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Ⅱ 三下乡活动的历史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专乡"活动属的通知》,并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内涵丰富。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Ⅲ 长江的资料 详细多一点
概述
长江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古代文献中,“江”特指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三级阶梯,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昼夜不舍,奔流不息,余亚飞诗称:“流水奔腾向东去,波涛逐浪浪追涛;长江后浪超前浪,后浪后方浪更高”。江水浩浩荡荡,浪逐涛追,十分雄伟。 长江支流众多,长江流域东西宽约3,219公里,南北宽约966公里,流经今青海(青)、西藏(藏)、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流域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长江,亚洲第一大的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长江支流众多,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长江(8张)余。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仅次于亚马逊河以及非洲的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
长江开始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在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下,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在四川宜宾岷江和金沙江汇合为长江。江水浩浩荡荡,注入东海,十分雄伟。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中国的长江(26张)特指长江。东晋王羲之和孙绰是较早用此“长江”之名的。王羲之写信给殷浩说:“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晋书·王羲之传》);孙绰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晋书·孙绰传》)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通天河与位于可可西里腹地发源的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峡江”之称),湖北省宜昌宜都至湖南省城陵矶间称荆江(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又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流域内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长江航运发达,有“黄金水道”之称。
支流湖泊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运河相交。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余公里。长江流域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华中和华东毗连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人口最为稀少。3/4以上的流程穿越山区。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汉江最长,干流以北的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是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杭州、南昌、长沙、苏州、武汉、宜昌,合肥、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
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长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类型多样,在促进长江渔业乃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其他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中白鳍豚、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为长江特有种,在生态进化、军事仿生、考古研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科学参考价值。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方面的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并呈荒漠化趋势。
白鳍豚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极富灵性。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白鳍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研价值。但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远离船只,很难接近,加之其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白鳍豚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银杏、水杉、银杉、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中国的孑遗生物。但2007年8月8日:长江白鳍豚正式宣告绝种。
白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为现存于世界的仅两种本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匙吻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本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学术价值。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俗称鲔。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较大型淡水经济鱼类,主要生活在长江上游,偶而见于中游,是一种定居淡水的鲟。最大体重30余kg。其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可以作为长江三峡水库及其他大型水体的增养殖对象。重庆市水产研究所对达氏鲟人工繁殖研究已获成果。达氏鲟被列为国家3级保护鱼类。
胭脂鱼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1。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形成的旅游区可划分为“一线七区”。即:长江干流旅游线、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皖南名山风景区、赣北赣西旅游区、鄂西北陕南旅游区、湘西湘北旅游区、重庆四川旅游区、滇北黔北旅游区。
