里的小学盖了4层,修得相当漂亮;通往村里的公路也很宽。这些都是建筑能人们发了财回来修的,村里没花一分钱。村干部们退休了,还能去同村人在武汉开办的建筑公司打工,当个小干部。 “我们村平均五户出一个建筑项目经理,年收入10万到上百万不等。”刘发财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已经是新八建设集团有名的项目经理,最近还接了个5000万的工程。“他是刘先成带出去的,当年,刘先成和余宝琳都在村里带了一大批人到武汉搞建筑。”戴灿明口中的刘、余二人是同村人,新洲建筑名人,分任新八建设集团(简称“新八集团”)、新七建设集团(简称“新七集团”)的董事长。 干河村的财富故事,是新洲建筑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8年,新洲区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6亿,从业建筑工人15万人之多,实现利税3亿多,建筑业已成为该区经济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艰辛创业路:从泥瓦工到“建筑王” 说起新洲建筑业,绕不开新洲几位“建筑王”。他们的故事,激发着年轻一代建筑工人对创业的向往。 刘先成,新八集团董事长,后面跟着一串响当当的头衔:全国施工优秀企业家,省、市人大代表和武汉市劳动模范。 1978年高考,刘先成落榜,回家跟着师傅学泥巴匠。泥工、瓦工、抹灰工……他把每个技术行当都做了一遍。本来有文化知识基础的刘先成,一边做工,一边熟悉各类建筑图纸,买书自学工程造价预算。 3年后,刘先成因为技术过硬,从一个泥瓦工做到建筑队工程预算员。1985年,这个24岁的年轻人,当上辛冲建筑公司(新八集团前身)的企业法人。 他一上任,连续收到20张法院传票,公司的“包工头”把建设方已付款吃掉就消失了。材料商和民工只好起诉辛冲建筑公司。刘先成一边打官司,一边带着队伍到处揽活。“那段时间,打官司都快打成律师了。”刘先成感叹。后来,镇政府派专人进驻公司“蹲点”,刘先成聘请两名常年法律顾问。通过“大整顿”,公司终于慢慢走上正轨。 此后,路子越走越宽,刘先成和他的公司迅速发展。今天的新八集团,已进入全国前500强民企,连续两届名列湖北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榜首。 另一位“建筑王”是新科建设集团董事长姚科学,他和刘先成师出同门,却有更辛酸的经历。1978年,在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中,一次偶然事故,姚科学不幸被万伏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臂及双脚7个指头,导致终身残废。那年,他刚刚18岁。 伤残后,姚科学被分配到公社水利指挥部做一名“以工代干”的施工员,两年后,被任命为濒临倒闭的公社建筑施工队队长。独臂残脚的他从泥瓦工人干起,身上怀揣10元钱独闯武汉。20余年之后,他所带领的30余人的建筑队,发展成为拥有几千名员工的大公司。 还有一位新七集团董事长余宝琳。余宝琳比刘、姚二人的年纪小。一开始,只能干搬砖工。因为受不了累,从工地上偷跑回家。半年后,为生计所迫,余宝琳再次回到建筑队。这个曾经逃跑的少年,痛下决心学艺。从工程预算员、资料员、再到施工安全员、技术员,一步步走到经理职位,现在,他已经是资产上亿的新七集团老总。
2. 哪里称为建筑之乡
位于齐鲁大地中部淄博市的市辖县桓台,以“建筑之乡”闻名全国.
