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土楼
建议到南靖土楼玩!这边有土楼群!云水谣等好玩的,好看的!需要详细攻略可以联系
② 福建土楼的特点和分类
2、整体造型
客家土楼的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围土墙特厚,常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
客家土楼主要有三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它的建筑特点有三点:
1)中轴线鲜明。一般来说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其它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2)以厅堂为核心。突出主厅的位置,以厅堂为中心,规划院落,再以院落为中心进行土楼整体的组合。
3)廊道贯通全楼。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①五凤楼
五凤楼沿全宅中轴线内前至后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上堂),合称三堂。下堂即门厅,中堂为家族聚会大厅,都是单层;主楼大多为三、四、五层,底层正中为祖堂,供祖先牌位,左右及以上各层为各家居室。三堂之间隔以天井,左右各有厢厅,并有通道通向横屋。横屋指与中轴平行的条形长屋,也是各家居室,由前至后层数递增,最后与主楼高度接近。以主楼为重心,两横楼如大鸟之冀左右拱卫,气势舒展若凤凰展翅,所以称为"五凤楼"。
五凤楼选择在前低后高的山脚地带,屋顶多为歇山式、屋坡舒缓,檐端平直,明显保留了较多的汉唐风格。
②方楼
在福建土楼中,方形楼较圆寨更为普及一些。方形楼的特征,就是夯筑一圈方形的高大围墙,只留一个进口,一间门厅,沿屋墙设置房间,中央是敞开天井,天井周围是回廊,如此重叠起来,高达五、六层。这种土楼将传统的夯土技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同一形式下,有大有小,层次不同,但都十分坚固。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③圆寨
圆寨是三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从建筑学上分析,圆楼采光、通风相对平均;且节省建筑材料,风阻也较小;因为受力均匀,抗震能力也最强。方楼的出现比圆楼要早,从方楼发展到圆楼,防卫要求是圆楼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与方楼相比,圆楼有七大优点:
1)方楼的四角房间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干扰大,因此不受欢迎,而圆楼消灭了角房间。
2)与方楼相比,圆楼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
3)同样周长围合成圆形的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建圆楼可以得到比方楼更大的内院空间。
4)圆楼内扇形房间的外弧较长是土墙承重,内弧较短是木构承重,与方楼相比更省料。
5)圆楼的木构件尺寸统一。
6)风水认为圆楼可制煞,科学的解释是圆楼对寒风的阻力较方楼小,因此邪气对居室的影响也相对小。
7)从抗震的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地震力,因此比方楼有更强的抗震性能。
这种圆楼一般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它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成熟和完善的采光、通风、供水系统,宽大的内部空间使土楼能拥有比其他形式的民居更充足的燃料和粮食储备。
四、土楼的独特性能
客家土楼建筑,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具有以下独特性能:
1、充分的经济性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二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
2、良好的坚固性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3、奇妙的物理性
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分;环境太湿时,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4、突出的防御性
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世纪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是"天高皇帝远",朝迁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三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五、传承意义
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或傍水,使居住的楼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土楼结构千姿百态,内部空间丰富有序,装饰工艺精湛高超。土楼的营造工艺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生动表现,它继承了中原古老的生土构筑技艺,保留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传统,成为古建筑技艺研究中的活化石。
