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代的建筑手法是有哪些
现代建筑中通透空间的结构造型设计
摘 要 通透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其背后的支撑结构成为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支撑结构的构成形式出发,说明在现代建筑通透空间的设计中结构造型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 结构造型设计 DPG构造方式
一、前 言
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的普遍开放,已经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建筑上,它反映出一种追求开放和交流的建筑意识,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更体现在建筑与外部的关系中。建筑向外部展示的不仅仅是自身的造型,更是通过开放的空间、通透外墙展示出建筑内在的空间次序和内部壮观的景色。因此,在现代建筑中,这种内外交融的通透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透空间的形成,使得建筑设计在实现对透明性追求的同时也大面积地暴露了建筑的结构,建筑结构在充当支撑的同时更成为展示体,支撑玻璃体的结构造型、节点细部和施工技术等均被严格要求,其自身的结构特征也决定着玻璃建筑的透明度。这样,为了构造完善的建筑空间,在进行支撑结构本身力学设计的同时,就有必要进行结构的造型设计,以追求建筑和结构的完善结合。
二、建筑设计与结构造型设计
建筑艺术与其他纯艺术的区别之一,在于它无法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之上,它需借助于技术的支撑,而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常常给建筑艺术注入新的内容,结构、材料、产品、施工等技术的发展,给建筑师提供了发挥的基础。同时,结构造型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建筑师的运用。
建筑设计的立足点在于美学,而结构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力学,美学与力学的结合并不是现代建筑所持有的新的课题,早在古希腊、罗马和中国的古建筑中都可找到其完美结合的例证。现代建筑中,各种结构和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次次将新的空间梦想变为现实,又一次次冲击古老的建筑美学的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建筑师为追求设计美学完美,尽可能利用装修手段将结构隐藏起来。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通透空间的大量应用,建筑结构所体现的理性和技术的美感被重新认识,结构设计以其特有的理性造型,给建筑设计师注入了新的内容。为此,结构造型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的结构造型设计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相互配合的结晶,它并不等同于单纯地暴露结构,暴露的方式、位置、结构形式、构件造型等都必须纳入建筑设计的范畴才能展示其魅力。例如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的弧形屋顶桁架,其造型已无法仅从结构的需求来进行解释,它同时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建筑艺术造型。建立在理性的技术基础上并注入了感性的建筑思维的结构造型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体现出现代空间造型对技术的认同。
三、通透空间中的结构造型设计
通透空间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而空间的透明度则受制于它本身的结构支撑体系。由于玻璃的尺寸受其材料制作和施工的限制,大面积的玻璃部件只能通过各种构造体系来完成,同时玻璃的构造方式和支撑结构形式又对建筑空间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通透空间设计实质上是玻璃构造方式及其背后的支撑结构的设计。
1.几种主要的玻璃构造方式
大面积玻璃的通透空间设计出现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大面积玻璃部件的透明性展示出来,一直是玻璃构造体系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归纳起来,基本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构造方式:
玻璃肋构造方式:在玻璃部件中增加垂直部件表面的肋玻璃,玻璃之间通过粘接剂结合在一起,完全取消了用于支撑玻璃的金属框架的存在,可以产生出完全由玻璃组成的部件,从而带来空间的完全透明和开放感。这种方式着重追求的是空间的透明,尽量虚化了支撑结构的存在。
SSG构造方式
Ⅱ 建筑学里的设计方法一般包括哪些层面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以建筑学作为专业,擅长建筑设计的专家称为建筑师。建筑师除了精通建筑学专业,做好本专业工作之外,还要善于综合各种有关专业提出的要求,正确地解决设计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的矛盾。
建筑设计分类 :