长江干流旅游线:现仅指重庆至上海一段,沿途不少城镇都分布有许多风景点。如重庆的缙云山、南北温泉,丰都“鬼城”,忠县的石宝寨,云阳的张飞庙。长江三峡更是长江干流旅游线中山水风光最佳的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包括杭州西湖、太湖风景名胜区、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镇江、扬州、无锡、苏州、常州、嘉兴、宜兴等中小城市。
皖南名山风景区:是以黄山、九华山山地景观为主,兼得园林、庙宇之趣的游览区。还有贵池城东南的舟山和马鞍山采石矶等名胜古迹。
赣北赣西旅游区:包括鄱阳湖、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等名山和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名城。
鄂西北陕南旅游区:主要分布在汉江流域。。汉中地区有不少汉代和三国遗迹,如城固的张骞墓,汉中的占汉台、拜将台,勉县的武侯墓、武侯词,留坝的张良庙等。
湘西湘北旅游区:湘西旅游区主要有武陵三胜境——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
重庆四川旅游区:川中以成都为中心,北有都江堰、青城山,新都的市光寺;南有峨眉山、乐山大佛、岷江小三峡。川南有宜宾的翠屏山;泸州城的忠山。
滇北黔北旅游区:旅游区上要在金沙江两岸及昆明、贵阳、遵义等城市。金沙江两岸的深山峡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是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纳西族名城丽江、泸沽湖畔“女儿国”。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长江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长江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她孕育产生了长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体系。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迄今大约有两亿多岁了。它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考古学家在长江上下游,还发现不少地方仍留下中华民族童年的遗迹。如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就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和石器。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迹,距今亦有十几万年至一万多年了。70年代发现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遗址,证实了这里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经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在距今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原始社会文化。
在长江下游地区,同样有许多文化遗址。诸如,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诸文化等。南宋以后,长江流域更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长江(19张)
长江,数千年来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英才,陶冶了许许多多各领风骚的文坛巨匠,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尽了风流。春秋时期的庄周和屈原,他们都是荆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来的。庄周的《庄子》和屈原的《离骚》合称“庄骚”,开创了南方文化浪漫主义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宋时的苏轼,等等,也都是长江造就出来的。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他一生写下了若干首歌咏长江景色的佳作,如: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长江流域又是历代宗教昌盛的地区。历代兴建的庙宇建筑和佛像雕塑,遍及大江上下,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则是道教圣地。金璧辉煌的寺观,重檐飞阁的殿宇,高耸于巍峨秀丽的高山峻岭之上,古木林海之间。下游地区的寺院也很多。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描述了六朝古都南京地区寺院之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代兴建的寺庙,几经兴衰,至今仍保留一部分。有的经过重修,焕然一新,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装金彩塑的大佛,依然展现它昔日的风姿。唐代修凿的中国最大的石佛——四川乐山大佛,迄今依然,端坐在临江的凌云山上。
编辑本段政治经济
辽阔的长江流域,资源极为丰富,物华天宝,得天独厚,自古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区。这里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山,有丘陵,亦有平原和湖泊。流域内有3.7亿亩肥沃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的1/4。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40%,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3。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赞誉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渔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长江广阔的江河湖沼水面是中国的天然鱼仓,这里的淡水鱼产量占全国2/3。流域内地下宝藏丰富,种类很多,品位又高,如:铜、铝、锌、锑、钨、钴、锡、磷、铁、锰、铅、煤、石油、井盐……应有尽有。大江上下,还有许多重要工业基地和美丽城市。长江像一根银线串珍珠,把干支流上几十个名城重镇,紧密连结在一起。今日长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经济区和重庆为中心的西南经济区为依托,横贯东西带动南北,正在形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战略基地
Ⅳ 有关三下乡活动
1、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两会”精神;
2、在新时期贯彻党的路线,体验农村生活,融入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并通过实践对团队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升华队员思想,增进政治意识;
3、投身实践,深入基层,亲临群众,深入了解,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及发展现状,体味农村生活情况,倾听人民群众之呼声,尽可能为农民增收提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
