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设计 > 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0-11-27 00:35:57

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哪里

1、经营模式转型:面对新政策和新监管方式,联营挂靠不是长久之计,企业需要尽早从联营向直营转型;
2、管理模式转型:直营模式需要建筑企业务必提升管控能力,项目成本管理是核心,决定看建筑企业从联营挂靠的粗放式管理必须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3、区域范围转型:面对即将到来的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和“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筑企业需要从区域市场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转型,从大中型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转型;
4、成长模式转型:建筑市场将会出现大者越大、强者越强的竞争格局,每个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要么向综合型大而全方向发展,要么在某一方面做精,这决定建筑企业需要向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级转型;
5、项目角色转型:面对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缺钱将是常态,以及各级政府大力推动PPP模式的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从单一施工角色向投融资+施工双重角色转型;
6、生产方式转型:传统生产模式成本逐渐上升,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成本逐渐下降,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建筑传统生产方式,这是发展的必然!这决定建筑企业必须从传统生产方式向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这是没有选择的,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

⑵ 建筑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面临着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一是压力。面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推行绿色建筑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建筑企业感到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二是动力。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生产方式改变、业态创新。技术变革等多方面的机遇和空间。建筑业企业应积极适应变化,从旧思路、旧方法、旧手段转向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在新环境中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以寻求新生机,谋求新发展。
一、 念好管理经,提高竞争能力。
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动力源,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很多民营建筑企业,资质升上去了,管理水平并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企业还是粗放型管理、家族式管理、一言堂管理,有的甚至是拍脑袋式管理。这些企业靠市场机会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它是不可持续的,他们离科学的管理体系还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挖掘好这方面的潜力,或者说补齐这个短板,就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关键是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别人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竞争莫过于科学的管理,成功更有赖于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也有赖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决定成败,企业可持续发展呼唤科学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管理选篇大文章,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 拥抱新技术,加快转型发展。
新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很多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并逐步推广,热情拥抱新技术,并不断创新,必将收获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有很多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建筑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民营建筑业企业,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
建筑新技术有很多,这里仅用装配式建筑为例。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6年1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物会,陈政高部长在会上对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了总结部署,要求各地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国务院发了文,高层发了声,建筑业企业在思考转型升级的时候,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唯一正确选择。如果对上级的号召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对新技术不感冒,只能错失发展良机。
三、 船大抗风浪,着力做大做强。
建筑业企业目前主要是两种所有制形式,一是国有企业,二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除中建三局这样的大型国企外,其它的国企一般都有中等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就不一样了,可谓是参差不齐,规模悬殊,相差很大。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民营企业。在一定的阶段,小型建筑企业也能发展。如在特定时期内,市场不太规范,制度有待完善,小型建筑企业靠不太正规的竞争手段等,也能生存发展。但是随着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尤其是新技术逐步推广,信息化普遍应用的新形势下,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些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紧迫感油然而生。
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激烈的,如果说以前的竞争既靠实力,又靠关系的话,那么现在的竞争主要就是凭实力。大企业实力雄厚,更胜一筹。中建三局凭借雄厚的实力,发挥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房建总包四位一体优势,建造、投资、运营三商合一,布局华夏,扬帆海外,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每天近千个工程忙碌不停。仅就武汉市来说,绿地606、雄楚大道高架、东湖隧道等等这些大型工程,只有中建三局这样的企业才能承担,小企业望尘莫及,大型企业在承建工程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再以新洲区为例,新洲区是“中国建筑之乡”,拥有建筑企业400余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以上企业64家,居全省之首。全区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1150亿,而新八、新七、新十等6家企业就占了一半,其余的400家的产值只有500多亿,平均每一个企业的产值只有一个多亿。中建三局2015年产值1290亿,一个中建三局就超过了新洲区400多家企业的产值。
新洲区64家一级建筑企业,产值多的一年过百亿,产值少的只有一个亿。这60多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一,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状况就越好,规模小的,生存压力更大,发展空间就越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规模小的建筑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走重组之路、走联合之路,正如人们所说,船大抗风险,帆正航更远。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有一些小型建筑企业难以为继了,更有的关门歇业了。建筑业中小企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发展,是联合重组,转型升级,还是坐以待毙,淘汰出局,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必选题。答好了这道题,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四、 重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个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就建筑业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一些企业并不大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产生不了效益,可有可无;企业文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企业文化是虚的,想起来才去抓一下,没有系统性等等。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样的道理,企业缺少文化内涵,也走不远。不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就像是没有防腐剂的食物,容易变质过期,被时间所抛弃。走进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扑面而来的厚重文化底蕴总让人如饮美酒,沉醉不已。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从员工来说,企业制度是约束员工的底线,而企业文化则能引领员工追求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企业活力的来源在于创新。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依靠智慧和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企业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机和活力。而建筑业企业要增强创新能力,就有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活水源头。创新需要企业精神来激励,需要企业文化作支撑。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员工的工作激情,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凝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每个企业发展的路径不一样,企业文化显然不能个千篇一律,这就考验企业家的水平和智慧,而水平和智慧又来源于自身的内涵,内涵又跟学养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无非就是把握好“道”和“术”。这里的“道”指的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术”则涵盖了诸多企业发展的方法。这些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密切关系。一个企业,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道”正“术”高,纵使雾霭茫茫,也必将拨开迷雾,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哪几个方向转型升级发展

