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长征时期的师长都有哪些人
胡天桃、李步云、龙云、苏杰、陈金刚。
1、胡天桃
胡天桃,男,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21师师长,是红军中有名的指挥官之一,是革命烈士。
1935年初,由红十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支队在浙江怀玉山失败,红十军团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怀玉山。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和军团长兼20师师长刘畴西双双被俘,19师师长寻淮洲战场牺牲,21师师长胡天桃也负伤被俘。之后壮烈牺牲。
2、李步云
李步云(1899~1931),亦名鹏万,湖北省长阳县杨柘坪人,土家族。1927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7月初,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公安,成立了红二军团,红六军三纵队改编为红五十师,李步云任师长。
这时,长阳、五峰遭大旱,李带领部队吃蒿子巴(野菜),睡猪油渣(玉米壳),与群众同甘共苦,渡过了困难,捍卫发展了长阳、五峰苏区。
1930年9月至1931年1月,国民党川军二十六师和长阳、宜都、五峰三县团防共三、四千之众连续向长、五苏区发动进攻。
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李步云采取“避敌锋芒,迂回周旋,日伏夜出,攻其不备”的游击战术,依靠人民群众,利用高山、峡谷、岩洞、丛林等各种有利地形,身先士卒。
同敌人展开各种形式战斗达50多次,击毙川军200多人,歼灭瓦解了500多地主团防武装,缴获长短枪380多支,敌军狼狈撤出苏区。红五十师由500余人发展到1400余人。
3月中旬,他正带领所部在长、五、宜三县边界清剿残余团防时,被诬为“右倾改组派分子”,从火线上召回错杀。解放后,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3、龙云
龙云 (1904-1936),贵州锦屏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1931年秋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1队队长。1932年夏任红3军团第7军21师师长。
1934年任红6军团第18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参加红6军团西征,10月25日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并于同年冬经贵州、长沙押至南昌“感化院”囚禁。
后又相继转押九江和武汉国民党“反省院”关押。在禁囚的日子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拒绝了国民党多方劝降。1936年3月,在国民党武汉“反省院”因受折磨而牺牲。时年32岁。
4、苏杰
苏杰,字定池,1911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政治连班长、排长、连长,永新县游击大队中队长、大队长,湘赣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二科科长、营长。
湘赣军区第一分区政治委员,红八军第二十四师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政治委员、第五十一团政治委员等职。在粉碎敌人对湘赣根据地的“围剿”中,率部与敌顽强战斗,受到湘赣军区与中央军委嘉奖。
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10月,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2月,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师长。7月28日,在湖南龙山指挥作战时牺牲。
5、陈金刚
陈金刚,中国工农红军师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被选送到广州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到平江梅团区,从事建立党组织和工农武装的工作。1928年10月,调任红五军军部参谋。
1929年7月,调红五军随营学校任主任教官,负责培训军事政治干部。在严格要求培训学员的同时,多次主动要求上前线作战,由于军事技术过硬,被学员们誉为“神枪手”。
1930年6月,调任红军湘鄂赣独立师参谋长,同年8月,红十六军成立时,编入七师任参谋长,参与巩固和发展湘鄂赣革命根根地的斗争。
1932年4月,部队在铜鼓被敌包围时,组织部队利用夜战突出重围。部队突围后,刚休整一天,又在宜丰港口与敌遭遇。战斗中,为营救2名负伤战士而中弹牺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胡天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步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龙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金刚
② 朱徳草鞋岗战役后行军一路线
黄陂战役后,陈诚错误判断红军主力在广昌,于是将其中路的3个纵队改为前后两个梯队,由黄陂、东陂向广昌开进,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红一方面军得知敌军这一意图后,一面令红十一军进入广昌西北地区,吸引敌前纵队加快南进,以拉大其前后两个部队的距离;另一方面令主力军秘密北移,埋伏在宜黄东陂至宁都一带的山间。
3月20日,敌前纵队进至广昌甘竹、罗纺、洽村一带,后纵队第十一师在宜黄草鞋岗、徐庄,第九师则在东陂附近,前后两纵队相距百里,中间又隔着雷公嵊大山,出现了对红军极为有利的战机。于是,红军以一部牵制敌第九师,主力部队分三路向敌十一师展开进攻。红一军团由大铭、徐坊插入敌侧后面,截断敌第九师与草鞋岗第十一师的联系;红五军团经桥坑包围雷公嵊之敌,红三军团居中直冲草鞋岗。
3月21日拂晓,战斗打响,激战至黄昏,红军占领了草鞋岗。这次战斗击毙敌旅长1人、团长3人,俘敌官兵8000余人,缴获步枪7000余支,敌师长肖乾中弹狼狈逃走。至此,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
之后应该是高虎脑战役
广昌保卫战失败以后,敌军兵分3路,向中央苏区腹地石城、宁都前进,企图攻占瑞金。为了掩护主力红军、临时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安全转移,红三军团奉命在高虎脑地域设防,阻击敌军南进。
敌军以汤恩伯的3个师为左纵队,樊松甫的3个师为右纵队,分别沿赤水、驿前大路东西两侧,采用梯次配备,逐步交替推进。
红三军团在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的指挥下,进行周密部署:以第五师为正面,所属十三团、十四团为第一梯队,坚守高虎脑、蛤蟆寨核心阵地;以十五团为第二梯队,在鹅形地段设防;以第十四师为右翼、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为左翼,分别在蜡烛形、香炉寨设防。
1934年8月5日拂晓,战斗打响。敌军出动七八架飞机和数十门大炮向红军阵地猛烈轰炸,随即以周密队形扑向高虎脑主阵地。五师、四师和三十师密切配合,6次击退敌6个师的轮番进攻,守住了阵地。
8月6日6时许,敌军两个纵队在汤恩伯指挥下,向高虎脑两侧移动,9时许,再次发起冲锋。红五师第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与敌鏖战终日,击溃敌军8次冲锋,重创敌军。8月7日,敌军樊松甫纵队以3个团的兵力向鹅形支点冲锋,又被红军4次冲锋击溃。