4、结合一线调研资料,总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能够为政府以及相关决策部门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5、通过实地调研,增强队员社会实践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团队队员:周颖君,龚文霞,李晓洁,龚啸宇
实践目标:1、调查了解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调查了解木兰乡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对比分析木兰乡“红色旅游”相对于其生态旅游的开发
4、通过实际调研,分析“新农村”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可行性
5、对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可行性提出建议
实践形式:1.通过各级政府和当地农民了解当地情况,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以走访形式宣传弘扬“两会”精神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同时宣传中央政府关于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
3.深入实地进行考察。
活动相关报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实地照片、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二、活动总概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在党中央关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作的号召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分团委牵头,在相关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四名同学组成“三下乡”实践团队,于2006年7月25日至2006年7月29日前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实践调查工作、后期总结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作初步计划以及《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问卷》和各宣传单的制作。实践调查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开展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并宣传弘扬“两会”精神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开展以交流组员在“三下乡”活动中的心得为主题的座谈会。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通过团队队员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一共分发调查问卷100份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份,回收率94%。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由于对当地情况了解有限,以至在计划中一些项目很难实施。我们开展的几项活动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达到了我们原定的目标。经过了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本团队成员都有很大的收获,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组队
基于“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村的宗旨,在活动筹备之初,我们遵循“自愿、争取”的原则,严格把关综合素质,在人员的确定的问题上,对团队成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体如下:
态度端正,有上进心,从思想上加入我们的团队,有服务农村的热情。
作风朴实,能吃苦耐劳。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有团队精神与团体意识,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通过严密把关,我们定下团队成员。但在获得开始之前,原定部分成员因故不能参加,致使团队重组。在反复考虑和征集后,形成了本次“三下乡”实践团队这个充满了凝聚力的团体。这为我们这次活动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思想动员,并作初步计划
“三下乡”是党中央提出的一条解决农村缺乏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方案。它的实施不仅反映在具体的行动上,也集中体现在思想上,而且后者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认识了“三下乡”,了解了它的意义,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乡”。针对这一点,我们对全体组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
首先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三下乡”的资料。随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座谈,在座谈会议中,大家畅谈自己对“三下乡”的认识,并表明了自己将怎样以实际行动去完成这项坚定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家的思想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事先对当地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为了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不至于以后陷入被动的局面,队员经过思想学习之后就进入了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当地情况,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调查,相关调查问卷的完成,“两会”精神的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方针的宣传等。
3.调查问卷及宣传单的制作
在查找翻阅了有关资料(主要是关于问卷制作和新农村方面的资料)后,按照相关主题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问卷,共10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1份1张共100份。
制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单,1份1张共100份
制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画,1份1张共50份
制作关于“红色旅游”的宣传单,1份1张共100份
制作关于“红色旅游”的宣传画,1份1张共50份
(二)实践调查工作