包括了形成建筑物的各相关设计。按设计深度分,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按设计内容分,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光学设计、建筑热学设计)、建筑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 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等。是专指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建筑设计分科 :
建筑学概述 建筑物理学 建筑光学 建筑热工学 建筑声学 建筑经济学 建筑构造学 建筑设计学 室内声学 室内设计学 园林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 水力学 土力学 岩体力学 滨海水文学 道路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桥梁工程学 水利工程学 。——摘自网络
Ⅲ 建筑方案怎么构思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篇 序列设计方法论
序列系统有如下意义:序列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构架,可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设计内容;它能提供后一个脉络,通过识别建筑物的各元素,然后再使其组合起来;有利于把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编序的过程。
有元素,性质,准则组成的序列可分成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统,外壳等五种序列系统。五个系统在设计时同时使用。
一 机能
机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筑物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在图纸上将变成面积分配,空间及材料的运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编入关系序列。活动不单是在建筑内部,还有杂建筑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动。从内外活动中确定其重要活动和次要活动。
机能准则包含各种相同性质聚集而成的活动集群以及因为行动顺序而产生的有序活动。把活动分群分区,从而可能出现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 空间
设计建筑时,空间编序前,建筑师必须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并应恰好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来研究空间的实际尺寸。这些空间必须容纳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积。空间的高度既是对平面面积比例的反映,也应反映出人类心理层次的舒适程度。
空间形状取决于活动模式,得出一个可能是不规则的理想空间形状,再由其它序列系统修正它。
尺度是空间最重要的性质,包括一般尺度,纪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筑入口是体现建筑序列的关键部位。(后面将专门谈到入口设计)
三 几何学
几何学研究几何序列与建筑物表面,边缘,高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几何序列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各元素之间尽可能达到有机的几何关联。
空间一几何关系组成的系统是线和点。
空间可以沿一条线或沿线的两侧安排,也可以沿着几条线安排。空间与线型之间的相对距离形成的体系,可以用来作为空间与线型发生序列关系的基础。
点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几何组合可以造成强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筑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几何关联性。因活动分析所形成的空间性质要与几何序列空间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间的一般形态有立方体,圆拱,半拱,圆柱体,半圆柱体,拱廊,金字塔形和晶体。这些形态中可能有一些点或位置比较特殊,可能会形成视觉的焦点,在设计中要注意。有些空间形态可能富有较强的方向性如果不得已必须维持一个不规则的空间,最好能将该空间与其它形态的空间分隔开。线型方案容易产生动线。空间形状及几何图形的选取,有可能与基地或气候状况有关。
四 环境系络
建筑设计必须是能够反映周围环境的设计。
系络的本意是“编结在一起”,使各元素之间通过环境状况产生次序关系,通过某些相似的性质彼此编序在一起。
基地状况和气候是系络元素聚集的主题。为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系络系列和调和状态,可应用集群,族群以及各种配合。
基地状况包括基地形态,需保留的植物,主要视景,人车动线等。建筑设计可根据环境条件决定其外墙与造型的协调性和对立性。
五 外壳
外壳序列是创造建筑空间周围的遮蔽,与结构,出入口机器封闭面有关联。
六 结论
在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络,外壳五个序列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彼此相关。
将设计视为序列系统的观点,以及将设计情境分解为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络以及外壳等,都是为研究设计,并有助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合理。