经过3天浴血奋战,敌军疲惫不堪,被迫停止进攻,8月7日14时战斗结束。此次战斗敌死伤4000余人,6名团长伤亡,红军也牺牲1300余人。
③ 中央红军从袁猴、土城一渡赤水河的原因是什么
B。土城阻击未能获胜。
1935年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25日,红3军团抵达土城。26日,红1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九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瑄部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1军团2师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④ 张广才的简历
张广才,1900年12月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塔区害家田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出生时,家有房3间,与人合养耕牛一头,有两斗田,租种佃田一石。全家9口人,有父母、兄嫂、姐姐和弟弟,父亲是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广才从7岁起,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年成好时,口粮只能勉强维持吃四五个月,如逢歉收,则生活难以维持。因此,年年借高利贷,负债一年比一年重。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地主上门逼债,父亲躲在外面不敢回来,地主等到深夜才愤愤离去。第二年春天,正值春耕季节,张广才在郊外放牛,地主赶来将他打倒在地,强行把耕牛牵走顶债。眼看春耕,他家的地还不能下种,只得去乞求帮助,等别人将地种完,才将牛借给广才家,勉强把地种上。由于季节已过,到了秋天比往年更加歉收,粮食交租之后,不能糊口,债主相继上门催讨,只得将口粮变卖,也还不清债,无奈又卖掉仅有的三间房屋。一家9口人,无处栖身,父母便带着一家人出外乞讨。外出讨饭三个月,父亲因饥寒劳累成疾,于腊月二十九返回原籍。正月初七,父亲离开人间。没有钱买棺木,只好用门板将父亲埋葬了。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嫂嫂春季挖野菜充饥,冬季纺线做鞋,勉强维持生活。
张广才就是在这样一个贫苦家庭里生长起来的。他9岁给舅父家放牛,一直干了三年。他不能上学读书,表弟读书,他就在一旁听着,边听边记。
张广才12岁时,到罗汉寺砖瓦窑当徒工。由于他是苦出身,学徒时勤学苦练,只有半年就学会了做砖瓦的技术。第二年他去河南光山做了一年烧窑工,学会全套烧窑技术。后来,他回湖北原籍,先后在黄安、麻城、金牛、谌家湾、罗汉寺、汉川、油湖、赵家岩、鸽子口等地烧窑十四五年。在漫长的烧窑生活中,他的技术不断提高,成为一名熟练的工匠。长期的工人生活,使他养成了勤劳俭朴依靠集体、敢于斗争的性格。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阀攻占了武汉,成立了武汉临时政府。当时,张广才正在汉阳做工,北阀的胜利,使他受到启发和鼓舞。他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非常赞同,对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提出的“实现耕者有其田”等政策积极拥护。他的原籍黄陂县也闹革命,声势浩大,影响很广。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的产业工人,使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也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是先进工人阶级的组织,是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的唯一领导者,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摆脱贫困和压迫,才能求得解放。后来他自己分析能够参加革命有三个原因:一是对地主阶级的仇恨;二是对旧社会的不满;三是革命形势和党的政策的影响。
张广才在革命处于低潮的1928年6月邀约家乡的工友多人,回原籍参加了革命。
1928年7月广才参加本村的农民协会,积极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由于他立场坚定,工作表现积极肯干,敢于斗争,所以在参加革命后仅三个月就由县委委员刘志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被调到黄陂县委会担任党内秘密交通工作。1929年秋,他又被调到特务队工作。1930年6月,他在行动委员会先遣队当队员。8月,行动委员会解散,他又回到黄陂县委担任武装交通工作。同年11月,他参加了县委举办的政治训练班,学习一周,从思想上批判了左倾影响。结业后,他回到塔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1931年1月任塔区区委书记,同年4月任湖北省黄岗县委书记。其间张广才认真学习党的政策,认真执行上级党委的各项指示,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政策与主张,团结群众,组织赤卫队和边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根据地当时的形势,广才认为,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因而他向组织要求,到军队中去工作。经组织同意,他担任黄岗县独立团长。
1931年11月,张广才率领黄岗独立团参加了红四军,被编为十师三十团,任团政委。12月,他又与二十一师三十二团政委梅光荣对调,任三十二团政委。他初到红军正规军队热情很高,一心想将工作做好。但他对军队工作生疏,缺乏经验,不知部队的政治工作从哪入手,对战略、战术也不懂。但他并设有被困难吓倒,一方面深入连队了解情况,一方面向老同志学习。三十二团刚由地方独立团改编不久,装备较差,但干部战士的情绪还是很高的。他认为,部队干部战士思想觉悟高是个好条件,要在战争中去学习战争,在战争中不断装备自己。不久,三十二团随师北上,经历了仁和集、豆腐店、王家围子、韩撮渡等地战斗。张广才在率领部队作战中,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从实际出发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所以,每战每捷,缴获很多武器、弹药,装备了自己,部队的士气愈来愈旺,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1932年6月,张广才被调到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任政委。部队经过整顿后,又在仁和集、红石堰.麻城等地参加了战斗。麻城战斗后,敌人四次围剿鄂、豫、皖苏区。当时红四军的领导张国焘,头脑不清醒,口号不明确。敌人步步为营,分路合击,寻找我军主力作战,而张国焘仍指挥部队以老一套对付,敌人开始围剿时,领导上犹豫不决,错过了有利时机,以至被迫与敌人打消耗战。当时,部队受张国焘左倾错误的影响,一些干部认为“左比右好”,对内只注意阶级出身,清理地富出身的干部战士;对知识分子不相信,肃反中锗误地肃掉一些团以上领导干部;对外杀了一些反动军官,对俘虏不准留用,一律遣散。这些左的做法,导致红军不能在鄂、豫、皖苏军坚持,只好脱离苏区西征。