1.通过当地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了解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木兰乡拥有的主要旅游资源
在搜集了部分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料之后,我们和该区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方主任针对该地区的实际开发情况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木兰乡的旅游资源丰富,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 木兰湖旅游度假
木兰湖位于武汉市北郊60公里,座落在荆楚名胜木兰山脚下,是武汉市重点旅游开发区,被市政府列为“武汉市后花园”,规划总面积5000公顷,木兰湖湖面面积达三万亩,约为17批平方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最狭窄处约1.2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23米,最深处有28米。1959年开始,因为兴修水利,筑建大水坝,形成了现在的木兰湖。60年代开始,木兰湖中开始出现各种鱼类,于是又开始发展渔业。直到1992年才开始发展旅游业,到目前为止,湖中共有大小游艇150条。木兰湖最为独特的景观是鸟岛,湖东南岸三千亩林区,十万余只鹭科候鸟在此栖息,秋去春来,繁衍后代。其区位优势明显,基础环境具备,交通便捷,电力充足,通迅发达。总体的规划已被联合国列入中国21世纪优先发展项目。现有大批客商来此投资开发旅游业,已建成的项目总投资高达5亿元人民币。星级宾馆、豪华别墅区和度假山庄在湖畔星罗棋布。
② “红色旅游”
木兰乡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是当年鄂豫皖边区著名的赤色根据地。更是董必武、李先念、刘华清等革命家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木兰乡农民组织的赤卫队、护卫队就有大约1.2万人参加,并在其间所牺牲的烈士,记录在案的就有12280人。
在木兰乡,共有13处“红色旅游”景点:静山庙农民武装暴动纪念碑、塔区(即现在木兰乡)共青团第一个团支部纪念碑、李先念革命活动旧居、英雄树、戴慧兰烈士墓、两处烈士纪念碑、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会址、仇恨树、血泪井、新四军抗日标语、塔区第二乡苏维埃政府旧址。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木兰湖畔出生的杜义德、袁学凯、陈福初等7位红军将领共和国将军军衔。1985年,木兰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有大批青少年学生来木兰湖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
③ 林果业、茶业、甘柿大乡
木兰乡是武汉市有名的板栗、柿子、茶叶"三品"之乡,有人称赞是“春来花开满枝头,秋来层林果丰硕”。
木兰乡共有12万亩山场,种植有约1.5万亩银杏树、8000多亩板栗,同时拥有3000多亩茶林,桃树、杏树、梨树、柿树和柑橘一共有5000多亩。在林果业方面的发展前途十分可观。
④ 大余湾民俗村
大余湾距武汉市区40公里,坐落在乡村的公路边。依山傍水,宁静如画。占地面积300亩,该村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尚存明清古宅40余栋和大量的古迹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据当地史书记载,该民俗村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目前尚存民居50余幢,当地有一民谣形象概括了古民居建筑独有的特色:“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套客房,室内雕塑刻,门前面檐廊,方块石板路,滴水溅石墙”。和古民居同在的还有明清家具、农具、手工作坊等生产工具以及古朴的民风民俗。整个民俗村将古文化溶于古建筑中,每种建筑风格体现出不同的古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⑤ 远古寺庙、将军庙遗址
木兰将军庙坐落于木兰湖西岸的将军庙村,是花木兰祖庙,亦是木兰生态游览区最古老的殿庙之一。其始建于唐,扩建于明,重建于今。与将军墓一起列为木兰湖两大历史陈迹。将军庙、将军墓与木兰山金顶、玉皇阁遥相呼应,一脉同轴。同时还有远古寺庙约20多处。
(2) 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落后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分析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尽管现在“红色旅游”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相对生态旅游来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仍不容乐观。
我们实践团队通过对该区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方主任的访谈以及实地在走访了解,分析了该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并将其归纳和整理:
国家政策对大众的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资享受外,也开始转向精神享受。现在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追求精神享受的方式就是外出旅游,而且随着大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我国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并且在各方面政策的保证和支持下,生态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红色旅游”这种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却被忽视甚至遗忘了,尽管国家现在开始提倡“红色旅游”,但由于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其发展程度自然无法与生态旅游相比了。
“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人并未从思想根本上接受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被大众所接受,“红色旅游”也是如此。大部分人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红色旅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已开发的地区看不到成效,这就导致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越加迟缓。
“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不足 我国目前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每年用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的资金极度不足,目前的文物保护的经费来源,一靠政府财政拨款,二靠横向创收。但在木兰乡,财政核拨的经费,连景区的正常运作都不够。加上不少文保单位位于农民群众集中居住的村之中,文化遗产在农村改造过程中被损毁的问题时有发生。位于叶家田李先念旧居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尽管近年来市、区文物部门拨出专款对重点危房进行了一些“救命”的修缮,李先念旧居却还是在去年的一场大暴雨中倒塌了。
