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藏建筑文化地理因素分析
西藏考古所揭示的考古学文化在大的范围内充分体现了西藏区域文化地理的异质性:藏东、南的回石棺葬、农业答遗址与东南部宜耕 地理环境有不可割裂的关系;藏北的细石器文化、动物纹饰图案、大石遗址和石丘墓则 是游牧文化的典型特征。这就鲜明地体现出藏文化多元性质的发展脉络。 文化的积淀往往是古代遗迹和历史文献 包括口头传说 的双重方式。在敦煌文书 被发现以前,西藏的历史传统都保留在各种教法史的叙述之中。而实际上,西藏的历史 文献从吐蕃时期开始就大量形成,在敦煌写卷被发现之后,灌注了太多的佛教观念的藏 文文献就显示出它的“出身”,于是我们看到了两利,风格截然的文献:在质朴和华丽怪 诞之间,历史学家只有竭尽取舍之能。
❷ 建筑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经营环境分析
1、过分倚重资质为市场准入门槛
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资质管理,旨在规范市场进入的门槛,构筑企业进入政策法规性壁垒。同时使建筑企业按照不同规模分层协作,形成科学的产业结构,避免无序竞争。然而在实施的几十年间,也存在一些不尽理想的问题。资质等级的评定基本以资金、产值、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人数作为评定依据,而这些条件门槛可以通过联营、挂靠、分包的方式跨越。尽管新的评定标准中对特级资质的评定提出了专利数量、科技成果以及工艺工法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行业产业结构格局已经形成,对调整不良市场结构的作用有限,也未能有效的促进市场形成适当的集中度。
资质是市场招投标的准入门槛,很多资质不足或没有资质的企业要借用资质来承包项目,这也造成了挂靠现象和与之关联的利益链条。资质评定需要一定的形式化条件,资质管理也被比喻为施工企业的“高考”体制,企业也逐步形成了应对的能力。
2、行业市场秩序不规范、过度竞争
目前,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市场秩序却较为混乱、企业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建筑业企业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的现象。从工程类型领域看,普通房屋工程、安装、装饰工程,市场集中低,竞争激烈。对于超高层及公共建筑领域市场集中度适中,竞争相对适度。矿山、机场、港口、能源领域市场集中度高,基本存在垄断情况,竞争度低。铁路、隧道领域市场集中度也很高,存在部门和寡头垄断情况,竞争度低。公路、桥梁领域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竞争度也偏低。在竞争最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多,由此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类似的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
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各类市场违规问题仍然存在,虚假招投标、违法发包、围标串标、低价竞标、转包、挂靠等现象普遍存在。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偷工减料等都是市场无序与过度竞争的表现。
这些状况抑制了企业发展壮大,增强真正竞争实力的动力,造成不能优胜劣汰,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法规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定性不够准、执法效力偏弱,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处罚机制。
3、业主方的强势要求、施工企业面临挑战
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项目,多以价格手段进行竞争。过度使用价格武器,整体上压低了建筑施工行业的价格,并使业主方或投资方处于定价的强势地位,利用建筑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和相互间的竞争地位,砍价和提出不合理的低造价。甚至于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施工企业为了求得项目最大利润,施工时则会使用质次价低的材料,施工人员也因工价较低只能聘请技术等级低、素质低的工人。
业主方或投资方为了项目资金回笼,一再压缩工期,当工期要求不合理时,势必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进度的因素有人为、技术、材料、设备、气候和环境等因素。为了使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对工期有利因素,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必然对质量、成本产生相应影响。如为了赶工期,人为地增加夜班次数和人数,造成夜间施工费、管理费的增加及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等。
过度竞争以及超负荷的资金负担,迫使施工企业采用非常规方式节省支出,获取利润,随着市场环境压力的常态化,压价、低价竞争、拖欠工程款、偷工减来造成了建筑市场业主与施工企业间诚信流失的恶性循环。
4、施工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偏低
由于施工企业管理分散,项目或分子公司各自为政,采购权下放,造成分公司或项目采购规模较小,银行信贷额度低,采购形成短期行为,没有进行资源有效整合,没有发挥企业规模品牌效应,没有与供应商形成长期战略合作,造成施工企业在谈判上出于弱势方,造成议价能力偏低。若甲方存在拖欠款和施工方垫资施工的情况,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自然也会转嫁到供应商企业,这也造成了合作上的诚信危机。一些实力强劲、有技术优势的供应商都提出了“款到发货”的要求。
❸ 请问建筑业经济的影响因素,除了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外,还可以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吗用sem模型分析
需要做,一般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pss做比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用AMOS做。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为保证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是检验结构方程分析结构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❹ 如何编写建筑行业的社会环境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一)自我分析:
1)优点:喜欢挑战和让自己兴奋的事情,聪慧,许多事情都比较拿手,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是事业型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关注事物的意义和发展的可能性。通常把灵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多才多艺,适应性强且知识渊博,很善于处理挑战性的问题。
善于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喜欢从新的角度和独到的方式思考问题,对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机警而坦率,有杰出的分析能力,并且是优秀的策略家。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习惯便捷的问题解决方法。
喜欢自由的生活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变化;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以实际行动证明大部分规定和规律都是有弹性,可伸缩的,通常会超出被认可和期望的限度。
善于理解,而非判断他人。乐观,善于鼓舞他人,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