1932年7月,鄂、豫、皖红军离开苏区后,七十三师也随大队西征。在西征中,七十三师随队且战且走,先后参加了39次战斗,翻过秦岭、巴山进入四川。部队入川后,经过整顿又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打败了军阀田舜克、邓锡侯、刘成厚等队伍,苏区迅速扩大,部队也在战斗中得到迅速发展。当时入川的四个师编为四个军(王维舟经过地方党委组织群众起义,又成立个三十三军)。随着部队的发展,原七十三师于1933年春改编为红三十一军,张广才任军政委,同年秋任川陕省军区总指挥长,12月又任红四军政委。1934年4月,张广才任红三十三军政委,配合兄弟部队粉碎刘(成厚)、湘军阀的六路进攻。同年12月,张广才任川陕省军区司令员。1935年春,大部队转移,省军区独立师与红三十三军合编,他又任军政委,奉命攻打胡宗南,相继攻占松藩,掩护红一、四方面军会合。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继续北上,三十三军为掩护主力部队北上,作为后卫在马塘未动。不久,四方面军到包坐,不听党中央指挥,继续南下打庐山、懋功等县城。后来,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合编,广才被调到四川省军区任副司令员。以后又折回西康,任西北局粮食局副局长,积极筹粮,准备冬服、帐蓬,迎接二方面军,以便过草地北上。张广才随部队过草地后,于1936年6月,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大高级班学习,同年11月,又去保安中央红大高级班学习。12月西安事变后,红大改为抗大,张广才在第二队学习,直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为止。张广才在红大、抗大学习时非常认真、刻苦,联系思想实际,积极参加反张国焘的路线斗争。在学习时,他聆听朱德总司令员讲党的建设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他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执行党纲、党章的重要意义,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他在学习中积极揭露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批判受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的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坚定地站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上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张广才被分配到前总政治部工作,同年9月调到阳泉工人游击队任战术总教官,11月阳泉失守,回到总政组织部巡视团工作,任总政锄奸部第三科科长。1938年6月,又被调到晋东南区委干部政治队任指导员,8月调到前总兵工厂任政委,由军职干部做一般领导工作,但他不分职务高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考虑物质待遇多少,而是服从组织分配,每接受一项新的工作,便从头学起。他在工作中,坚持埋头苦干,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他在兵工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钻研技术,向工人学习,团结工人一起战斗,完成了生产任务,为部队装备做出了贡献。
1939年10月,张广才在前总直属队党代表会上被选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1940年5月,他离开工作,10月到延安准备参加“七大”。但因为大会延期召开,组织决定他到中央军政学院学习。1941年10月,他因患伤寒病休养半年。
1942年10月,回到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在学习巾,他反复研究了党的二十几个文件,联系思想实际,把自己的思想和作风进行了检讨和反省。特别是他聆听毛主席、刘少奇等中央首长的报告,思想上受到了启发,消除了自反张国焘路线以来存在的思想苦闷,进一步清算了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残余,从而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
1945年4月,张广才出席中共“七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确路线的伟大,全党空前地团结一致,是我们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广才奉命赴东北工作,同年12月到东北.1946年2月,被任命为吉辽军区吉北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5月,我军撤出吉林后,6月再次组建吉北军分区,张广才任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长。他在吉北地委领导下,坚持地方武装建设,努力发展与扩大地方武装,坚持边缘区的群众武装斗争,围剿土匪,保卫土改,保卫民主政权,保障社会安定,加强了根据地建设。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占据了吉北地区松花江以西的德惠、九台两县,地处松花江以东的榆树、舒兰两县所属的区中队发生了叛变投敌事件。仅榆树县10个区就有6个区发生7起叛变事件,共有237人投敌叛变,一些为首分子携械投靠国民党军队,有的叛变为匪,杀害干部与群众。张广才坚决执行吉北地委关于镇压叛乱的决定,率军分区地方武装会同县保安团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仅用十几天就将吉北地区的叛乱平息,镇压了叛乱中的首要分子,使动乱的吉北地区很快稳定下来。
吉北地区建立初期,全区有土匪4000余众,他们在东部山区结伙成帮,打家劫舍,奸淫烧杀,扰乱社会治安。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张广才按照吉北地委关于清剿土匪的指示,组织吉北地方武装,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进山清剿土匪。经过几次围剿,至1946年底,吉北地区的土匪基本上被剿灭,安定了社会秩序。
1947年1月至3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驻北满主力部队为策应辽东军区“四保临江”作战,曾三次渡松花江作战。吉北地区处于对敌作战前沿,吉北军分区所属部队在“东总”统一指挥下,也渡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张广才时任吉北军分区副司令员,负责后勤供给工作。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兵站,组织了两条兵站线,负责接待部队,运送粮草,抢救运送伤员,不仅保证了吉北军分区所属部队的供应,也为主力部队的供给做出了贡献。
1947年4月,东北局敌工部组织民主同盟军三支队进入吉北,由马逸飞率领,在吉北军分区统一指挥下,坚持在前沿执行敌工任务。吉北军分区决定由张广才负责三支队的工作,在他的指挥下民盟三支队不仅在两家子、蔡屯等地与敌军作战,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还完成了特殊任务,保护我地工人员进入敌占区,防止敌特潜入。
1947年8月13日,敌突击队自乌拉街进犯永北县政府所在地缸窑。当时,张广才率部正在前沿大口钦执行任务,永北县政府派人向张广才报告,请求支援。张广才便率部前往缸窑围剿敌突击队,敌突击队不堪一击,见我军增援,便仓惶撤出,扔下了抢去的物资和我方被俘的人员。敌突击队进入缸窑仅两个小时,就被张广才率部击溃,使永北县直机关未受大的损失,县委、县政府很快又回到缸窑照常工作。
在后勤工作中,张广才除了在山河建立后方仓库,保证了部队的供给外,还配合雷震司令员在山河、舒兰等地建立起吉北军分区后方医院,医治伤病员,为我军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贡献。后来,在吉北军分区后方医院基础上,建立起野战医院。