“红色旅游”景区的地理和交通限制 由于当年革命游击战争的需要,“红色旅游”景点多位于山旮旯之中,地点分散,而且交通极不便利。地点分散,就导致“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交通不便,就导致人们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参观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要想更好的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先修路搭桥,解决交通不便利的问题。这就又涉及到了资金的问题,因此,“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
(3) 制约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乡”活动期间,我们实践团队通过对该区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方主任的访谈以及实地在走访了解,分析了该地区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将其归纳和整理:
开发经费的限制 自1994年起全市文保经费每年一直维持在100万元的水平,而除掉物价因素外,仅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已由当时的135处增加到178处,但经费却没有增加;就是这笔十分有限的钱,市主管部门优先考虑的是中心城区,7个近郊区占39.3%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能够分配到的就非常有限,至于主要靠各区解决的110处区级文保单位则事实上更难落实维修经费。
在此情形下,各地只能发动各自能量,借助本土资源,大搞各类旅游开发。甚至出现“开发收益第一,有效保护为次”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开发好了,经济效益增加,政府负担也自然减轻,因此,除非出现明显违法行为,各地政府往往对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视而不见,政府对旅游业开发的这就制约了当地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这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
土地政策的限制 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该通知主要政策内容为: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2001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加强地价管理;规范土地审批的行政行为。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以建设度假区、文化城等,而各种土地政策的出台,限制了旅游业对土地的使用,导致许多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进行。
开发规划与当地居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规划落实无法到位 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当地居民进行搬迁移民,但政府无法给予相当的经济补助,当地居民便不肯配合,居民工作做不通,导致开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4) 木兰乡旅游开发规划
在下一步的旅游开发规划中,木兰乡旅游局打算在天子山一带的景区打造出江城第一漂流的大型的旅游娱乐项目。天子山景区一共有三个自然村,157户农民,拥有一万多亩的山场,并且与木兰湖相连,景色宜人。
经过规划,木兰乡旅游局预备将天子山现有村民全部迁出,合并成一个大的村落。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木兰乡决定招商引资,由加拿大皮卡尔投资建造一个大型水上公园,并在水上公园周边建造一个饮食文化城。
这个计划将在今年10月份开始实施,预计在三年之后完成。
2. 通过当地团委机构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搜集掌握了大量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料之后,我们和木兰乡团委书记陈清同志针对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如下:
① 结合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在木兰乡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为全市全面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探索经验,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② 旅游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充分利用木兰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乡情、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庭院经济和打工经济为补充,培植木兰生态旅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其区域位置、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把致富门道明晰工作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其工作内容是:1、落实“三农”各项政策。2、调整产业结构。3、做好科技兴农入户工作。4、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5、推广小型农机应用。6、规范农资市场秩序。7、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8、完成农民增收目标。
③ 集中资金,有序建设
结合天子山景区的开发资金,首先打造天子冲家园。明晰致富门道,发展旅游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社保体系,稳定社会和谐。并对此进行大力的宣传。
打造“农家乐”项目,包括旅游农家乐,红色农家乐,服务农家乐等内容,并对服务业的工作者进行定期定量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在建设天子冲家园的同时,加紧进行“通湾道”的道路建设计划,把路修到各村、各湾,以保证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全部的“通湾道”建设预计将在2007年的上半年完成。
3.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主题一 反映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的了解问题
第1题,其中选“一般了解”的占51.1%,占了大多数,选“不了解”的占35.1%,不在少数。而选择“非常了解”和“很不了解”则各占了9.6%和4.2%;在第2题(对国家关于“红色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的了解)中,选择“非常了解”只占了3.2%,而选“不了解”的占48.9%,占了大多数,选 “一般了解”的只占了40.4%,。 “很不了解”这一选项则占了7.4%。从这两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知之甚少。即使有所了解也不过是略知一二。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关于“红色旅游”的相关宣传很不到位,有待提高。