--------------------------------------------------------
第二篇 系统化设计法
1.建筑有若干可以调配的元素,其定义是“建筑是构成的,可用的,经过塑造的空间”。
2.按一定规则进行设计构思,并逐步判断,归纳,筛并,对各要素分别整理,对任何思路都表示欢迎。
3.建筑空间在概念上存在着两个因素:空间和空间界面。空间具有三个特性:可以从它的界面上感受到;处于空间中的人和空间界限因素之间存在着可以感受和可以测量的关系;空间只能从多个观点的移动将各局部加以总和才能感受到,把握空间感受的方法是“空间注记”,直观的方法有照片,图,录象,或影片等方式。语言分析表示可以区分质的描写,对照的描写,量的描写。空间注记可以采用如下参项:用户,活动,空间形态,人群(通过空间的人),人工物。
4.信息美学观点。建筑师的工作就是在建筑设计中研究编辑出用户可识别的信号索引,使之成为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人对环境与建筑的感受,除了建筑物,器皿和装饰的视觉传递与情感转换外,本人的感情也传递到被看者身上。这与建筑的艺术质量无关,因此感受学说把属性区分原始的属性和外来的属性。感受学说从实验出发,得出了一系列造型法则的心理学原则,即闭和法则(认为闭和的图形更易于显现和被视为完整图形),接近法则(认为相距较近的两个线或点更容易构成图形),对称法则(对称的特别容易收到图形效果)。
5.感受学说是从存在的整体出发,局部是“形”。若干个“形”合成为“造型”。由此得出如下结论:不能孤立的看待建筑学中的造型。每个建筑是在更大一层关系中的局部,它形成和限界相邻的空间,它可能是城市,居住区或风景区的局部---建筑的形体与空间是和一定任务相关联的,并手结构,技术,施工,造价等条件的制约。因此,造型的概念不仅指建筑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大的区域。
6.造型是建筑学的中心,塑造则是配置与安排各局部成为整体的过程。系统化设计方法的前提是把整体划分成若干较小可以一目了然的“局部域”,并把这些局部放入整体造型的全部联系之中。质量是通过局部的配置与安排来实现的。
--------------------------------------------------------------------------------
第三篇 从空间出发设计建筑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日本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全面概括了各种空间理论并提出了新创见:
1.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地面和墙壁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元素。
2.以意大利人作为起居室的意大利广场为例,如果把周围的房子无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那么内部空间的顺序将颠倒,原来的外部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卢原先生依据这种内部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提出了“逆空间”概念。“逆空间”的主要设计元素是墙壁和地面。
3.从空间论观点看来,满足人的使用意图,有计划创造的内部空间,即从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再转向内侧整顿秩序,是一种有积极性的空间。反之,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以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空间,是一种消极空间。当两幢建筑距离与高度之比小于2时,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中和空间。
4.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5.外部空间的要素为尺度和质感。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至10倍的尺度,较为适宜,其行程距离可以采用20或25的模数制。
6.建筑空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以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的修筑建筑上,可称之为”加法空间“;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的修筑建筑上,称之为”减法空间“。
卢原义信的基本论点就是从小环境的角度,探讨建筑外部程序本身的设计方法,从而完善了空间论设计方法,与此同时,外部空间论的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建筑应从环境设计开始进行设计的基本论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应和建筑群,城市总体环境相一致,并成为城市大空间系统中的子系统。在量的空间体验与衡量上。提供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
第四篇 从语言体系中寻找设计方法
1.从设计方法论角度来看,不受约束的为内容和功能服务是”重赋语义“的重要内容。除功能原则不便之外,其它均从零点开始,在内容和语义上重新深入分析,发挥建筑上每一构件单元的特色,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信息。
2.非对称性是现代建筑语言的一个原则,非几何形状和自由形式,非对称和反平行主义等现代语言法则,以其不协调体现了建筑的解放
3.主张动态的多维艺术效果和反古典的三维透视法。非对称的和不完整的形式更容易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互为补充。现代建筑语言强调建筑的体积和动态感。