1948年2月,张广才被调到吉林军区任副参谋长,同年8月调到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七办事处任政委,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张广才随大军进关,开始新的战斗。
1949年9月,张广才被调回湖北工作,任湖北省军区副政委,为湖北省委委员。此间,他在中南军区和湖北省委直接领导下,剿匪反霸,发动群众减租退押,组织民兵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土地改革,并且在党委领导下不断扩兵,支援前线,扩大野战军队伍。
1955年张广才由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任武汉军区副政委。“文化大革命”中,张广才受“四人帮”迫害,下放到恩施,1969年4月8日于恩施病逝,享年70岁。
⑤ 刘子云的人物小传--开国骁将刘子云
峰峦叠嶂的井冈山麓,青山环抱着一座秀丽的山村。这里是开国将领刘子云的家乡——江西永新县怀忠乡西塘村。1927年,革命火种燃烧到井冈山下,眉清目秀的俊逸少年刘子云毅然拿起梭镖参加了红军。从此,他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过雪山草地、血战雁门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重大战役和惨烈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至1956年国庆阅兵中他作为阅兵领队,成为最先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排头兵。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反“围剿”的战斗中
1930年10月,国民党调集10万大军,对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
在打破敌人“围剿”的过程中,参军不久的刘子云担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教导营通信员,给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传递情报。12月间,红军主动向根据地中部作战略退却。红三军撤离吉安,渡过赣江。21日转移到宁都北面的黄陂、小布、麻田地区隐蔽待机。28日,疲惫不堪的国民党十八师进至东固地区的龙岗,占领了镇子和南面的山头。红三军在黄公略军长率领下于天黑时到达龙岗外围,隐蔽进入阵地。30日凌晨,战斗首先在龙岗南面的小山打响。面对国民党军的一次次反扑,红军发起冲锋,随着嘹亮的军号,刘子云和战士们猛虎一般压下山来。国民党军被逼到河边,拥挤在小木桥上夺路而逃,被打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是刘子云第一次参加这么激烈的战斗,子弹擦身而过,炮声震天动地,他端着步枪一个劲往前冲,丝毫不觉得害怕。战斗持续到下午4时,红军发起总攻,同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斗到黄昏结束,红军歼敌近万人,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活捉了师长张辉瓒,打破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参军仅仅百天的刘子云经过战火洗礼,升任红三军特务团第三连班长。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又组织了20万大军,兵分四路,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只有3万多人的红军决定依托苏区有利地形和人民群众战胜强敌。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军长黄公略率领红三军迫敌而居,刘子云和红军战士们忍受着饥饿、高温和蚊虫叮咬,隐蔽在东固的密林中20多天,一直把国民党军等出了工事。红军乘国民党军运动之际,首先在中洞消灭国民党军二十八师,之后,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率领下,半个月里自西向东横扫700余华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人,缴枪2万余支。刘子云跟随红三军从东固县中洞一直打到广昌县甘竹,解放了赣东和闽西的广阔地区,扩大了中央苏区。经过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火洗礼,刘子云升任红三军第七师十九团一连三排排长。
同年7月,蒋介石带着德、日、英军事顾问到南昌,亲任“围剿”军总司令,调兵30万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时,刘子云所在的红三军第七师由师长陈伯钧率领在兴固老营盘一带集结。国民党军集中十几个师大军向富田一带压来,红军三面受敌,毛泽东、朱德立即命令红军主力乘夜向莲塘方向转移。红三军从国民党军间隙向东突破,于8月7日攻取莲塘,歼敌1个多旅,接着在良村歼敌郝梦龄师大部,而后向龙岗移动,保证主力在黄陂歼敌毛炳文师4个多团。黄陂战斗后,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行踪,向东追来。红军3万人马从距两侧国民党军不过10公里的尖岭垴山中巧妙地跳出了包围圈,返回兴国县白石、枫边地区集结休整。等国民党军发现时,红军已经休整了半个月,敌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只好撤退。9月7日清晨,国民党军准备从老营盘方向逃跑,红三军第七师像猛虎般冲到山脚,将敌封锁在三角地带,和兄弟部队一道歼敌1个旅。接着,红三军乘胜追击,于9月15日在方石岭协同兄弟部队歼灭敌韩德勤师和蒋鼎文师一部。
从1930年8月参军到1931年9月的一年中,刘子云接连参加了三次反“围剿”的一系列主要战斗。
鏖战粤北水口战役
1932年3月,18岁的刘子云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并被选送到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工兵大队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工兵连担任连长。7月初,红一方面军集中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在广东南雄迎击进犯中央苏区的粤军。8日凌晨,红五军团向水口方向截击,击溃其两个团。次日,粤军增援部队8个团进抵水口战场,敌军兵力增至10个团,红五军团仍按原计划实施攻击,结果伤亡很大。军团长董振堂带领数千名手持大刀的战士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反复争夺浈江上的两座石拱桥。与此同时,红一军团由福建漳州、红五军团由江西寻邬、红三军团由广东南康、大余等地昼夜兼程,向南雄水口地区集结。上午11时,工兵连连长刘子云等奉命赶到军团指挥所,董振堂指着地图上的浈江命令:“你们连务必于下午5点钟以前,在大坪村附近架起一座桥,保证三军团迅速通过,从我右翼投入战斗。”
刘子云带领工兵连急行军赶到指定位置。面对湍急的河流,这个刚由步兵改为工兵的连队,没有任何制式器材,仅携带了少量斧头、锯子、绳索。刘子云利用在红军学校工兵大队学到的一点专业技术,指挥全连就地取材、架设桥梁。他带头跳入湍急的河中,摸清水情,确定架桥位置,然后带人在激流中打桩,绑扎桥桁,只用了4个多小时,一座简易而结实的木桥架设完成。刚刚铺上最后一块门板,红三军团先头部队就开过来了。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得知守护桥边的工兵连长是刘子云,高兴地称赞道:“你们辛苦了,这桥架得好!” 红三军团顺利渡过了浈江,刘子云又带领工兵连拆掉木桥,一直忙到深夜。随后,刘子云回到红五军团指挥所复命,董振堂军团长命令工兵连加入总攻,刘子云又带领全连冲入敌阵。