主题二 反映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和关注度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第3题: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非常合理或是一般合理的占78.7%,认为不合理的只占了19.1%,剩下的0.2%对此没有感觉。不难看出,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第4题(在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在哪一个方面不合理),此题是多选题: 在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的人和一部分认为开发一般合理的人当中,有29.1%的人认为在资源保护上做得不好,而51.0%的人认为环境协调工作不到位,占了大多数。12.7%的人认为是与相临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关系不和谐,23.6%的人认为是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关注度:第6题,有28.7%的人非常关注木兰乡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43.6%的人只是一般关注,而有27.7%的人不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这反映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还是比较关注的;第7题和第8题是问答题,主要涉及当地居民关注的侧重点和不关注的原因,绝大多数人表示比较关心环境卫生的治理方面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政策,还有部分人比较关注旅游业发展政策中的农民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还有一小部分人表示比较关心旅游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教育的政策、支持“红色旅游”的优惠政策以及开发项目方面的政策;而不关注的原因则多为自身没有意识到、没有时间、政府宣传不够,没有了解渠道、发展速度太慢,看不到变化而不再关注等等,还有一小部分人则表示是由于所居住的地区与乡镇中心相距太远,不便关注或是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
主题三 反映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积极影响:第9题,此题为多选,42.6%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就业机会,41.5%的人认为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有20.2%的人表示对此没有什么感觉,还有16.0%的人选择了“其他”,其中包括的有带动旅周边游业发展、促进了消费、推动了经济、对国家有益、提高了农民思想文化、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公路得到修建,当然还有极小部分人认为没有什么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第10题,此题为多选,54.3%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21.3%的人认为外来人员的入住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有16.0%的人表示对此没有什么感觉,还有22.4%的人选择了“其他”,其中包括的有社会风气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如酒店小姐、赌博、打架闹事等)、物价上涨,在这之中也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主题四 反映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第5题,有35.1%的人表示意识到了要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并且常常这么做,有54.3%的人表示意识到了但很少做,9.6%的人表示并没有意识到。看来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主题五 反映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支持度
第11题,75.5%的人表示十分看好或者一般看好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其他的人则表示不看好或是没有意见;第12题,52.1%的人选择了去生态旅游,37.2%的人表示愿意选择“红色旅游”,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清楚自己会选择那种旅游。从这两足数据说明大家对木兰乡“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的态度的,但更愿意接受生态旅游;问答题13题涉及了选择两种旅游的原因,选择生态旅游的人多是因为生态旅游区风景气候宜人,能让人得到好的放松,选择红色旅游的人则是由于“红色旅游”为最近的热门,更多的是因为“红色旅游”对教育后辈、提高思想素质、缅怀历史、忆苦思甜所起到的作用。
主题六 反映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问答题14题和问答题15题,在14题中,许多人都认为,要想更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加强农民素质,并在发展中注意保持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因旅游开发带来的不良影响;在15题的回答中,几乎100%的人都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新农村的建设有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的通水通电、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农民视野变得开阔、思想素质得到提高等方面。
(三)后期总结工作
1. 调查报告的完成以及资料整理
返校后,我团队成员开始了对活动期间各类资料的总结和整理工作,在8月1日-8月6日近一周的时间里队长周颖君同学在整理了《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问卷》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并通过六个专题将该调查问卷反应出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以《谁抛弃了我们》为题的感想总结。龚啸宇同学根据在当地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网上资料、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完成了《2006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报告。其余队员也在总结“三下乡”期间的所感所悟的同时,着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并整理了其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8月14日晚6:00,我们“三下乡”团队全体成员利用QQ,召开关于“三下乡”心得的网上座谈会,座谈会上各队员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乡”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通过这次座谈会,队员纷纷表示加深了对“三下乡”的活动认识。