4.可以利用“四维分解法”。除长宽高外增加时间因素,称之为四维空间。将空间重新分解,节点分离,从而开创了建筑解放的新篇章。先进行分解手,在进行新的组合,并注重各个单元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分解所造成的不协调实际反映了一系列功能的需要。
5.悬挑,薄壳和薄膜等新结构的采用有利于打破古典法规的锁链。技术和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基础,建筑师必须一不断完善的方式弥合表现方法和技术手段之间的冲突。
6.要创造时空连续性,在空间的因素中有意识地加入时间因素,形成流动,渗透,充满动态感的建筑空间。建筑师在研究人的行为机能的基础上,创造适宜人的活动所需求的空间,避免把人的行为装入不同的方盒子。流水别墅的水流,古根海母博物馆的绕螺旋体旋转的玻璃窗,由于时间变化造成城市的不同景色,动形成时间,空间的连续性。
7.在人类学,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途径,完成建筑与环境以及空间与时间,与城市的组合关系,形成在运动中统一的“城市建筑体系”。
--------------------------------------------------------------------------------
第五篇 建筑模式语言的启迪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方式为快速构思方案提供了一种容易理解,简化问题的程序。可按如下方法构思:
1.提出设计目标得理解化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包括哲学的,文化的,艺术价值的等方面,同时包括技术目标得理想化方案描述;
2.提出方案所涉及得相关人类行为方式与规模;
3.列出方案所需要解决得问题,把这些问题形成条目;
4.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并解决第3项并列的条目;
5.完成方案的构思,并复核条目的完成情况,作出技术评价;
模式语言认为,可以一相当松散的方式把模式贯穿起来形成建筑。在同一空间内,业可以把同一模式重叠在一起,构成高度密集型,有多种含义的建筑物。
设计的关键不在物理要素,而在于模式的排列。每个建筑是由要素之间构成的一定关系模式所限定得模式语言所构成。
首先,建筑师必须了解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语言的含义。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所俗成的语言含义是不同得,以我国民居为例,探索要素的语言含义:
1.房前,屋后,宅旁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尊重自然环境。民居多用植物花卉,叠水和诗文牌匾来装饰房前屋后。这些围绕房屋处理描绘着一幅舒适安乐的生活画面,是家庭的象征。
2.穿堂式引道
民居有多种处理街道与住宅间过渡空间的办法,如设置带有前门的庭院,采用转折式小路改变方向,门前设绿化棚架或设室外踏步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限定一种空间的转换,而如果家门口直接对着街道,人们会缺乏“到家了”的感觉。
3.影壁
独特的影壁是运用光影落在墙上的变幻动态的效果作为民族性入口装饰的。影壁的设计和运用引用了时间的概念。一天中阳光的变化和四季不同的光影效果赋予影壁无穷的魅力。
4.绿荫庭院
民居中常见的内院常被一两棵打树所覆盖,绿荫下斑驳的光线,又显现了不完整的蓝天。树限定了庭院这个无盖的空间,使它充满活力。人们的行为,特别是夏秋两季,自然得依托于这片绿荫。这里的树木代表着户外的生活方式。
其次,是依据模式语言开始设计的。在设计开始时你可能感觉不到建筑和空间的精确边界,只能初略的把空间归为有顶的,而外部空间是开敞的。此时先进行大致的安排,尺度上更小的细节放后安排。
--------------------------------------------------------------------------------
第六篇 图式思维与设计方法
一般图式思维过程可以图解为实际形象,知觉形象,理性形象和综合形象四个阶段。
图式思维在设计方案阶段主要有制作模型,徒手草图,造型设计和细部大样等四种表现手段。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其特点是从心理性分析的抽象方法入手构思设计方案,在进行设计方案的处理发展,最后进行选择和综合。
一.把建筑设计比做图式语言并进行抽象化
图式思维中将建筑设计视为图式语言。它有自己的语言规律,可以形成句型并有其语法和词汇,以此来进行图解分析和组合。图式语言语法有三种:1.根据位置组合;2.根据远近关系组合;3.根据综合考虑组合。按照这三种语法关系对建筑得平面功能进行图解分析。表达图式语言,除了要有语法外,还要有足够的词汇。这里指的是识别性符号,关系符号,修饰符号等,用它们来丰富图式语言的表现力。从图式语言转化为平面方案一般经过四个过程:功能关系图解;位置与朝向组合;空间形状与流线处理;四是考虑构造的平面图。
二.运用图式思维将建筑进行抽象分析
根据现代的观点,建筑设计新的三要素为需要,文脉,形式。“需要”可以包括空间的,关系的,优先的,程序的,目的的,维护的,入口的,设备的,环境的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文脉”可以包括位置的,环境的,服务的,大气候的,小气候的,相邻建筑的等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形式”可以包括地区,流线,结构,外墙,构造,施工,能源,气温控制等等各种形式以及具体形象。这三个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主要矛盾。“需要”的主要矛盾是相互间的关系,活动行为和设计优先的问题;“文脉”的主要矛盾是位置选择与位置分析问题;“形式”的主要矛盾是空间与秩序,尺度与比例,体量与平衡,重复与韵律,统一与多样等问题。
三 运用图式思维方式处理设计方案
1 开敞端形象