2)可能的盲点: 总是充满热情的寻找新鲜事物,但行事缺少稳定的计划和流程,经常依靠临场发挥,可能因为忽视必要的准备工作,而草率地身陷其中。注意力容易游移,对目标的韧性和坚持性不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不能贯彻始终。一旦主要问题被解决了,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能坚持将一件事完完整整地结束。
非常注重创造力和革新,容易忽略简单、常规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细节,不愿遵守规则和计划。建议多关注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通常同时展开多项任务与活动,不愿丢掉任何一种可能性,致力于寻找新的变化,可能使别人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受到影响。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这有助使自己变得更可靠。
有天生的直觉和预知能力,会误认为知道了别人的想法。应当认真倾听他人,避免表现的不耐烦。
(2).职业兴趣探索报告:职业兴趣前三项是企业型(8.0)、艺术型(8.0)、社会型(6.1)。
1)有明显的艺术趣味,喜欢和人打交道,对经营性活动很感兴趣,乐于施展自己的口才,喜欢去影响别人,喜欢创造性活动,性格外向、冒险、抱负心强。
2)在工作中,有热情,喜欢在工作自由展开想象,做事倾向于追求完美,但也追求新意;胆大,爱冒险,希望有独立主见;对过程和目的都有兴趣,但对教条的制度并不感兴趣,喜欢随机应变,往往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个人的策略,具有强烈的内心感受性和言语表达能力;喜欢出入公共社交场所,喜欢说服和劝导他人的活动。
3)适应的工作环境:有创造性、要求人际交往、有自由度而不过分约束的环境,能发挥个人智慧和支配性。
(3)学习风格探索报告:行动型(9.2,非常强烈的偏好)
1)能从新体验、新问题、新机遇中学习,在以下活动中学习效果最佳:全神贯注于短时间、当时当地的活动,诸如商业游戏、竞赛型的团队任务等练习;能引人注目,如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思维活跃,适合尝试一下。2)在以下活动中学习效果最差:听讲座,阅读,分析及解释杂乱的数据等。
(4)技能报告(最擅长的五项技能):人员管理 积极倾听 监测 时间管理 口头表达
(5)职业价值观:崇尚独立,注重关系
1)期望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工作、独立决策,而且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创新,发挥自己的责任感、自主性。而且能够以自我监督的形式使自己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
2)期望工作的内容是能够给予别人帮助,并希望在这样的职位上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大家都有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服务意识。
自我分析小结:一个人应该学会取长补短。精力旺盛、热情、性情平和、乐于助人、忠诚、责任心强、富于创新精神、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是我的优点;可也存在着有时过于理想话,据个人价值观进行判断,容易做出草率的决定和对于批评比较脆弱的缺点。我会不断的去完善自己
(二)职业分析: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给出了很多建议,结合相关书籍、老师和这次测评报告,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成为了职业定位考。 1.家庭环境分析:爸爸、妈妈和我组成了这三口之家,爷爷和奶奶不和我们一起住。父亲是一名油漆工人,月收入2000;母亲是一个小型机械厂的普通工人,月收入1000。家里并不富裕,父母一直给我以关爱和生活上的支持与鼓励!爸妈对我的期望就是将来能够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飞翔!2、学校环境分析:1)学校:我现在就读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厅。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公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和体育部等“七系一部”。学院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省优秀鉴定所。多年来为交通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培养了两万多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05年,学院以优秀等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将在江苏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专业:我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维护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研发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社会环境分析: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四)职业环境分析:(1)行业分析(IT):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高,首先是产品的质量好,服务到位。所以在电器销售行业,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没有多少企业是在真正的做“服务”,从营销观念的角度出发,连市场营销的观念没有达到,当今电器产品营销服务人才的机会很多。2)职业分析(电子产品检测与营销)当今的消费者有关电子的消费知识在增长,挑选的余地也很大,仅仅能说会道、热情周到的服务已远远不能如早期一样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应该如何进行市场的开拓,培养重视的客户?所以,将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结合,成为我的选择。3)地域分析(南京)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丘陵地区,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交通通信中心。南京下辖十一区、二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3万人,城市化水平71%。南京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470年历史,先后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虎踞龙盘,人文荟萃。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历史古都,是中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南京珠江路科技街位于中心城区玄武区内,以珠江路为主线,西起中山路,东接黄埔路,并向南、北延伸,是南京市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周边高校、科技院所云集,有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海军指挥学院、中科院南京分院、熊猫集团等,科技优势十分明显。珠江路科技街以经营电子电脑、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和通信产品著称。联想、方正、IBM、INTEL、COMPAQ、NEC、东芝等国内外著名的电脑厂商纷纷加盟珠江路。目前沿街两侧聚集电脑公司近千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电脑公司13家,16个电脑市场,5个通讯产品市场,经营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珠江路科技街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脑产品集散地。全街电脑公司职工约为7400人,大专以上学历达90%,其中35岁以下约占70%。享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美誉。1999年8月,珠江路科技街正式成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组成部分,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样的优惠政策