2. 对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可行性分析
在讨论和分析了我们所搜集掌握的材料之后,对于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如下总结:
(1)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
木兰生态旅游区总面积947平方公里,涉及蔡店乡、木兰乡、姚集镇、长岭镇、罗汉街、李集镇、王家河镇等7个乡镇(街道),已规划开发和建成的主要景点有9个。被纳入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村有32个,涉及自然塆329个,村民12354户、49405人。其中,9大景点周边有12个村,以黄土路为主轴的景区沿线有20个村。
近几年来,木兰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此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木兰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团队进行了调查分析之后,认为:木兰乡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木兰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起到铺垫和促进作用。
(2)木兰乡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木兰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势良好,政府对此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加上木兰乡本身拥有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木兰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乡情、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庭院经济和打工经济为补充,培植木兰生态旅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木兰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定能顺利开展。
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开发速度还不是很理想。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花大力气
参考资料:卡片
Ⅳ 木兰乡的简介
木兰乡位于黄陂区东北部,东与红安县交界、南与王家河街接壤、西与长轩岭街毗邻、北与姚集街相连。全乡国土面积169.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481公顷,其中,水田1964公顷、旱地517公顷。辖1个社区、38个村、47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9万户,总人口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9万人。境内有国家级木兰湖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与木兰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体制。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财政收入16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外引内联到位资金9800万元,引进投资项目2个,实施改扩建项目8个。2011年,木兰乡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市小城镇建设十佳单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示范街”、“武汉市文明街(乡镇)”、“武汉市街道(乡镇)十佳党组织”等荣誉。
30个村建茶叶基地3065亩,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截至年底,全乡已建红栀子基地3000多亩、油茶基地1万多亩、茶叶基地2万多亩、香椿基地1000多亩。2011年,木兰乡围绕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建设。“欢乐水魔方”项目进展顺利,为该项目整合土地600亩,一期已摘牌88亩,二期新增用地187亩己获省、市、区土地部门批准,正在办理具体用地手续,即将开工建设。大余湾旅游开发项目有序推进,修订完善了《黄陂区大余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管理实施方案》,全面修缮了拟开放的古民居,新建门楼、广场、停车场、尚书府酒店。“九运·木兰水天”、“万基·楚天游艇会”、“自由半岛度假村”等景区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加大旅游项目的引进力度,“乡村迪士尼”、“天赐港湾”、“高尔夫俱乐部”、“木兰将军庙”等投资项目,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全年全乡接待游客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木兰乡乡政府驻塔耳岗,人口50614人,面积169.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8个村委会:塔尔岗、磨盘、德兴、仙台寺、马鞍寨、小寨村、王湾、富家寨、小泉山、天子冲、甲山、双泉、青石桥、桥头边、刘咀、将军庙、桥店、白石、静山、同兴集、谌家寨、宁岗村、梳店、旋峰峙、姚湾、令牌店、椿树岗、刘岗、姚岗、七里岗、卢子河、长岗、雨霖、经堂庙、柿子集、七里冲、友爱、柳畈、塔尔村。
Ⅵ 森林浴的森林公园
专家称森林为绿色资源,它确实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之一。1982年,我国正式将湖南大庸的张家界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此后的十余年间,全国又陆续建起了许多森林公园,一些风景名胜区则在景区内开辟了森林浴场。这些地方四季景观千变万化,各有不同的风致,除森林浴外,还可赏花赏鸟,看虫看草。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于1982年8月。它位于湖南省西部,现与慈利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桑植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一起组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3万公顷。森林密布,覆盖率超过95%,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多古稀、孑遗树种,世界上五大名科植物,即菊科、兰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都有。仅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整个欧洲所拥有的林木种类还多一倍以上。世界上裸子、被子植物中的珍品,如香榧、银杏、红豆杉、白豆杉、水杉、台湾松、珙垌、银鹊、鹅掌楸、梭罗树等,在此不下数十种。除佳木名树外还有奇花异卉,及白猕猴、云豹、麝、麂等珍禽异兽。
