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施工企业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是最基本的标准,其他任何标准的要求只能高于国家标准,而不能低于回国家标准,国答标在全国、全行业通用。地方标准一般是某些省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当的工程经验制定的标准。如现在很多省市都有自己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这些标准一般对国标中的某些方面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地方标准在标准制定地方通用。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一般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标准,只在建筑行业通用,建筑工程行业均应遵守。企业标准和协会标准只在某些企业和协会内通用。
❷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什么制度,未经批准的工程不得开工
《建筑法》第6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回自施答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可以处以罚款。”所以,依照本条规定,对违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规定擅自施工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❸ 建筑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哪些
这个有点笼统。个人认为第一是有效的设计图纸,第二是相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第三是安全操作规范和规程。
❹ 如何落实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
一、 充分认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能不能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生产的认知程度。企业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
往小了说,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这一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同时也是各类安全事故易发期。如果企业不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让安全事故易发期演变为安全事故高发期、频发期,企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势必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往大了说,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中央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人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强调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强调关注生命,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如果企业各类事故不能有效控制,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还给受害者家属造成无法弥补、无法挽回的影响,失去了幸福感,更谈不上和谐社会。
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和保障。
二、 健全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江泽民同志曾讲过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至理名言。其指明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源是“消除隐患”,表明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是“预防为主”,更指出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强化责任”。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那么,如何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呢?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推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其他副职领导既要对分管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分管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级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做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二)确保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企业应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部门,基层单位、部门再以责任书形式落实到班组,班组落实到岗位和职工个人。责任书应根据各级人员不同的职责进行区分,但宗旨是明确安全生产的责、权、利,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在岗职工要根据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填写《安全承诺书》,通过签订《安全承诺书》让每一名职工都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担负的义务,让职工感到安全责任的压力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时时刻刻想到安全。同时,开展安全承诺制度,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证。
(四)完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安全工作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安全考核应与奖金待遇挂钩,考核过程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实发挥作用。突出重奖重罚的原则,奖要奖得让人眼红,罚要罚得让人心痛。若发生事故,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并依照事故性质及应负责任的大小,与各级领导的“票子、面子、帽子”挂钩,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正确理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确保安全生产合理投入。
首先来算一笔帐,国发23号文最新规定提高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起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以2009年度为例,全国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的水平,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达34.35万元,比原规定翻了一番多(原规定大概在15万元左右),加上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三项合计约为60余万元。由此可见,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企业所承担的经济损失将非常惨重。因此,企业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当然,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依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也需要付出劳动和经济成本。但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充分认清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没有安全,企业就没有效益(发生重大事故将停产停工),企业就无以发展,难以生存。合理进行规划,确保投入,用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领域,就能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一)抓建章立制,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必须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办法》等纲领性制度。事实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也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抓设施完善,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企业应按照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规范要求,添置、完善工作场所、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严格执行安全预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杜绝先天性隐患,从源头上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抓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分期分批对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要进一步规范全员培训,力争使每一位员工都受到针对性的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四)抓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涉及到人、机、料、法、环境及时间等多项因素。