堡垒式封闭的外观和超大的尺度表现出强烈的防卫性,显示出一种气势逼人的威严。而土楼内部空间则是用纤细的木构件组成,并且居住空间对内院开敞,采用标准的小开间和接近人的尺度,从而使人倍感亲切,这是以人的尺度建造的空间,是为人的生活而设的理想环境,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老的土楼已历经600多年风雨,它们依旧屹立在闽西南的山坳里,依然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即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不能忽视这些惊世骇俗的古老建筑的科学设计和文化价值。
在现代化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永定地区居民的居住观念发生了变化,已不再建筑土楼。原有的永定客家土楼年久失修,建筑技艺的传承也出现危机,急需政府给予关注和支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③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呢
④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属于集体性建筑,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闽南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最厚处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
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4)福建土楼建筑设计扩展阅读
福建土楼现存圆楼、八角楼、纱帽楼等三十多种各式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 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福建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内有环,通风、采光、抗震、隔音、保温、防卫等功能。
闽南山区由于土匪经常出没,为了抵御外敌,建造了适合固守的以土、木、石、竹 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楼,牢固耐用的土楼外墙,神奇的洞口防卫,神秘的传声筒与地方通道,以及牢固严密的防卫体系。
土楼的结构能够均匀的承受各种负荷,其外墙厚一至二米,而且底部最厚,越往上越薄越往内倾斜,形成像心状。在地震而有裂缝后,它会自动愈合。除此之外,一二层没有设有窗户,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
而上面的窗户因为外墙较厚,有些仅仅是开凿了一个洞,而这些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射击孔来防御敌人。当大门闭合时,土楼将自动生成牢不可破的堡垒。那些防御设施依然有科研价值。
⑤ 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当推“土楼”。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又以圆、方、交椅形和五凤楼最为常见。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0.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圆型楼,又称“圆楼”、“土圆楼”,永定客家人称其为“寨”。环形圆柱状的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永定、南靖、平和、上杭、华安均以此类土楼为主。相传圆楼是1300多年前唐将军陈元光平闽时,由军事营寨发展而来的。圆楼外观庞大巍峨,直径达50~70米者比比皆是。闽西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直径73米,是由同圆心的大圆环和小圆环、三环相套而成的巨大古堡,每环之间以环井形天井间隔,外圈周长达229米,底层土墙厚达1.5米。最外环高4层,中环为2层,第3环为平房,中央圆心点上是一座八卦形的八角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总面积为5376平方米,曾住过80户600多人。闽南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平作厥宁”圆寨,楼体圆直径达77米,为世界上已知的、仍住人的、最大直径的圆土楼民宅。主楼高4层,约14.5米高,每层有77个开间,现仍住有77户250余人,均为叶姓同宗一族。它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后历时40年,最盛时住过700多人。普通圆楼占地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永定圆楼多为3层、南靖圆楼常达4~5层。高约十二三米,每层房屋30间左右,梯道2~4条(依楼大小而定)。不少圆楼另建一座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圆楼;作为祭祖和娱乐场所,风格别致;通常小圆楼也可住20多户100口人。圆楼建筑风格在土墙厚度上与方楼相近,不同的是楼内各层房间规格比方楼更为统一规范。圆楼还克服了方楼的一些缺点。如方楼四角屋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大,而圆楼消灭了角间,构件尺寸统一,施工相对简单,屋顶也更为简化。其房间朝向与方楼相比,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宗族内部的分配。此外,用同样周长围成的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圆楼比方楼有更大的内院空间。因无间角,对大木料的需要也相应减少,且抗风抗震防火的性能更高。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华安县沙建乡宝山村的“升平楼”,是闽南唯一的外墙全部用条石砌成的三层圆楼。也是单元式结构。因不忌风雨,出檐较小,状似石磨。这座石圆楼是福建土圆楼族中的独特支系,但其抗震性能犹不及土楼。
