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各地美食代表
1北京代表菜: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被誉为“天下美味”。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驰名;
2天津代表菜:锅塌里脊
锅塌里脊,以猪里脊为主料制作而成,色黄鲜艳,清口鲜嫩,咸适口;
3河北代表菜: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著名小吃,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即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
4山西代表菜:过油肉
最初它是一个官府名菜,后来传到了太原一带,并逐渐在山西传播开来。此菜以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之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稍有明油为特;
5内蒙古代表菜:手扒羊肉
“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6黑龙江代表菜:锅包肉
成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加上 吃多了不油腻的特点,很适合夏天食用,以达到开胃増食欲的目的;
7辽宁代表菜:猪肉炖粉条
该菜为四川菜,也是东北菜,发源于四川,在唐朝期间,薛仁贵非常喜欢四川菜,他被发配到东北后,他也把四川菜带来东北,并根据当地的风格将其发展成了东北菜系;
8上海代表菜:红烧肉
红烧肉的原料采用的是猪肉五花肉三层,经过制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肥而不腻,堪称中华美食中的一道经典菜式;
9江苏代表菜:红烧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是中国丰年过节常吃的一道菜,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菜掩映,醇香味浓,,也称四喜丸子,取其吉祥之意;
10浙江代表菜:西湖醋鱼
此道菜选用西湖鲲鱼做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成菜味道鲜嫩酸甜,带有蟹味;
11安徽代表菜:黄山臭桂鱼
当年某徽商坐船 回家探亲,因为路远天热,携带的鲑鱼未保存好发臭了,妻子 舍不得丢弃,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味道竟然好极了。徽商借此推广,这道菜竟然成了徽菜经典。
12吉林代表菜:清蒸白鱼
自古以来松花江上的渔户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来访 的 亲友。后来经过烹饪高手潜心制作,终于创出了清蒸松花江白鱼这道名菜,登上了圣宴之席。清朝,松花江白鱼曾被列为贡品。
13福建代表菜:佛跳墙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
14江西代表菜:粉蒸肉
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 其他调味料 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有肥有瘦,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
15山东代表菜:九转大肠
原名“红烧大肠”。就是讲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
16河南代表菜:烩面
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
17湖北代表菜:沔阳三蒸
所谓三蒸,既蒸畜禽、烝水产、蒸蔬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藕等 数十种),颇为符合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粉蒸菜都裹着捣细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回味深长。
㈡ 方言起源什么时候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兵临城下,胡亥只好用郦山囚徒来镇压。正规军哪去了?
当时正规军主力一分为二:一支北在长城,另一支在岭南。
岭南一支,连同随军家属,生意人,移民农民,人数可观。秦汉相争时,他们断绝与中原的交通,与世隔绝。他们开始主要在广东封开县,后来其中有一支分居广州。他们所带来的秦朝官话就成了后来的广州话。