要实现这些基本要素的和谐统一、有效控制,这就涉及到综合的系统管理工程。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里,通过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使人的行为与各种要素达到和谐统一,以确保安全。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可以开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促使企业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引进高水平的管理模式,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五)抓危险源监控,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潜在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企业安全部门应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并登记建档,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检验、安全评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安全监控体系。同时,要加快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步伐,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协调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结束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相信企业只要真正地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切实负起责任,强化管理,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遏制住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❺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明施工具体如何落实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责任主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好坏,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重特大建筑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与企业自身在安全责任的落实方面有关。但目前,在对事故调查与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味强调或无限扩大企业的安全责任,对于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公平的。施工企业作为整个建筑市场环境中的行为主体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建筑市场环境的影响,在客观上有些问题不是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事故虽然发生在企业施工现场,根源却是在整个建筑市场。因此,只有搞清企业安全责任范围以及建筑市场中其他行为主体和因素的影响有哪些,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制得以有效落实。
一、企业在安全责任落实方面自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防范措施不当、管理责任不明确等。目前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意识错位,重视不够,粗放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时松时紧,治标不治本,加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懈,使事故有可乘之机。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违规违章现象大量存在
目前,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企业设备、装置有缺陷,仍然违章使用。例如设备陈旧、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安全装置不全、技术性能降低等。这些设备本应该淘汰或者维修,但施工现场却屡见不鲜。
第二企业不配备工人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或是虽配备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脚手架、安全网、安全围栏作业平台、模板支撑等使用的材料低于标准规格,或是设置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第三工程负责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和降低成本,违反施工安全规定,违反施工程序,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令工人作业或严重超时加班,导致工人疲劳作业。
3、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缺乏保障
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借口工程造价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压缩安全支出,致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同时,各利益方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安全防护不到位的事实。
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有些建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减少部门和人员,盲目撤并安全管理部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断档,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以上管理体系的原因造成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意识比教淡薄,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安全教育跟不上导致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
二、其他行为主体和因素对施工企业安全责任落实的影响
虽然目前施工企业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和提高员工素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其外部因素不佳也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
原因之一,作为建筑业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施工单位是无能为力的。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影响因素。
1、国家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持
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比例(安全投入/GDP)不升反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安全投入也应该同步发展,安全生产投入的比例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不适应。90年代,我国GDP增长了近3.5倍,而同期安全生产投入只增长了约1倍。实际上,90年代我国安全生产投入相对值(安全投入与同期GDP的比值)呈现出了平缓下降趋势。
此外,虽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6年出台了《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但会计制度变更,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对于企业在安全方面资金投入没有任何明确规定,法律、法规在安全生产方面匮乏为一些缺乏长远目光企业,特别是一些亏损和微利企业正好找到了不必进行任何安全生产投入借口,这样结果导致发生生产事故机率增加,生产一线员工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设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很少承担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或业主)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和拥有者,对项目目标实现起主导作用,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一些业主对施工项目“过分拆分”,工程标价过低,不合理压缩工期现象突出。项目每分包、转包一级,安全生产工作被削弱一些。每分、转包一级,安全生产工作就更为边缘化一些,分包、转包链条最末端的施工队伍甚至可能没有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人,出了事故也无法追究责任。要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找不到责任人等现象,建立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制是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方法。对于事故责任,应该“责权利对等”,施工企业应该承担责任,而投资方更应该承担责任,并且是主导责任。
3、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