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为平房或2层楼,左右两边稍高,为2层或3层楼,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可达3层以上,宛如座椅的靠背,整座楼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其特点是土墙前低后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房间数达五六十间,居住15户约六七十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的“长源楼”是其代表。
在土楼建筑中,圆楼和方楼通常是单独起建的,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形成了圆楼与方楼结合的土楼群。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黄氏家族,开基数百年来先后建有5个一体相联的圆、方土楼组合。从空中俯看,一座方楼雄踞中央,四座圆楼围绕四角。恍若一朵怒放的硕大梅花,点缀于绿野平畴之上,错落有致,美不胜收。该楼群初建时仅为一座方楼,黄氏祖先取楼名为“和昌楼”,后因人丁渐旺,分别在方楼四周建起4座圆土楼,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拱卫着“和昌楼”,使之既似山寨,又如城堡,夺人心魄的宏大构思,令人俯仰皆叹!此外,在永定古竹乡高北村也有以圆楼为主,方、圆楼错杂而筑的土楼群。这种巧妙的构思,奇特的组合,令海内外的建筑专家赞不绝口。
圆楼或方楼的底层均作厨房、饭厅,有的也作牛栏、猪圈。底楼对外绝不开窗。2层楼为放置谷物和农具的杂物间,对外也罕有开窗。3层以上为卧室。楼上楼下的房间及每一单间均一样大,一般为10米2左右,显得狭小,仅容一床一橱一桌,反映出客家家族不重卧室而以厅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习惯。大多土楼内的走廊为敞廊,大家共用,每个房间的门与窗都开向走廊。也有一些土楼内部以八卦式单元切割或从一楼到顶楼每一间均为独立单元。各家人靠楼梯上下相连。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外圈以八卦形分成8组居室,每单元6间,每层48间,4层共192间。每单元防火墙相隔,有拱门相通,楼下各有一间浴室。
在闽西及闽西南客家居住区,还有一种与圆、方土楼造型风格迥异的土楼民宅,俗称“五凤楼”(南靖人称“大屋厦”),这是一种府第式的土楼住宅。五凤原为五方(东、西、南、北、中)配五色所引伸的五行意义。以五凤名宅,表示四方与中央相应的寓意。它像古代中原的宫殿,也近似北京故宫的形式。突出中轴中心,在平面发展的基础上,讲究左右均衡对称,前后高低有序,布局方整有序。最普通的五凤楼是三堂二横式,也有三堂一横、四横、六横等形式。一座三堂三横式五凤楼的建筑内容包括:鱼塘、侧座、回屋、禾坪、下厅、中厅、后堂、两厢横屋几大部分。在造型设计上,厅堂和天井的配置独特,厅堂皆敞,面向天井且与天井相连,厅的边沿便是天井边沿,二者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极巧妙的空间搭配与沟通协调的综合功用。一座三堂二横式五凤楼,共有5个天井与9个厅堂。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及3个厅堂,中轴线上一直就是天井与敞厅,可从大门一望到底,两横屋与中轴之间各有一天井,分别有小门厅、中厅、侧门厅。楼内敞廊是回廊,将全楼各部分及每一房间串通。楼的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两横屋的天井,均可搭起地棚,遇有红白礼仪活动,有宽阔余地,十分方便。五凤楼通常有房30间上下,另有厨房仓杂间若干,可住十余户、百来人。大者有60余间房,可容200多人。五凤楼重装饰艺术,雕梁画栋,十分精致,是诸类土楼中最“豪华”的一种。其色彩造型之美,广受行家称道。五凤楼的代表作有永定高陂乡富岭村的“大夫第”,湖坑乡洪坑村的“福裕楼”,上洋村的“遗经楼”等。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本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来自情感圈圈的讨论
445209名情感领域达人来过
去圈圈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厦门旅游_厦门旅游必去景点_鼓浪屿,厦大,曾厝垵
厦门旅游_厦门本地人教你怎么安排路线,玩转厦门的好玩景点,鼓浪屿,云水谣古镇,南普陀寺,厦门大学,曾厝垵,环岛路,集美学村...
西安银桥国际旅行社..广告
「必看」厦门旅游—去厦门旅游怎么玩 攻略及费用
2020厦门旅游亲身体验,超级靠谱实用厦门旅游景点,线路,美食,住宿攻略,厦门旅游厦门精典好玩的路线,厦门景点怎么玩?厦门必玩景点有哪些?哪些景点要提前订票?大概多少钱
青岛佰嘉康网络科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一日游厦门分享,路线景点住宿全都有
我去厦门已经去过2次了,之前是2个人去的,后面是全家人去的,感觉前面去的被坑了,花了很多冤枉钱,所以写了这篇一日游厦门,希望能帮到大家
572020-05-18
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 福建土楼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 浏览1286
福建土楼的资料?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5 浏览4272020-05-12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 浏览2302017-08-29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2 浏览1085
介绍一下福建的土楼历史及人文风俗!