围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突出企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
一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国家层面,下一轮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者责、权、利对称,实现“适度集权、合理分权、系统监控”,并通过新一轮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构建母子公司体系,再造企业管理流程,优化股本机构,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打造区域行业建筑航母。同时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以混合所有制为主流模式的非公有经济、职工股权与国有经济和央企股权互渗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从行业主管部门层面,就是要通过市场准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按照市场变化调整企业资质的门槛设置,重点要放在为企业松绑,创造宽松环境,并通过新一轮企业资质改革和就位,扶持劳务企业,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将大型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从而使不同类型企业按不同条件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实施差别化发展,防止产业结构盲目雷同,统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企业发展格局。
从企业层面来讲,要紧扣“一带一路”经济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使资本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要顾此失彼,为转型而转型。要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
二是要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坚持主营一体化发展。就是要依托工程总承包的优势,从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管理、项目调试方面,做强做优主业,这是关键。其次是坚持多元化经营。就是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有条件的可向非建筑领域渗透,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强资本运营。除了目前开展的房地产业务外,可效仿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道路,树立“不为所有、但可共享”的思维,选择某一银行建立银企联盟,推进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采取BT、BOT、PPP等模式支持总承包业务冲刺,抢占高端市场,实现深度和广度发展。再就是要积极应对“营改增”挑战。“营改增”不单是一个简单的3.6%营业税与11%增值税的变化,其实质是一次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洗牌。包括材料采购、甲方供料、机械租赁、经营承包方式、工程结算与付款方式以及同一纳税企业中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时间段、不同内部核算单位之间的销项税的配比问题等,需要通过“营改增”倒逼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强调的是,要适应新常态,企业必须坚持经营总量控制,以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发展为原则,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产能过剩、无限扩张导致的管理跨度失控。特别是要注意规避市场风险和企业盲目承揽工程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阻碍企业向质量效益型升级。
三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借力信息化和BIM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实现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最关键的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企业要始终坚持把技术与管理创新两轮驱动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国家级工法和新产品。特别是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和BIM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依托“高、大、难”和“新、特、尖”的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技术。同时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积极务实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强化“四节一环保”和绿色施工,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总之,就是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形成和实现“没有规模不大、没有主业不稳、没有投资不富、没有专业不优、没有海外不亮、没有品牌不强”六大板块的产业格局,促进建筑业企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⑷ 建筑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最新相关信息

第二届中国中小建筑企业暨成长型建筑企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建筑企业管理精英齐聚北京,共谋企业发展大计,探寻企业发展的变革之道。当前,中小建筑企业占我国建筑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85%以上,中小建筑企业产值占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 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6.8%,成为 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左右,预计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 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⑸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届中国中小建筑暨成长型建筑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建筑管理精英齐聚北京,共谋发展大计,探寻发展的变革之道。当前,中小建筑占我国建筑总数的95%以上,中小建筑从业人员占全行业

⑹ 为什么说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所谓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过程管理信息化的新型生产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替代和改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试点:指全面开展工作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做。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⑺ 未来哪些建筑企业会消亡,企业的转型升级到底要

“转型”是那些以挂靠为经营模式,不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需要做的。“转型”不是转行,虽然转行也不失为这些企业当前可以选择的一种选择,但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这里所谓转型,就是从项目挂靠经营转型为项目企业直营。我国以让人挂靠为生的施工企业约占全部施工企业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企业如果不能转型为企业直营,大部分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越来越多以直营为模式施工企业近些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获得成功,其中有些企业开始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甚至向建设“数字化企业,数据化运营”迈出坚实的步伐。做到这些的企业其项目施工效率会得到很大提升,就像当年用了砼输送泵以后,如果有企业仍然使用砼搅拌机,一定就失去了竞争力一样。
然后,挂靠模式因为企业和项目部分属两个利益主体,处于两张皮的状态,数据无法实现共通互联,事实上,绝大部分挂靠项目基本无信息化意义上的数据,所以挂靠项目在效率上即失去了竞争力。
二是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开始渐入佳境,很明显,企业要想掌握这二样未来的利器,必须拥有项目资源配置权,否则根本无从谈起,挂靠项目的资源配置权掌握在挂靠者手上而非企业手上,因此,此类企业学BIM无从下手,做工业化无从谈起。

⑻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 ,年龄稍大的建筑工人 而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 就需要我们去铺设 首先要求我们要敬业,有熟练的技术,肯吃苦,能坚持,国家在倡导工匠精神,如果每一个建筑业农民工,都有做匠人的意识,在建筑行业,精益求精,必定会成长为新时代倍受欢迎的建筑工人,我们 还是要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师傅带徒弟,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带刚刚涉足行业的年轻人,这样有利于迅速寻找挖掘人材,因材施教,迅速成就人才。这样我们的建筑行业才会蓬勃发展!

阅读全文

与建筑业转型升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