(五) 职业定位
1 个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a、精力旺盛、热情
b、性情平和、乐于助人
c、忠诚、责任心很强
d、富于创新精神;
e、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
弱势因素(W)
a、工作中过于讲究完美;
b、有时因急于迎接新挑战,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开始工作;
c、过于重视上级对自己提出的意见。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a、3G等等一系列的冲击,国人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很有市场。
b、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兼备的人才缺乏
威胁因素(T)
a、竞争激烈
2、结论:
职业目标
IT销售行业职业经理人
职业发展策略
进入南京某电子企业公司
职业发展路径
进入南京珠江路某IT产品销售公司
具体路径
大学毕业—电子检测电子—产品营销—销售副总
❺ 影响建筑行业的因素有哪些
一、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在中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减缓建筑业的增长速度
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土地审批、信贷是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2004 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仅增长 2.8% ,其中 5 、 6 两个月同比分别减少 19.5% 和 18.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增长 28.4% ,比一季度回落 30.8 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控制。 6 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 1.43 万亿元,同比少增 3501 亿元。贷款增速回落幅度逐月扩大, 3 月末同比增长 20.1% ,4月末回落到 19.9% , 5 月末、 6 月末进一步回落到 18.6% 和 16.3% 。
这次宏观调控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建筑业产值增幅回落。 2004 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648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2% ,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 5.5 个百分点;完成竣工产值 8040 亿元,增长 18.4% ,比上半年回落了 9.9 个百分点;( 2 )提高了建筑企业融资门槛;( 3 )原材料价格涨势趋缓。
2.尽管条块分割的坚冰正在打破,但是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市场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影响和干扰了统一、开放、竞争的建筑市场的形成。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地方保护或部门保护主义,形成了一个条块分割式的行业结构。这个结构具有空间和行业分布上的两大特点:( 1 )大部分建筑企业属于地方,其业务活动主要在本地区,难以进入其他地区;( 2 )部门保护造成建筑企业很难跨越专业横向发展业务,因此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只是集中于某一专业,企业的专业范围较窄,缺少综合竞争实力。
中共十六大《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指出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 等改革任务,以北京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地区正在或已经拆除了建筑业地区保护壁垒,同时,行业和部门的建筑市场保护壁垒也有加快拆除的趋势,但是条块分割的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具备一定实力的建筑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建筑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工程款拖欠现象严重
建筑行业资质管理混乱,大型施工企业下挂靠的小企业众多,造成实际上的越资质施工现象比较普遍,给施工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尽管工程招投标数量逐年提高,但招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不正当行为普遍存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相关监管部门和业主自身行为不规范,通过行政指令干涉工程发包,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垫资施工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项目资金不落实,造成竣工后工程款不能支付,长期拖欠,有的业主利用行政力量或者市场优势,签订 “ 阴阳 ” 合同,为工程款拖欠形成合法理由。截止到 2003 年底,全国累计拖欠工程款达 3600 亿。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国发办 2003[94] 号文,着重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全国各地也相应制定了清欠工程款的办法。
4.由于规模层次不明显,行业集中度过低,导致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水平上过度竞争
从我国建筑企业的资质构成上,可以大概反映出企业的规模构成,因为企业的资质等级和企业规模有紧密的正相关性。从洛伦茨曲线的对比上,也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现象突出,企业规模层次性不明显,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竞争层次没有拉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某种程度上,建筑企业的部分利润被过度竞争挤掉了。以建筑企业上市公司为例, 2001 年大部分盈利的建筑企业每股收益率低于 0.1 元, 19 家上市建筑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 0.97% ,处于上市公司各行业的最低水平。由于受到来自股东的压力,在建筑施工难于有所作为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业务弥补了建筑企业的利润来源,国有建筑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将会从五个方面着手调整建筑行业产业结构:( 1 )建立市场运行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调整投资建设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2 )加快建筑企业的兼并重组,发挥联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改善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盈利状况;( 3 )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有效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 4 )市场准入改行政准入为市场准入,改革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管理体制,建立行业清出制度,逐步建立市场信用约束机制,积极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担保等工作;( 5 )鼓励建筑企业转向跨国经营,发挥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二、内部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建筑企业主要存在七大类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及时解决,如何解决到位,将关系到相当一部份建筑企业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生存。