建筑业在桓台源远流长,隋唐时期,境内庄严雄伟的隋文宝塔、华严寺已闻名遐迩。建于明代的“四世宫保”坊更是全国为数极少的古代砖坊之一。
19世纪初,胶济铁路通车后,济南辟为商埠。桓台建筑工匠们开始走出家园,到全省、全国乃至海外去从事建筑,迄今,仍屹立于泉城的济南青年基督教会礼拜堂、齐鲁医院、郑州的“二·七”纪念塔等,都出自桓台工匠之手。
建国后,桓台县的建筑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很快。1981~1987年,桓台县共完成建筑面积1073万平方米,相当于1个中等城市的全部建筑面积。建筑工程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达80%和15%,已形成立足山东,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格局。在那时候,桓台的建筑业是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居民收入的1/4左右。
“建筑业是我们桓台人的自豪,发展也很快,但是随着桓台建筑工匠们走出桓台服务于外地之后,现在收益大部分都带到外地去了。”桓台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王履雷对记者说。
除了建筑业之外,早在新石器时期,桓台境内就有制陶业,其工艺之精细,堪称“黑似漆、明似镜、薄如蛋壳”。春秋时期,桓台是齐国冶铁、铸钱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清时期,已形成以制陶、织布、酿酒、榨油等10余个行业的手工业体系。
“即使有悠久的手工业、轻工业历史,我们还是一直以农业为主,是农业大县,”王履雷说。不少人知道桓台,因为桓台是江北第一个“吨粮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淄博开始遭遇“东北现象”困局:传统产业、资源初加工型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国企重负和资源枯竭,一度跌入“工业低谷”和城市困境;作为老工业基地淄博的一个县,面临同样问题的桓台县老工业亟待转型。“直到最近几年兴起的化工产业,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现在是县里的经济支柱。我们的GDP和财政收入差不多一半多都要靠化工工业。”王履雷介绍道,“尤其是我们东岳产业园的氟硅工业,基本实现了从氟矿开采直到该领域高端产品全氟磺酸树脂的完整产业链条。”
3. 中国建筑之乡的建筑之乡新洲县
到“建筑之乡”新洲县探访,揭开了它闻名全国的秘密。 “建筑之乡”缩影:干河村的财富故事 这是一个坐落在新洲东部地势低洼的行政村,106国道四合庄路段宽阔马路两边,是一排排两三层小楼房。水泥道路通向每户门口,村子随处可见是老年人和妇女。随便找一个人打听便知,所有的青壮年,正奔波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建筑工地上。 “我们村人均年收入3到4万,不少人在村里盖高楼,很多人还去武汉发展,买了车买了房。”干河村党支部书记戴灿明介绍说。 村里的小学盖了4层,修得相当漂亮;通往村 里的公路也很宽。这些都是建筑能人们发了财回来修的,村里没花一分钱。村干部们退休了,还能去同村人在武汉开办的建筑公司打工,当个小干部。 “我们村平均五户出一个建筑项目经理,年收入10万到上百万不等。”刘发财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已经是新八建设集团有名的项目经理,最近还接了个5000万的工程。“他是刘先成带出去的,
4.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5. 中国建筑之乡的介绍
2014年经来中国建筑业协会专源家组评审,决定授予高邮中国建筑之乡称号。至此,高邮市继获得江苏省建筑之乡、江苏省建筑强市荣誉称号后,再添国家级金字招牌。1湖北省新洲县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建筑之乡”称号 一个人口近百万的远城区,有15万人从事建筑业,仅去年一年就创造上百亿产值;这里走出1000个项目经理,还有一大批身家上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大老板……书写这一传奇的新洲,上个月被中国建筑业协会首次授予“建筑之乡”的称号。
6. 中国建筑之乡是哪里
中国的建筑之乡太多了!