10日,红一军团到达战场。毛泽东亲自观察了敌军阵地,当即部署向敌发起总攻,水口之敌不支,退入南雄,历时三天两夜的战役终告结束。水口战役之后,刘子云带领工兵连跟随红五军团参加了乐安、宜黄战役,歼敌3个旅,俘敌5000余人,战果辉煌。尔后,工兵连移至福建的建宁、泰宁之间,担负维护苏区交通安全的任务。
1976年春,刘子云乘车从广州来到南雄水口战场,在和平宁静的景象中,遥想44年之前发生的那场激战,感慨万千,写下了—篇回忆文章《粤北鏖战———回忆水口战役中红五军团工兵连》。
雪山草地结良缘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万里征途。红五军团从撤离中央根据地起,一直担任红一方面军后卫,护卫着大批辎重、骡马,在湘桂边界的大山里沿着羊肠小道缓慢行进。担任红五军团政治部指导员兼通信队副队长的刘子云,刚踏上长征路就患了疟疾,不停地发热发冷。走到广西龙胜县大山区,刘子云实在走不动了。鉴于军情紧迫,军团长董振堂给他留下一个班,嘱咐他:“如果你暂时去不了湘鄂西,就坚持在湘桂边界打游击吧。”于是,刘子云在疟疾发作时就找个山坳或山洞躺下休息,烧一退,立即追赶部队。就这样,他每天咬紧牙关,紧随不舍,不仅没掉队,还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在途中收容了100多个掉队的红军战士,带领他们一同归队,受到军团部的赞扬。
1935年,刘子云被调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不久,被总参谋长刘伯承调到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在刘子云从红军大学调到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一科担任作战参谋时,他与担任红军总部保卫局特派员的红四方面军女干部潘家珍相遇了。
潘家珍是个泼辣利索、聪明能干的“川妹子”。1934年秋,她调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二团第一连担任连长,曾带领女兵们打土匪,抬伤员。1935年3月,独立团在旺苍坝作战,直到3天后敌人才发现对手竟是一群娘子军,他们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在战斗中,潘家珍腿部负伤,仍带领全连坚守阵地,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一鼓作气把敌人打了下去。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后,潘家珍从妇女团调到红军总部保卫局担任特派员。
潘家珍同刘子云相识并相爱后不久,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经过短时间的筹粮、筹衣,从甘孜出发开始草地行军。对刘子云和潘家珍来说,这已经是第三次过草地了。在阿坝,红军总部交给作战参谋刘子云一个步兵营、500多名伤病员及1000只羊、500头牦牛。刘子云带领步兵营在葛曲河边设立兵站,驻守了3天,击退多次袭扰,保证了伤病员和牛羊无一损失。红二方面军到达后,刘子云将牛羊移交给他们,然后作为向导引领红二方面军从阿坝向包座行进。
1936年10月,当红二、红四方面军越过天兰公路,与红一方面军在陇西的会宁城胜利会师时,在草地行军中结下深情厚意的刘子云、潘家珍结为革命伴侣。从此,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一起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人生。
血洒雁门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国共两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O师,刘子云被任命为该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参谋长。9月2日,刘子云和全师官兵由朱德总司令、贺龙师长率领,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抗日誓师大会。次日,七一六团作为一二O师前卫,由驻地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挺进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0月,忻口战役激战正酣,日军每天从大同经雁门关向忻口前线增运兵力和弹药,这是日军一条重要的运输线。七一六团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和参谋长刘子云制定行动方案,带领团直属队和第三营向雁门关方向疾进,经过3天急行军,抵达雁门关西南的老窝村。刘子云派出人员到公路附近进行侦察,摸清了雁门关一带地形和日军汽车往来规律。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10月16日,刘子云接到情报:大同日军集结了300多辆汽车,装满武器弹药,即将经雁门关向南开往忻口前线。17日拂晓,贺炳炎、廖汉生和刘子云一同到黑石头沟勘察地形,找到了理想的设伏地点。他们当即制定出作战方案,力求将敌全部消灭在黑石头沟。l8日,部队沿着崎岖小道插到黑石头沟,进入伏击阵地,一切准备妥当,只等日军大队汽车翻山而来。为了防止出差错,刘子云带着参谋们到各连阵地检查一遍。下午,日军南北两路车队相继进入黑石头沟,正在并排交错时,刘子云下达命令,步枪、机枪一齐射击,只见两路汽车相互冲撞,弹药车爆炸起火,黑石头沟顿时被搅得天翻地覆。日军遭到袭击,一个个从车上往下跳,有的还没跳下车就送了性命,我军趁势冲下山去。突然,正在指挥战斗的刘子云被一颗子弹击中,身体向后一倒,鲜血从左胸口冒了出来。这时,日军增援部队占领了有利地势。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部队准备立即撤出战斗。警卫员要扶刘子云撤出战场,刘子云摆了摆手说:“天黑后再来找我。”说着,他喝了两口水,滚下山坡,躲进草丛中。与此同时,部队也迅速撤出战场。刘子云忍着剧烈的伤痛潜伏在草丛中,目睹日军收拾死伤人员和受损汽车,直到黄昏才撤走。刘子云艰难地爬行了几米就昏迷过去。后半夜,警卫员带着人回到黑石头沟伏击战场,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他,几个人架着他艰难行进。警卫员带人把失血过多的刘子云抬回老窝村驻地抢救。日军子弹只差1厘米就打到他的心脏,贺龙师长得知刘子云负伤的消息后,指示师卫生处一定要尽全力救活他,由于药品十分缺乏,刘子云的伤口只能用纱布绷带简单止血。这次伏击战,一度切断了日军从大同至忻口的公路交通。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之后,“雁门关神威”又一次在抗日战场上传颂。刘子云也是八路军一二O师第一位战场负伤的团级干部。
1939年4月,刘子云调任七一五团参谋长,参加了齐会等著名战斗,接连打破日军对冀中的第四、第五次围攻,巩固、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南征北战
1944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派遣驻扎延安的一二O师三五九旅分批南下,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6月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在延安成立,刘子云调任三五九旅参谋长。6月10日,刘子云等率领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4000余人告别延安,开赴抗日前线。南下支队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省文水县敖坡与日军遭遇,接着在通过同蒲铁路时又遭到日军装甲车堵截,经过激烈战斗,打开了南下通路。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进入中原腹地的南下第二支队接到中共中央命令:停止南进,准备北上。9月下旬,南下第二支队由豫北孟县出发北上,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穿过河北大平原,挺进东北,于10月下旬抵达辽宁省辽阳地区。支队使用三五九旅番号,经过休整扩编,达到1万余人,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序列。