就是说在做草图时,可以用不完整的形象来表达构思,这样做效率高,不受图形表现的限制。
2 转化的形象
常见的有拓展式转化,装饰性转化,相反转化和变形转化等
3 有结构(或秩序)的形象
这是利用布局结构的规律有秩序的组合。它可以为单体建筑与建筑群布局开辟广阔的思路。
四 运用图式思维方式促进发现,以形成概念和发明
1 发明
运用图式思维进行建筑创作主要表现寻找类推法的能力。第一是物理类推,即根据结构特点,力学特点喝控制特点进行类推;第二是有机类推,可以从植物与动物的有机现象中吸取灵感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第三是文化类推,可以根据各人所处的环境特点,人们的社会组合,象征符号的意义进行类推。
2 概念的形成
从图解分析到设计方案还需要经过理会的过程。第一,要对设计的计划,对象,文脉,位置,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做一次综合;第二,设计的重点放在建筑的造型轮廓;第三,考虑设计图的形式与建筑细部做法;第四,要考虑某种象征或特点(当前追求象征某种原形概念设计往往成为建筑师常用手段)。
五 运用图式思维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
按照图式思维的方法进行检验是设计方案选择与综合的过程。
首先是用方案草图表达设计构思,可能出现多个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评价选优,在进行各个方案优点的综合完善,最后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细部推敲。这个过程中要考虑评价方案时必须有一个准则,即根据不同要求,从需要,文脉,形式,经济,创新等各个方面来判定。
Ⅳ 建筑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建筑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按设计阶段可分为“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专业可分为“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工艺(厂房)”。就建筑专业来说,设计方案中包括了各个专业的内容。比如,平面布局、空间关系、交通流线、面积指标等内容是建筑专业自身解决的问题;柱网布置、结构选型是结构范畴的内容;设备类型及其机房、管道的布局是设备电气专业的范畴。
(4)建筑设计手段扩展阅读: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一般规定
1、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各类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及相关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及安全防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同时应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2、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3、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所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
4、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装配整体式建筑,其建筑的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
5、装配整体式建筑宜采用土建与装修、设备一体化设计。同时将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的施工组织计划于主体结构施工计划有效结合,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以缩短施工周期。
6、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
Ⅳ 建筑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从功能入手,和从外观入手,要看建筑的性质
Ⅵ 建筑的设计手法包括哪些
建筑设计手法:立意性抄手法、布局性手法、单体处理手法、细节处理手法。
立意性手法:通过什么素材和手法,表现什么意境和思想。解决心理需求、情态和审美的内涵。如空间的缓冲处理、空间的延伸作用、形态的人情味。
布局性手法:将意具体化,把形式转化为形象,如将建筑语言化、符号化,产生众所周知的共识性符号,然后纳入自己的作品中,门窗、檐部、栏杆、踏步等。
单体处理方法:布局完成后要研究具体形象的细节安排,如门窗要考虑比例、高低、大小、前后、明暗、色调,材质。
细部处理手法:细部即细小处、局部,室内装饰距近、对象具体,细部很重要,尤其材质、色泽、转折、过渡、收头更为重要。
Ⅶ 建筑设计立面设计手法有哪些
建筑外立面设计的造型手法:
1.加法——将基本的几何形体进行各种组合,从而产生抽象而又丰富的立面形式。
2.减法——将基本的几何形体,按照形式构成规律进行消减,对建筑进行切割,减去原形体中不足的地方,使之成为新的形态。
3.凹凸——使建筑产生虚实变化。
4.重复——将有个性的单体更加突出。
5.穿插——是一种相交的形态,将面与体相交、体与体的穿插相交,也可以是虚实两部分的穿插,构成新的形态
6.旋转——将一个或几个部分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的概念性过程,改变形式空间的方向,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对应关系。
7.断裂——有意识的将形态进行断裂破坏,激发观者的艺术参与性.可以突破过分的完整形态的封闭和沉闷。
8.拉伸——可以使建筑的某一部分成为重点突出.