1.社会职能难以摆脱,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2.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目前,知识资源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日本大成公司为例,每年有 100 亿日元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项目,占营业额的 0.8%, 大成专门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与政府机构、大学和相关产业携手进行城市改造、环境、新材料、新技术设计和地基等领域开发和推广应用。
笔者认为,下述四大关键技术因素将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 1 )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使得建筑企业能够有效的实现建设集成与自动化(包括人、机构、管理、资金等)。国内外先进建筑企业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使得建筑业企业能够显著地降低采购和管理成本,并能有效地缩短项目工期;( 2 )新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高效施工技术、节能施工技术、地下施工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深基础施工设备、地下掘进设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控制装置等新型施工设备将使施工企业如虎添翼;( 3 )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特殊钢材、膜结构材料、粉末冶金等新材料技术将成为建筑技术发展的新亮点;( 4 )绿色环保技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行业开拓了新的市场。建筑节能降耗技术、低污染施工技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等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3.融资能力普遍较弱
没有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必定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融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后劲。从景气调查资料来看,自建立景气调查制度以来建筑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始终处于不景气区间。随着建筑业对外开放和运作的国际化,对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开具保函时,往往由于企业的财物状况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错失良机。
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 1 )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2 )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 3 )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 4 )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 BT 、 BOT 等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
4.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取决于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品质、顾客满意度、拓展市场的战略、策略,所提供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含量。通过优良的质量、诚信的经营,赢得用户的信任,服务于特定的客户群,持久稳定地占据着市场份额;通过了解业主的特殊需求并加以满足,给业主提供的服务组合,占领既有市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追踪项目,进行市场营销,开辟新市场,以一个项目为原点,辐射周边市场;通过企业收购、兼并重组进入或拓展新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主动加入 “ 走出去 ” 的行列,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分析,确定主要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目标;培养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人才;转变企业机制,使之适合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学习国际商务经验,更灵活地驾驭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尽管许多建筑企业在上述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5.工程总承包实施能力不高
建筑企业间的竞争长期以来都建立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技术差异普遍不大。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格局的重组,大型工程公司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移,主要依靠综合技术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竞争层次。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独创的工艺设计、设备采购以及对施工安装分包企业和土建设计的协调管理上,其融资能力的提升也是发展的重点。实施工程总承包要求企业集团的总部能有效进行职能转变,从松散的行政管理转向专业的业务管理,发挥统一指挥、调配等作用。笔者认为,随着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和国家建设体制的转变,客观上将逐步改变建筑业竞争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工程总承包企业将占据高端建筑市场。
6.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转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滞后,仍然是制约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性、深层次原因。全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加速状态。因此,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
7.品牌管理重视不够
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改变维修服务的被动做法,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关键问题解决对策
不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问题,作为建筑企业来说,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问题想一下子都解决了,奢望着一劳永逸,正如中医治病,病体各种疾病表象复杂难辨,关键要找到病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抓住牛鼻子,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或制约本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