首先,政府执法财政和人力资源有限。根据建设部对全国建筑安全监督站进行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有接近75%的安全监督站没有任何财政拨款,而是依靠自收自支或质量监督费开展安全监管,经费来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级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紧缺,也直接影响了安全监督任务的完成。截至2003年为止全国建筑安全监管人员约为13000人(其中正式编制只有7500人左右),而2003年全国仅房屋建筑的施工面积就超过了25亿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市政工程等其它类型的项目),平均一个安全监管人员要监督超过10多万平方米的工程量。可以说,现有力量远远不足以完成建筑安全的监管工作。
其次,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执法不够严格。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安全执法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安全人员,导致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察。另一方面是有些执法人员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且人情关系错综复杂,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一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表现明显。
4、安全文化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组织开展了一些旨在提升全社会安全文化意识的宣传教育和促进活动,目前全国性的安全促进活动包括“全国安全生产月”以及“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等。其中前者是针对所有行业的,后者是专门针对建筑业的。这些活动对改善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安全文化还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绝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明确的安全方针政策,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单位和监理只重视进度和质量,忽视安全,不愿承担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
第二,安全促进活动形式单一。“创建文明工地活动”针对建设项目的硬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现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对从深层次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强调不够;而“安全生产月”是针对所有行业的,一年一度的表面宣传和检查对建筑业的影响有限。
第三,农民工普遍存在宿命论的思想。建筑业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几千年来的“生死有命”的封建思想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在工作中违章操作,野蛮施工导致发生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们把安全责任落实的全部责任界定给企业,但本文认为,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的落实紧紧依靠施工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个建筑市场环境中的政府、建设单位(业主)以及整个社会和行业安全文化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得以真正有效的落实。
1、落实施工企业自身安全责任
(1)加强施工企业招投标及施工许可环节对安全生产的把关作用。
在招投标环节的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中,建议对投标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进行审查;同时明确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投标施工企业不得参加工程投标活动。
施工许可环节中,建议明确对于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未办理安全生产监督手续的工程项目,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同时明确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设单位有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计划,施工单位已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
(2)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制定严格细致的检查办法和程序,检查内容包括安全会议制度、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等;保持安全检查的较高频率和安全会议的较高参与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对分包商的安全管理。
要求企业对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阶段性安全计划(风险/危险源分析)制度;要求企业明确安全与健康方针,并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量化。
(3)加大施工单位的安全培训力度
加大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应要求企业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必要配置,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上岗门槛。加大对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的教育。加强对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实施环节的监督,杜绝表面工作,保证三级安全教育的落实。
2、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安全监管机制
(1)整合各部门下发的内容重复的规范性文件,提高法规标准执行的威慑力,细化针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2)加强安全监管机构人员配备,扩大安全监管范围,严格执法。制定专门的规定,对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设定条件、具体工作职责、监督执法人员的数量、资格要求、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等做出详细规定,推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工作的法定化和制度化。
(3)鼓励全员参与安全监督。定期组织由政府建筑安全监管部门、业主、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和工人代表参加的五方安全检查,同时发动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良好的安全氛围。
3、强化业主安全责任,鼓励业主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1)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建议明确的责任包括:建设单位不得迫使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建设单位不得随意压缩工期;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并按期支付;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安全技术、防护设施、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支付计划等条款;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2)促进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将安全费用存入指定的银行帐户作为安全生产保证金,专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故的解决、安全生产的奖励及处罚。对于招投标中的安全文明措施费,由业主单独列支,存入政府指定帐号并由政府监管。
4、全面提升安全文化建设
鉴于建筑业个体性强、工分散、变化无常、安全控制难于全面到位的特点,建筑安全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对安全管理更为重要。只有安全文化得以改善,整个行业在改善安全绩效方面的努力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应引起建筑业的关注和重视。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安全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提升建筑业安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安全培训使用的教材方面,应考虑建筑农民工的实际教育水平,力求内容上简单明了,形式上多以图片或漫画为主,增强形象化特点并减少过多的文字阐述,从而使培训教材真正的让农民工学懂、会用,进而从中受益,实实在在的学到安全知识。
结论
企业安全责任的落实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但它绝不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就能做好的,更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彻底解决的。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落实施工企业安全责任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还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建设单位的积极参与,以及整个社会和行业良好的安全文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把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❻ 建设项目单位严格落实的“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是什么