7. 到现在为至,全国有几个县(市、区)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的称号
丽水,古称处州,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地理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坐标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设1个市辖区:莲都区,7县: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代管1县级市:龙泉市;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景宁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 。生态环境质量浙江省第一、中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继续位居浙江省首位。对外开放旅游点68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2家。2005年1月,丽水市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9年12月,相继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2010年12月23日,浙江省关注森林组委会正式发文授予丽水“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
8. 中国建筑之乡——吴川
吴川历来地灵人杰,能工巧匠多,不仅民间艺术了得,搭棚工艺闻名全国,建筑业也十分发达。至2006年,全市外出从事建筑的劳动力超过10万人,占了吴川市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承建省内外施工项目4000多个,完成施工产值超过200亿元;建筑业已成为吴川市重要的经济支柱;全市拥有国家级建筑施工资质企业15家,其中一级3家,二级7家,三级5家;300多支建筑队活跃在全国各省、市,全国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吴川建筑工程队或施工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吴川出了大批百万、千万、过亿甚至数十亿身家的富翁,据粗略估计,百万以上富翁达5500多人,他们多数都是从事建筑及相关行业的。近两年,吴川还有建筑富商连年荣登“胡润中国富豪榜”呢。
这是由吴川人承建的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广西路桥大厦工程
事实证明,近20多年来,吴川建筑行业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广州、深圳、珠海、广西等地的不少标志性建筑、昆明世博园的主场馆、湛江的国贸、世贸大厦都是由吴川人营建,位于深圳地王大厦旁正在筹建的高88层、超400米的深圳第一高楼——“京基大厦”也是由吴川人筹建;吴川人还曾参与美国塞班岛工程建设;近日湛江市历史上出让单宗面积最大的商住土地500亩商住土地也是由吴川人以11.03亿元拍得,它成了湛江的新地王,将开发建成商业、办公、住宅综合区,该区将成为湛江市未来发展的中心区域。
吴川全市建筑行业近20年来先后创国家、省、市三级样板工程100多项,其中有鲁班奖、部优工程奖和本省金匠奖、五羊杯奖。
湛江的国贸、世贸大厦以及不少大型楼盘都是由吴川人营建
吴川市是广东著名的“建筑之乡”。 吴川的建筑力量占据珠海一半以上市场份额,深圳的1/3市场份额,在珠三角,大西南,海南和北京,上海,大连,华中等地声名远播,是广东省建筑行业的中坚力量;
吴川人在外创办了众多民营房地产公司,地产力量遍布珠三角大西南和国内一些城市,并摧生了“商业地产”这一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成为这一新兴行业的倡导力量;
吴川人在珠三角投资办鞋厂超过百亿,包括吴川本地的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1/3份额,每年达到6亿多双,并远销国外市场;目前正在申报“中国塑料鞋之乡”;
吴川去年击败浙江的萧山夺得“中国羽绒之乡”的称号,羽绒成品占据国内1/3市场,并出口国外市场;
吴川人在云南省的投资介于120亿至150亿之间,成为云南省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吴川市政府于2001年的粗略估计,大大小小的吴川地产、建筑和建材界企业有上千家,吴川人在全国地产、建筑和建材市场上控制的资产超过300亿元(2001年数据);
全国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东莞市虎门龙泉国际大酒店是吴川人领军打造的精品力作;
全国最大的MALL式购物业态---铜锣湾集团是由吴川人所创办,并摧生了中国的商业地产行业;首任中国商业地产联盟联合主席便是由吴川人担任;
中国第一家邀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中国演讲的企业和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家赞助“博鳌亚洲论坛”是吴川人创办的深圳京基集团;
吴川人是湛江经济建设的地位举足轻重,包括地产建筑公司广东荣基集团,粤西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国贸和世贸”,知名饮食娱乐集团湛江“大天然”,湛江车城,粤西首家五星级酒店“湛江皇冠假日”,还有当地知名娱乐城等,全都印有吴川人的足迹,成为湛江不可或却的经济建设力量。
吴川人只有自强不息,终有一天会将“吴川模式”与“温州模式”并驾提驱的。
9. 今之黄陂区与过去的黄陂县是什么关系
黄陂区就是黄陂县.
是1999年改县为区的.
今年刚好十年.
是县还是区,都是属于武汉的..
黄陂区和大悟很近.
只不过是把徐家窑划到大悟那边了..
那既然他出生还有成名的时候都是属于黄陂的.
那是黄陂人难道不对么...
10. 黄陂区的名胜古迹
1、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
2、鲁台山古墓葬群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村,属周代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滠水东岸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
3、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占地36平方米,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王尖遗址
龙王尖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山寨遗址。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寨墙由条石垒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处达45米,宽13~15米。
5、作京城遗址
作京城遗址属汉代古城址,位于黄陂区李集镇作京城村。遗址呈不规则“亚”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为140米,残高2—6米,夯筑城垣顶宽约12米,基宽约30米,北、东、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外有护城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