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朝,因侯景之乱,“南渡衣冠”几乎杀绝,所以到陈朝时,南方少数民族(蛮族,越族等)与地方豪强成为政治主角。这样,带蛮族语(尧舜时期的普通话)口音的汉语成了湖南湖北安徽话苏北话,带越族语(夏朝时期的普通话)口音的汉语成了现在的苏杭一带的“吴侬软语”。
北朝鲜卑人决心汉化。皇帝规定鲜卑人不许通婚,鲜卑男人只许娶汉女,鲜卑女人只许嫁汉男。所有鲜卑人都要学汉语,若干时间后不许说鲜卑语。由于学得太快,很多音一时学不像,就产生了“洋泾浜”汉语,就成了北朝汉语,也就是后来隋朝的“普通话”
隋朝汉人沿海岸向南移民,到达浙南闽北一带,形成这一带的汉语保留至今。
唐朝汉人继续沿海岸向南移民,到达闽南粤东,所以漳州泉州潮州汕头一带,现在说的是唐朝“普通话”。
这就比较好解释为什么福州话比闽南话更接近广州话。因为隋朝比唐朝更接近秦朝。
这时,因为“普通话”被鲜卑语改造甚多,以至于中原大儒到了广东居然听不懂当地的秦语。
后来是五代十国。五代是梁唐晋汉周。其中后唐一朝为沙陀族人建立,中原汉语又一次大改造,形成后来宋朝的“普通话”,就是现在的“客家话”。
宋朝政局安定后,汉族又开始大规模向南移民。此时沿海一带已被先前汉人占满,因此这次移民主要是填补内陆空白。例如闽西北,闽西,粤北,还有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山区。南宋灭亡时又有大批宋军随陆秀夫到珠江口崖山一带,部分随皇帝投海,活下来的就在广东沿海安居,所以现在深圳香港一带的“原住民”是客家人。
客家话与现在的普通话已经非常接近。
现在的普通话是明朝时的黑龙江汉语,形成于辽金时期。目前的北方话,也形成于辽金时期。他们是带契丹族女真族口音的客家话。宋朝时山西河南有巨大数量的汉人移民岭南,他们后代至今仍保留着祖先移民前的山西河南家乡话:客家话。至于没有跟他们一起移民而留在家乡的老乡们,现在都说辽语金语元语了。
女真族在辽朝时分裂为生女真与熟女真。其中熟女真汉化较早,后来迁到中原建立金朝,学鲜卑族的方法彻底汉化,当然也对汉语有重大影响。元朝因为不肯汉化,所以对汉语影响不大。
明朝时,皇帝来自安徽凤阳,所以安徽话就成了“普通话”。这是一种带蛮族口音的普通话,上面说过,是南北朝的南朝的陈朝时形成的。
这种“明朝普通话”至今在京剧昆剧中保留下来。大家看京剧时是否注意到:京剧里的下层角色,例如狱卒樵夫丫鬟老妈子,说的是北京土话,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说的是另一种怪怪的话:那就是明朝官话。昆剧里则是上层说明朝官话,下层人说昆山土话。
满族是生女真后代,最早学的汉语是黑龙江汉语。后来黑龙江汉语就成了清朝、民国和现在的“普通话”
这就是为什么哈尔滨人说普通话比北京人还标准的原因.
清初,中原汉人对黑龙江汉语很抵触,把它叫做"满洲腔"。蒲松林把“说满洲腔”列为“十八俗不可耐”之一。这种情况因《红楼梦》问世而彻底扭转。因为《红楼梦》就是用满洲腔写的。那时:“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说满洲腔渐成时尚。
证据1:最早的证据是:南北朝时期,高丽(朝鲜)人来中国留学,为了便于学汉语,写了一些汉语教科书,里面对汉语汉字进行了注音,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南北朝的汉字读音。这些读音接近现在的南方话而不是北方话。后来历朝历代,朝鲜日本不断有大量学者来中国留学,结果留下了中国历代“普通话”的读音。这是最有力的证据。
证据2:广西贵州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广大地区的客家人家谱,证实他们是宋朝的移民。有些人认为南方各地方言是北方汉人南下后与个各地少数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但是广西贵州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广大地区的客家人不说广西话贵州话湖南话广东话江西话福建话海南话,却顽固坚持说同一种话——他们原来说的古代北方话(不是现在的北方话)。
证据3:元朝官方编辑了一部教蒙古人说汉语的教科书,里面的汉字读音,是用当时的蒙古八思巴文注音的,里面不但保留了所有入声字,而且还保留了这些入声字的p、t、k尾音。这部教科书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即使近在元朝,当时北方汉人(当时蒙古人只把北方汉人叫汉人,不把南方汉人叫汉人,把南方汉人叫南人)说的是现在的南方话,而不是现在的北方话。
证据4:现在的闽南人、潮汕人、台湾人,这些说闽南话的人的家谱,清楚记载着它们是唐朝南下的移民。
证据5:广州话,来自广东封开县话。封开人,向四周移民的过程中,都没有被各地原住民的语言同化。详细过程都有史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