1946年1月中旬,部队按照中央指示进至北满地区,与松江第四分区合编为吉黑军区独立第一旅,对北满地区的土匪武装展开全面清剿,刘子云任旅参谋长。经过数月清剿,土匪大部被歼灭,少数残兵败将窜入深山密林。11月下旬的一天,独立第一旅七一八团二营在依兰县山里将匪首谢文东抓获,12月13日,押至其作恶多端的勃利县公审。公审匪首谢文东的大会轰动了整个勃利县城。
1946年4月上旬,北满军区指示:苏联红军将于4月28日撤离哈尔滨,命吉黑军区独立第一旅担任夺占该市的主力。
4月8日,独立第一旅进至哈尔滨以东10公里的黄山嘴子地域集结;13日逼近三棵树,占领太平桥、道洛屯,控制了飞机场。当晚,刘子云化装成皮货商人,悄悄潜入哈尔滨城区侦察情况,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制定了进占哈尔滨的部署,就在苏军最后一列火车驶出市区之际,独立第一旅立即从四面冲入城内,占领预定目标,将哈尔滨迅速解放。独立第一旅在哈尔滨驻扎了一个星期,于5月7日奉命恢复三五九旅番号,南下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
誓与黑山共存亡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与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展开战略决战。
锦州解放后,廖耀湘兵团继续攻击前进,妄图重占锦州。10月21日,第十纵队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线25公里的防线上陈兵布防,阻击廖耀湘兵团。这里是沈阳通往锦州的一个战略要地。上午9时左右,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向我军尖山子前哨警戒阵地发起进攻,黑山阻击战打响了。东北野战军下达“前堵、后扯、拦腰截断”全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第十纵队务使敌军在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坚守3天,敌军必遭全歼。
第二十八师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刘子云时任二十八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他和师长贺庆积、政委晏福生、副师长颜德明、政治部主任李大同,一起制定作战方案,发布“誓与黑山共存亡”的口号,然后分别下到各个阵地,组织构筑工事,检查阻击准备,要求克服一切困难,流血牺牲在所不辞,坚决完成任务,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24日清晨6时,国民党军在5个炮兵团火力和1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掩护下,以5个师的兵力向第十纵队全线阵地发起猛攻,其主要方向是第二十八师八十四团二营防守的101高地。经过一天激战,国民党军多次突击都被打退。刘子云和师长、政委判断敌军25日必会全力猛攻101高地,于是对防御部署作了调整,要求各坚守分队连夜修复工事、准备再战,并设立师前方指挥所,加强对101高地的作战指挥。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给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李涛下了死命令:务必在25日突破防线,占领黑山。
25日,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反复争夺101高地30余次。我方阵地终因弹尽人亡而失守。
刘子云在交通壕中冒着猛烈的炮火,找到贺庆积师长,交换了战况:101高地失守将会使黑山城东的整个防线出现危机,必须积极组织反击。刘子云亲自担任指挥,从各团抽调部分营连加上纵队增援的2个连,向101高地进行反击。
刘子云正在组织部队时,发现敌为巩固101高地从韩家窝棚派出援军,立即指令师山炮营进行拦阻射击,将敌援军炸得四下逃命,随后又用炮火组成一道封锁线,拦阻了敌军的增援道路。
18时许,反击开始。刘子云集中5个连的兵力向101高地发起猛攻。敌军在我炮火袭击和反击部队猛烈冲击下,伤亡严重,抵挡不住,弃甲后撤。我军指战员用血的代价换回了101高地,仅八十二团伤亡即达500人以上。至23时,黑山城东的高地全部收复。
黑山阻击战,作为我军防御作战的典型战例载入了史册。这场残酷、激烈、壮阔的战斗,给身经百战的刘子云和每一个参战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湘西剿匪
1948年11月,根据全军统一编制及部队番号的通令,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12月20日,刘子云调任四十七军副参谋长。刘子云率部从辽沈南下入关,抵达北平、天津之间集结,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向江南和西北地区进军。此时,刘子云调任四十七军一四O师师长,奉命率部南下进行渡江作战。在历时10天的宜沙战役中,刘子云率部在24小时里突破敌纵深40公里防线,在运动中打垮敌第二军1个师,缴获大量军需给养,毙伤俘敌上千人,受到军团首长的通令嘉奖。
1950年1月,配合第二野战军入川作战的第四十七军主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刘子云调任军参谋长兼湘西军区参谋长。经过一年多连续作战,在湘西共剿灭土匪12万人,收缴枪支9余件,解放了22个县,打破了蒋介石在湘西建立“反共游击基地”的计划,肃清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年1月,为了纪念湘西剿匪的胜利,湘西行政公署和湘西人民在沅陵修建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2月,第四十七军告别湘西,奉命开赴抗美援朝战场。中共湘西区委、湘西行政公署、湘西军区司令部等联名向四十七军赠送了“消灭百年匪患,功在湘西人民”的锦旗,并致信全体指战员:亲爱的解放军同志,……你们的恩情比雪峰还高,比沅江的水还长……
走在阅兵方阵前的领队
1951年1月15日,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指挥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军事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之一”。与此同时,中央军委提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口号。
从1951年到1956年的5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成立了12个系,教学内容不仅涵盖陆海空三军,还包括军事、战史和政治,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最高军事学府。