福建土楼历史: 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还是以清朝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永定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 永定的土楼主要以圆寨和方楼为主,而圆寨在建筑学上是最具代表性、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在崇山峻岭之间,圆寨宛如一天外来物,突兀眼前。巨大的圆形恍惚与天穹呼应,朴实的黄土墙又如此贴近大地。建筑上圆寨巧妙地利用其圆筒状结构均匀传递载荷,墙体之中埋有竹片木条等韧性物料,因此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至今仍未有土楼因地震而倒塌的记录。圆寨土楼还利用其厚达一米的土墙体,在圆寨内部形成一个小气候带,既能保证冬暖夏凉,又能保持寨内的湿度。 当然圆寨最重要的作用还数抵御外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曾属于赣闽粤三不管的地带,客家人经常遭到土匪、倭寇的袭击,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经常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聚族而居,以保性命,客家土楼也因此诞生。因此一谈起抵御外敌,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敌人久攻不下,土楼安然无恙”之类的故事。 除此之外,老人们最为自豪的就是客家人自创的在红土壤中加入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作建筑材料建造厚实的土墙,据说这是为进一步加强泥土的黏性,以加固墙体。 人文风俗: 福建土楼人家的婚姻、喜庆风俗——土楼人家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土楼人家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土楼人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土楼人家虽不免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成见,但总体上,男女关系还是较平等的。如,土楼人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时,与兄弟平等;出嫁时, 父母重视其婚嫁,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循规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妇。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间,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 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过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从母舅开始轮流斟酒。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 寿礼,土楼人家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即男女上了60岁,尊称为上寿,好命之人。做生日时,子女均要做寿面,用3牲(猪、鸡、鱼)敬请天地,请上寿的父或母端坐厅堂,接受子女礼拜。有钱人家,还要宴请亲朋好友。 小儿弥月礼,在土楼特别重视男婴满月。满月之日,要在自家厅堂贴上新丁名字,挂上写着“添丁”两字的红灯笼,还要到祠堂报丁,请来亲房叔伯吃满月酒。酒席间,做母亲的要把满月男婴抱出来让大家恭维一番。 入学高中礼,自古有之,现已发展成时尚习俗。如果土楼里谁考上大学。做父母的就杀猪请客,本土楼里的人家就会感到光荣。请客时,全楼的人家都会做自己家里最好的菜和酒拿出来宴请客从,气氛十分热烈。 土楼的“二次葬”风俗——“二次葬”,是客家人最普遍采用的葬俗,山区多挖洞穴墓,平原地区多挖仰穴墓。其共同点是把先人的尸体埋葬三五年后尸化干净时,将骨骸拾起抹乾净,按人体骨架结构,自下而上叠放入“金罂”(一种陶缸)内,“金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有条件的将“金罂”葬入新坟,无条件造坟的将“金罂”寄放在安全的山间岩洞中,或在山坎上挖一小龛寄放,如村中筑有集体“阴城”的,则寄放于“阴城”。安葬先人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福荫后人,因此,要安葬先人的主家首先要请风水先生选择阴宅地点选定吉日,这种墓式选在山地荒坡上,先葬尸体,三五年后把死者骨骸盛入金罂重新安葬。这种二次葬的风俗为绝大多数客家人所采用。 客家人的祖墓是坐椅地堂式。这种坟墓是依山势或坡地而建成,前低后高、左右象靠椅扶手的形式,墓碑前一般有半圆形旱池叫坟堂,这种式样在客家地区流行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从一些留至今日的宋、元、明古墓,大多都属这类,客家地区举目都是山野荒坡上。 传统的“风水阴宅理论”,长期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如风水先生在为你的祖宗择阴宅时。要是预言你家族中会出读书人,人们会把它当作一种“精神支柱”。
41 浏览18042020-05-20
评论两句12
⑥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
福建土楼的特点: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具备抗震功能,结构布局奇巧