2.西天目山
为浙北名山,我国自然保护区之一,以植物资源丰富著称。满山古木参天,到处可见数人合抱的柳杉、金钱松、银杏等,有“大树华盏闻九州”之誉。山中有木本植物1200多种,草木植物18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名贵稀有树种,如连香树、香果树、凹叶厚朴、浙西铁木,还有以天目命名的天目木兰、天目琼花、天目杜鹃、天目紫茎、天目槭等,不愧是“植物王国”。
3.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拥有山林近万亩,稀有植物和珍禽异兽百余种,原为国
营林场。总面积共2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各种珍贵动植物达1000余种,如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山柏、橲树、麂子、大鲵等。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三峡植物保护移植基地。素山寺森林公园作为AAAA级景区黄陂木兰天池的三期园区投入开发。紧邻木兰八景,靠近苗寨AAAA级景区锦里沟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还有2000多种亚热带和温带植物,被生态学家喻为武汉市的神农架。拥有山林近万亩,稀有植物和珍禽异兽百余种。
4.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安徽滁州市郊。早在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对它就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描述。山中植物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植物73科,672种,包括名贵中草药200余种。森林覆盖率90%以上,1985年建立森林公园。
5.武夷山
位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北段。植物种类丰富,其天然植被是我国东南地区保存最好的,特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仅保留了原生类型,而且面积在我国居首位,森林覆盖率达95%。保护区内是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除植物外,动物资源同样极其丰富,有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华南虎、金猫、大灵猫、猕猴、云豹、短尾猴等,还有2万余种昆虫、百余种两栖和爬行动物、400余种鸟类等等。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已引起世界有关专家的注目。
6.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这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19公里的群山之中,面积1千余公顷。鼎湖山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几乎已全部成为沙漠,而此处因受温暖湿润的太平洋季风影响,却覆盖着一片四季常青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野生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1700余种,参天古木遮云蔽日,藤本植物盘旋扭结,附生植物构成空中花园……此外还有古老的孑遗植物苏铁蕨、黑桫椤,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格木等等。鼎湖山因此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1979年,它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7.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883l公顷,距广州市95公里。它是一个以湖光山色为主、集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森林公园内清新洁净,负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在1000个以上,在南山瀑布区更是高达42000个,对人体具有很高医疗保健价值。夏季气温比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低0.8~2.6C,比庐山低0.8℃,冬季无严寒。
8.西双版纳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终年温暖湿润,以充满生机的原始热带季雨林著称于世。在密林中可看到许多典型的热带季雨林景观,如板根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的榕树、高达70米的望天树、附生寄生植物等。林中还有稀有野生动物,如象、大犀鸟、野牛、绿孔雀、白颊长臂猿、巨蜥等。
9.青城山
位于四川灌县。它周围的山林四季常青。36峰环拱如城,故名青城。山中林木繁茂,空翠四合,几乎每个峰峦、每块崖岫、每条溪谷,都被青翠葱茏的树木掩映着。松、枫、楠、柏等古木遮天蔽日,宫观亭阁均藏匿于浓荫华盖之下,通幽小径皆穿行于丛林深谷之中。山中天师洞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米,围约6米,枝如凤舞,干似蟠龙,于云霄而荫大地。据说为张天师手植,至今已近两千年。全山幽深清净,幽中见秀,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称。
10.神农架
位于湖北省西部,是我国著名原始森林区和自然保护区,面积3250平方公里。具有雄伟、险峻、深邃、奥秘的景观特色,尤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著称。山势磅礴,林海苍茫,有野生植物两千多种,其中有樟、楠、紫茎、黄杨、青檀等质地坚实的珍贵树种,有珙垌、水杉、连香、香果、银杏、梭罗、鹅掌楸、红豆杉、领春木等稀有植物。还有各种观赏植物,如高山杜鹃、荷兰菊、原生腊梅、叶上珠等。名贵药材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九死还阳草及天麻、党参、当归、金钗等更是处处可寻,采摘不尽。
11.大兴安岭
分布于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林区内充满野趣,繁衍生息的423种野生动物和上千种野生植物构成了天然动植物园。汉玛、诺敏和呼中自然保护区,更是山高林密,是我国难得的原始林区。
我国的自然林区和森林公园还有不少,不可能在此一一介绍;进行森林浴也不一定都要跑到这些深山老林中去,只要有成片的树林就可享受森林浴。在国外,利用现代科技已制造出一种取代芬多精的合成物质,用来沐浴或喷洒在室内,让忙碌的现代人在家里就能感受林木的芳香,享受森林浴一般的舒畅。在德国,有一种瓶装的“树叶精油”,提炼自针叶的叶片,洗澡时泡入浴缸,瞬间芳香无比,洗后全身清爽。日本有种名叫“森林之泉,,的沐浴粉,也使人在沐浴时享受森林浴的感觉及气息;还有一种提炼自桧木的精油“森林呼吸”,喷洒室内散发“森林的味道”。还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做法,即用木桶洗澡,木质的纹理、色泽和木料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是一种有益健康又饶有风味的家中森林浴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