那时军事学院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军队的各级干部,其中很多人已经是战功赫赫。当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刘子云奉命从湘西剿匪清霸斗争前线来到南京,向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报到后,刘子云被编入高级速成系一班学习,同时给他压上一副担子———高级系训练处处长。刘子云既是学员又是工作人员,既是受训者又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和组织者,除了完成学院规定的学习任务,还要主持制定高级系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由于身兼二职,他比其他学员更加辛苦,每天从早上5点一直学习、工作到深夜12点。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隆重的阅兵式。从1950年到1959年10年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1951年军事学院成立后,国庆阅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队就由军事学院担任。自1951年高级系一期学员(军、师级)参加阅兵后,继之基本系二期学员(多为师团干部)“三过天安门”,尔后基本系、情报系各期学员先后分批次赴京,直到1959年的国庆10周年大典,军事学院先后9次参加了国庆阅兵,受到军内外首长和广大群众的称赞好评。
由于军事学院是国庆阅兵的第一个方队,基本系又是方队的主要成分,因此刘伯承院长把带队阅兵的任务交给了刘子云。
应该说,刘子云最早一次参加阅兵,还是在1931年11月7日。当时,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在江西瑞金城外6公里的叶坪村,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程序,首先举行了阅兵式。刘子云在回忆文稿《刘帅办学校》中写道:“早晨有霜冻,参加典礼的红军学校的学生身穿灰色军服,扎腰带打绑腿脚穿草鞋,鞋托一朵红缨,列队在主席台左侧整齐地站立着,鞭炮声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这时,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检阅了红军代表部队。”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阅兵,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刘子云当时“是红军学校三大队四班班长,能参加这一次阅兵,感到无尚光荣”。
新中国成立后的阅兵要求和训练更加严格。为了切实达到要求,阅兵指挥部和教学组十分重视各阶段的分练和最后的方队合练,特别是对旗手和各排头兵要求更严。每年4月到8月,刘子云都带领受阅学员在军事学院的操场拔正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一丝不苟地训练。暑假期间,他又带领学员来到北京,在天坛公园的松树林里搭起帐篷,吃住在那里,天蒙蒙亮就起来练正步,按照每分钟116步的行进速度练到一分不差、一步不差,每个人的腿都练肿了,脚也磨破了。受阅官兵训练热情十分高涨,炎夏酷暑,风霜雪雨,披星戴月练;苦练不叫苦,巧练不取巧,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伤病疲劳,毫无怨言,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顾全整体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
1951年国庆阅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队由军事学院担任,刘子云和高级速成系的身经百战的战将们列队走过天安门。1952年至1954年,军事学院阅兵方队由刘子云率领。他成为阅兵式上最先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排头兵。在他的身后是八一军旗,然后依次是军事学院和各军兵种方队。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先后在北京和各大军区所在地分别举行了授衔授勋典礼。刘子云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的一级解放勋章在南海怀仁堂颁发,其他两枚二级勋章则在10月回到南京后由陈毅元帅颁发。中南海授衔授勋3天后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刘子云穿着新式军礼服,佩戴金灿灿的少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引领着八一军旗和军事学院方队,以崭新的军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由于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后的首次亮相,作为受阅排头兵,刘子云少将受到中外新闻记者的聚焦。
一代名将刘子云将军戎马一生,叱咤风云,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和国的建立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为人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1992年4月9日,刘子云将军在广州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刘子云的骨灰回到了他出生的故乡,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红色土地。少年从戎到魂归井冈,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共和国的将军。
⑥ 三明革命遗址
三明管辖县市: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沙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辖区内主要革命遗址有:
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3721395.jpg
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1933年9月,中央内务部作出各区设立红军后方医院或分院的决定。宁化把农村土医、郎中组织起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从事救治前线生病、负伤后转移来的红军伤病员,同时还经常替群众看病。当时,各医院的条件都很差,通常只有3—5个医生和十几个护士,担负着几百个伤病员的救死扶伤治疗。由于敌人的封锁,药品非常紧缺,主要以中草药为主。宁化共在城关谢氏家庙、湖村石下邱氏宗祠、方田丁氏宗祠、以及泉上、禾口、安远等地办起了20多所红军后方医院。
宁化长征集结出发地: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5-10/13/xin_051002130930370213827.JPG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红军长征在福建的集结出发地有长汀、宁化这两个地方。
长汀: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约2万多人守卫在这里。红一军团于广昌战役后,奉命东进福建建宁、泰宁,尔后抵达长汀;红九军团参加广昌战役后,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而留在长汀;红二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地方武装组建成立的红十二军,1934年春在瑞金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独立第二十四师,在保卫连城战斗后到长汀。