9.错位——移动的方向保持不变.
10.仿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动物\植物,而是吸收他们生长的机理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行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其中包括:形态仿生,结构放生,功能仿生材料仿生。
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原则:
1.时代性原则:立足于时代又要超越时尚,把握时代的根基 ----- 经典与传统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的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的传承。因为,经典和传统积淀了很多真正反映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技术条件、文化价值、气候条件等有价值的原则和经验,其中对当代有现实意义的基因就会显现出来,并长久的发挥作用。
2.地域性原则:一个民族或地域的建筑特色,来源于本国本区域建设资源的最佳利用。(广义讲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使人们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自然资源,如地形、光线、风和气候等;人文资源,如种族、身份、历史、风俗,以及构造方法等。建筑立面装饰应该在尊重地方自然资源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认同和归属。
3.大众性原则:
第一,建筑立面装饰不应是设计师个性化的体现和实验性的产物,而是综合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设计。
第二,建筑立面装饰应该注意到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创造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认同的装饰,做到“雅俗共赏”。由于建筑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设计师更应该从大众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使设计与大众联系起来。
http://www.shejiqun.com/Article-detail-id-6477.html
建筑立面:建筑立面是指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Ⅷ 建筑设计的流程
一、建筑初步方案阶段
1、了解当地城市未来5-10年的规划,预测酒店5-10年的酒店发展需求,做出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建筑方案设计.
2、本阶段主要确定建筑的档次、类别,各服务项目功能的名称、功能布局、各占建筑面积比例。
二、建筑方案效果图阶段
根据前期的平面图和概念方案进行建筑方案效果图设计,提交建筑总体规划鸟瞰效果图、建筑单体透视效果图。
三、建筑方案设计阶段
整合建筑初步方案设计及建筑效果图阶段设计,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建筑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图册。
四、建筑施工图阶段
1、通过与甲方的沟通,以及对该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要求业主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及现场实地查看,根据业主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及设计要求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
2、为了确保每次的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和配合,在预定工期内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审图,及时发现图纸的缺陷并及时更改。
3、项目负责人及方案设计师及时参加图纸会审,事先了解自身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情况和现场施工情况,清楚说明工艺过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注意事项等问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按照"三合一"体系的要求做好技术交底记录,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
4、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完成由于设计引起的设计变更,或客户、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建议发生的设计变更,或人力不可抗拒引起的设计变更,将这些变更做为宝贵的质量信息加以归纳、总结,使其成为本公司改进和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的范例。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一般规定如下:
1、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各类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及相关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及安全防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同时应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2、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3、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所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
4、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装配整体式建筑,其建筑的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
5、装配整体式建筑宜采用土建与装修、设备一体化设计。同时将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的施工组织计划于主体结构施工计划有效结合,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以缩短施工周期。
6、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
Ⅸ 建筑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
你大几了
一般步骤:抄1,分析,理解任务书
2,分析用地环境,交通关系等
3,根据1,2确定总平面的布局,主出入口及大的功能块位置等
4,根据1,2,3,结合一定的创意,寻找一定的切入点,开始确定概念方案,功能深化,造型开始出来。
5,继续把方案深化到可以交图的深度,期间可能会有各种矛盾的协调和调整,平面——立面之间互相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