一、“两项达标”
(一)施工人员管理达标:一线人员用工登记、施工安全培训记录、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等符合有关规定。
(二)施工现场防护达标:一线人员个人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等符合有关规定。
二、“四项严禁”
(一)严禁在泥石流区、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设置施工驻地。
(二)严禁违规进行挖孔桩作业,钻孔确有困难的不良地质区,设计单位要进行专项安全设计并按设计变更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三)严禁长大隧道无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措施施工。
(四)严禁违规立体交叉作业。
三、“五项制度”
(一)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
按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如实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在上述场所应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在无法封闭施工的工地,还应当悬挂当日施工现场危险告示,以告知路人和社会车辆。
(二)施工安全监理制度。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l0—2006),开展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加大现场安全监管力度。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理,编制安全生产监理计划,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监理内容和方法,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核验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场检查验收记录,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加强巡视检查,督促隐患整改。
(三)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
按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确认后实施,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
1.不良地质条件下有潜在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挖;
2.滑坡和高边坡处理;
3.桩基础、挡墙基础、深水基础及围堰工程;
4.桥梁工程中的大型梁、拱、柱等构件施工等;
5.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隧道、高瓦斯隧道、水底海底隧道等;
6.水上工程中打桩船作业、施工船作业;
7.爆破工程;
8.大型临时工程中的大型支架、模板、便桥的架设与拆除;桥梁的加固与拆除。
必要时,施工单位对上述所列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四)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
按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施工单位在工程中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式脚手架、滑模爬模、架桥机等自行式架设设施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承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应当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登记。
(五)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2007年新立项的工程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取、使用情况纳入监理范畴。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文件中应当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提出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投标报价中应当包含安全生产费用,一般不得低于投标价的1%,且不得作为竞争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❼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抓好企业管理
一、关于建筑经营
对建筑企业而言,经营管理是企业增效益、上水平的关键。加强建筑经营管理,说到底,就是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则是企业经营的着眼点;其落脚点就是研究如何更大的增加企业效益,为企业赚钱,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能力。 建筑经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人工费的控制。在各种生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管理目标都是靠人的劳动去实现的。所以,人是生产要素中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的重点。在项目施工管理中,项目经理按施工计划组织均衡的施工,减少赶工或窝工浪费,并不断进行劳动力平衡、调整。解决施工中工人数量、工种、技术相互配合等问题,充分调动工人积极性。同时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工作技能及劳动生产率,实现工程一次成功,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返工造成人工、材料浪费,机械台班及工期延长等计划外支出而加大现场施工的成本。此外,还可采取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实行人工费包干等措施控制人工费。
二是材料费的控制。工程材料的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二。主要通过量、价两方面控制: 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可以以施工预算为依据,正确核算材料消耗,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推广采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零星材料实行包干控制,超用自负,节约归己;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造成的损耗等。 对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采购要在目前建筑工程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优劣混杂、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做到及时,准确大量地掌握材料市场信息,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争取最低买价。对于造价大的分项工程,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往往能获得质量好和价格合理的材料。合理组织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工程进度及需要,由技术人员编制材料使用计划按需购进,减少资金占用。 三是机械费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机械租用计划管理,杜绝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此外,要定期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四是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钢门窗、木制成品.砼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打桩、土方,吊装、安装、装饰和其他专项工程的分包,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的时候,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允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部分工程的历史资料综合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二左右。由此可见,将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以内,是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的重要环节。 五是强化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工期、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及安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力争做到实现价值最大化。 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保障,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且是终身负责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检验及人员的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树立每个人都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理念,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避免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 工期成本控制。工期成本是为了实现工期目标或完成合同工期而采取措施的费用、以及因工期延误而导致的业主索赔费用。