1、造型独特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2、规模宏大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3、具备抗震功能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4、结构布局奇巧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6)福建土楼建筑设计扩展阅读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
1、家族的凝聚力
土楼的建造,一般是在家族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
2、道家哲学思想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道家哲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土楼完全以其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道家思想进行择地定位。
3、浓厚的文化性
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福建土楼
⑦ 福建土楼屋顶形状、门、窗、其他、内部结构
设计土墙时,都注重防御功能,其厚度根据楼的大小、层数而定。3层以上的土楼,内底层墙厚都在1米以容上,由下而上逐层作台阶式收减。
石基的高度,根据楼的层数、地势的高低以及土质情况综合考察而定,一般要露出地面50厘米以上。石基的顶宽与墙的厚度相同。
楼层高度,常以1枋墙的高度(约36厘米)为计算单位,一般底层9枋,顶层7枋半,其他各层7枋。
屋檐出檐的长度一般为楼高的四分之一;屋顶瓦面的坡度也有定制,俗称"放几分水",一般扛梁长度一半与脊柱高度的比为1:0.45。
子墙厚度通常为48厘米或54厘米。
各类不同用途的房间大小不同,门厅、后厅比普通房间宽,后厅又比门厅大。楼梯间比普通的房间小。圆楼的门厅、后厅取方正位置,不按扇形布置。
楼内二层以上走廊的宽度,一般为80~120厘米。
对于土楼建筑的每个细节,主人在动工之前必须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再由木匠和泥水匠分别根据各种用料的大小、长短等规格开出木料及石材等的用料清单。
⑧ 福建省内做古建筑施工和古建筑设计的公司有哪些
泉州、惠安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
⑨ 以福建土楼和黄土窑洞为例谈谈此类民居建筑的构筑特点
土楼建筑及特色
福建土楼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采,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人世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客家人为躲避战乱来到了深山,但是在这里他们仍然为战争和械斗所困扰,因此他们建立了巨大的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碉堡。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
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
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发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闻名世界,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 窑洞结构和特点窑洞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之一,有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特点。其结构基本是直壁拱顶,外高内低,墙壁附以草泥来加固。它承袭了中国古代形成的特有的建筑观念,并由此而决定了它的建筑格局。窑洞民居的建筑特点有二:一是封闭和内向的特点,以窑洞 为主体的居民住宅常以院为中心,院的正面挖三孔或五孔窑洞, 中间为主窑两侧为边窑, 群众称之为“一主二仆”或“一主四仆”。院左侧为左膀,右侧为右膀,左右膀能挖窑洞的则挖窑洞,不能挖的就建偏房。前面为高围墙,只留一道门供出入。窑房均面向院内,如同北京的四合院。窑洞庄院的院子是整个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庄院也有几进院的,由外到内,把主窑围在最里层,高墙深院,重重屏障,带有十分明显的封闭性和防卫性,正如《易·系辞》所云:“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有些古老的民宅,这种属性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主窑之上再挖小窑,名曰高窑,从主窑内修暗道,筑台阶而上,在高窑可以凭窗鸟瞰整个庄院全貌,也可以登高远眺,观察外界情况。各窑之间还有修穿栏的,连接整个庄院,也有通向庄外的暗道,俗语窨子。临泾乡段咀村段氏老庄则是这种防卫功能较全的典型。长期的封建私有制,自给自足,自我满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人们在修建宅第时,除封闭性外,还力求在自身范围内造成一个无所不能,于外界无所求的小天地。其内,不仅吃饭(厨房、仓库、庖厩)、睡觉、还包括待客,迎宾等等。就现在看似乎荒诞,然而,目前窑庄民居建设的格局,仍带有其封建的属性,以至影响到公共场所的建筑风格,如学校、医院、食堂、商店,国家机关,先筑围墙圈好一块地,然后慢慢建成设施齐全的房舍。二是以面南为尊,以阳为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