1934年9月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长汀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草坪召开群众大会,告知红军要转移,要乡亲们做好坚壁清野,并向赤卫队、少先队发送枪支、弹药。下午3时,红九军团分兵两路出发,经河田到长汀,在城内休整4天后,于7日晨抵达与瑞金相邻的长汀古城,当晚到瑞金。第二天拂晓到武阳。当天,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从中央带回消息,红二十四师及于都补充一团划为红九军团建制。10日,全军团集结在会昌朱子坝、狮子坝一带,次日向会昌北面的珠兰埠进发,休整5天后,于16日下午4时许出发,在夜幕中渡过濂江向西疾进,离开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奉中央军委“10月份汀州城不能丢失”的命令,负责担任东线阻击任务,师领导组织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一起阻击敌人,直至11月1日汀州被敌占领。
宁化:有红五军团主力,中央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约2万人。1934年10月10日,独立第七师(红五军团34师前身)从宁化湖村出发抵城关后,编入红五军团,开始向西转移;12日,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将防务交地方红军接管,彭德怀率主力部队撤出防御阵地,在凤凰山进行了短时间休整后,开始向西转移;同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和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奉命从宁化的曹坊、滑石、淮阳等地向集结地出发。中革军委直属营和红三军团后方医院从宁化方田出发;独立第七师、红三、红五军团以及部分后方医院也于10月12日分别从城关、湖村、方田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北山革命纪念园: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ode37955/node37957/node37979/node69470/images/00344870.jpg
宁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县之一,亦是红军长征在全国的四个起点县之一。现还保存着较多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遗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的好场所。
北山革命纪念园景区座落于城区的北山公园内,面积5万平方米,它集古宁化微缩风景和革命历史文物于一体。现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遗迹,如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当时宁化11万人口就有1.3万人参加红军,0.33万人为革命牺牲壮烈故事;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深动地再现了1931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在宁化写下了光辉的《如梦令·元旦》词篇时,那战马啸啸,红旗猎猎的动人场面;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的梭标长矛、土枪土炮、号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众多革命烈士英勇业迹的介绍,则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明代"鲤鱼跳龙门"壁雕、古宁化微缩景观寿宁屋桥等。园内湖光山色,树影婆娑,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园林于一体,风采别具。
泰宁县红军街:http://www.fjql.org/image/pic/129.jpg
福建省泰宁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21个苏区县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红色政权,并一度成为闽赣省物资供应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心。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就设在这里,朱德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红军作战。至今在城区老街两旁仍完好保留着当年红军用繁体字书写的大幅标语、巨幅文告等革命遗迹。为纪念这一段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当地政府将该街命名为“红军街”,并列入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泰宁在创建苏区过程中,经历了敌我双方三进三出的拉锯争夺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第一次是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围剿”斗争胜利之后,于6月4日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乘胜解放泰宁,在这里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支部,并将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
第二次是1932年10月19日,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进驻泰宁,迅速恢复了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及5个区、56个乡的红色政权,成立了中共泰宁县委,在全县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分田地。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4613910.jpg
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国民党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备而歼灭”的战略方针,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将红军集结到根据地中部的宁都黄陂、小布一带向敌军展开攻击。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驻此并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案。旧址原为“佑圣阁”,砖木结构,上下两栋,均面阔五间,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亦名"周恩来旧居"。坐落在建宁县人民政府后院的小白楼民国21年(1932)10月,红军再次由江西广昌进入建宁,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驻在这里,直到民国22年底。1979年1月,经整修复原,并对外开放,其中陈列了周恩来当年领导的红军总政治部在建宁革命实践的史迹文物,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⑦ 新中国十大元帅是谁
大元帅:
1,朱德
2,彭德怀
3,林彪
4,刘伯承
5,贺龙
6,陈毅
7,罗荣桓
8,徐向前
9,聂荣臻
10,叶剑英
十大将
1,粟裕
2,徐海东
3,黄克诚
4,陈赓
5,谭政
6,萧劲光
7,张云逸
8,罗瑞卿
9,王树声
10,许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