工期并不是越短越好,缩短工期虽会减少设备等费用支出,但同时因赶工会造成人力、物力投入量的增加,有可能造成窝工,引起成本费的上升,工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成本费会急剧增加,此时如果得不到业主的合理补偿就会造成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相反,如果工期延长,不需要花费赶工措施费用,但人工费、临时设施费和机械设备的租赁费都有可能增加,如不能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还可能造成业主索赔。所以,在前期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合同条件,综合工期与成本的各种因素,对工期做合理计算,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找到工期成本最低的理想点,以降低工期成本。 安全成本的优化和控制。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水平条件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可以区别性地确定企业当前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下的安全成本总量。为了简化系统考查的重点,屏蔽诸多变化因素对考查目标的影响,假定外部条件相对固定,并以此来确定该条件下企业最佳安全成本投入量,从理论上寻求达到安全总成本最经济的目标。 建筑经营的范围是多方面的,本本文仅阐述成本管理一个方面一斑窥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关于经营管理 重要的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职工热爱企业的荣誉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职工约束,按照企业大局的要求实施自身的行为,使干部职工成为企业思想的实践者、宣传者、推领者、落实者。同时,加强制度的管理,企业为实现自身的愿望,确定发展的远大方向和近期目标,需要对内外的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加以规范,严格一致,束上律下,一视同仁,对部门、对人员、对领导、对员工,分别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各岗位各人员作出一定的约束。落实最重要,同样需要加强落实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工作和整体发展的需要,确定不同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对于 机构的管理,应明确职责,落实岗位,必要的话还要与各岗位人员的个人收入挂钩。 关于资金的管理,以严格控制为主导。但因事而异。我们提倡开源节流,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应有的作用。以此推动机构的有效运转,企业的发展经营。 三、建筑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树立起全员经营的观念企业中,全员提供经营信息非常重要,全员关心市场,全员关心经营,有价值的信息就可能出现。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很多的成功经验。这也是市场营销的群众路线。我们企业的每一项管理,其实都是经营活动。干的好了是推动经营工作,干的不好或不注意经营,就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全员经营的理念要深入人心。
以企业实例告诉我们:干好现有项目承接一个项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了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过程,是取得业主信任,变成业主寄于很高期待的过程。如果我们项目干得好,这种期待得到了验证,我们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就得到了加强,反之就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传播很快、很广,很长时间难以消除,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干好现有项目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干好现有工程,通过现场托市场,现场硬管理,交好一方朋友,是开拓一个市场,一个行业的根本出路,也是最经济、最见成效的经营方法。
经营的成果,是企业多部门精诚合作、倾力打造的完美作品,是一个系统工程,参与经营的部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经营人员获取可靠信息,还得通过商务部门报价,技术部门作科学可行的方案等,经营内业人员作资信标,财务人员提供商业担保,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组织机构等,多部门进行合作。有的关键部门需要在短时间,了解大量的图纸,作出合理的报价,优秀的方案,这都是硬功夫,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会使经营工作前功尽弃,而这种过硬的功夫,是靠勤劳加智慧在实战中一次次磨练出来的,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不知疲惫的加班加点。需要他们不断的熟悉各地区定额,市场行情,施工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不断创新、更新的报价知识、技巧和新方法。就连标书装订都要下功夫,不断创新。这些都是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这种综合实力是经营实力的反映。
激励机制要跟上企业要完善劳动、人事和薪酬体系,使经营系统的关键性、龙头性,在待遇中体现出来,同他们付出的辛劳对等起来,我们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经营队伍。 四、建筑经营管理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市场经营队伍素质的要求需要热爱这个行业,立志干出成果的人组成。同时要求这些人综合素质要高,既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技术能力,商务经验,又要具有谈判能力,表达能力,能够推销企业,推销自己,推销产品的能力。这些人可以是自有职工,也可以是外聘人员。企业自己培养核心经营人员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培养经营人员,传帮带的方法很有效,但是系统的培训工作也要跟上。如果仅靠自己培养和发现内部人员,不能满足经营工作发展的需要,所以经营队伍的建设必须走市场化和精英化的道路。
二是对企业经营队伍数量的要求,一定要有足够量的市场经营人员,建筑市场营销和其它产品推销一样,要用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对接业主、项目和市场。一个工程项目承接到手,从获取信息、开始接触,到跟踪业主,直至取得他们的信任,招投标的策划和落实,以及后期关系的维护,环节多,周期长,需要的资源也多,牵扯经营人很大的精力。一个人一年内如果能够成功揽到一两个有规模的项目,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不能指望有限的几个经营人员能承接到大量的项目。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人一年也就能够搞到1个亿左右的项目,多了很难突破,希望走经营精英之路是不现实的,但经营精英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要突出经营工作的龙头地位,实现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加快企业发展的目标,不仅在经营人员的数量上要满足,而且营销人员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各层次的、各区域的、各种类型的要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搭配。
三是对市场细分和经营结构的要求市场细分,要从内、外两方面切入。紧盯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经营方针不动摇,“三大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只有“三大市场”在企业中的支撑作用得到重视,才能缓解资源紧张的压力,同时在企业内部,经营结构布局要合理、系统、科学。要对经营区域进行划分,设专人专区负责,作精作透这些区域、这个行业。实现信息和关系资源共享。保持经营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应经营工作的可动性。经营人员还要掌握联营分包,劳动力市场资源以及一些其它社会资源,使有些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或转嫁风险。
对外要发展一些社会资源提供可靠市场信息;要有专人从政府计划部门,规划部门,设计院等获取源头信息;要熟悉建委,招投标,招标代理等招标管理部门。要对在施有影响的项目进行跟踪回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是经营指标明确,落实人头,激励机制要完善经营工作取得成效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漫长的功夫,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但经营成果是衡量经营业绩的唯一标准。只有扛起指标,才能慢慢地走进经营系统这一个圈,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诚信来取得成果。所以我们只能把扛了指标的经营人员才能叫作市场营销人员,没扛指标的人,不能叫作市场营销人员。责任明确了,扛了指标了,我们才会有压力,才会变成动力,才会坚定不移地去实现目标。
另外经营工作是一个开拓性的工作,激励机制要完善,要跟上,才能使经营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勇于去挑战。
五是经营人员要具有勤奋,敬业的精神这和一般的产品推销一样,要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持久以恒的敲开业主的大门,勇敢的去推销自己,推销企业,不气馁,才会成功。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经营人员配车,配待遇,所以要用吃苦精神,流汗精神,节俭经营的精神去开拓市场。
六是经营人员要具备非常敏锐的职业和市场感知力,主动的发现、寻找、把握商机处处留心皆商机,也许媒体的一个报导,朋友的一个闲聊,一个统计资料,一个广告,政府的一个公告,一片空地,一个规划可能都蕴藏着商机,只不过在于我们用没用心去发现、去分析、去整理。只要我们投身到这个工作中,并用心去做,我们就会捕捉到丰富的市场信息,通过我们的筛选,跟踪,就有可能会承接到一个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