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个4小时建筑设计快题题目
题目:大学生活动中心
地形为80米*80米的方形地块。在地块周边,西边为10米宽的道路,南边有湖,北边有小山。
建筑面积2000平米以内,
功能:
门厅 100平米
展览厅 200平米
报告厅 300平米
阅览室 200平米
大活动室 80平米*4间
小活动室 20平米*8间
茶饮座 60平米
办公室 20平米*4
要求:
总平面图*1
各层平面图
立面图*2
剖面图*1
透视图*1
比例自定
时间4小时
—————————————————————
一般来说,四小时快题都不会考太复杂的内筒,都是些展览馆,活动中心,小沙龙 等等之类的简单建筑。
下面附一个清华建筑设计快题练习总结:
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 2。绘图笔 3。草图笔 4.马克笔 5.草图纸 6.硫酸纸 7.其他工具 8.饮品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1.钢笔练习 2.透视感 3.一点与两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 5.用色的复色原理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 7.透视图的大小 8.大的图面效果 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 10.时间安排
三,关于方案的训练1.方案的能力 2.基本概念 3.今年的题目 4.推介书目 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 6.分期练习 7.频度 8.手法 9.题目类型四,关于考试的过程1.时间分配 2.审题 3.设计 4.绘图 5.用笔粗细与涂黑 6.图面表达的个性 7.标题和设计说明 8.细节若干说明:所引用朱文一老师的话,来自考前一个月清华学生组织的快题练习,请朱讲解得一个视频(在别人那里看到的,没法上传)。尽力用原话,个别字由于记忆的原因,用大意。
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0.7的自动铅笔备一支。2。绘图笔:推荐德国产的施德楼pigment liner,灰色杆,粗细选用0.2---0.7。这笔的价格适中。好处就是干得比较快,上马克的时候不容易把图蹭黑。强烈不建议红环一次性,水太大,容易蹭。也反对红环绘图针管笔,笔尖是金属的,出水慢,常断线,也容易划伤纸。3。草图笔:推荐stabilo的。不分粗细。常用红,兰,绿,黑等颜色。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4.马克笔:马克笔较快,也较易出效果。当然如果有功底的兄弟姐妹选用彩铅之类也可。对于色彩和马克笔功底比较弱的同学,建议多用灰色系。浅灰到黑的各个层次的都要有。绿。蓝,主选灰色调的。比较艳丽的大红,大绿,大兰,大黄只用来画比例人。5.草图纸:用来构思的要提前裁好,裁成你用着最顺手的大小。6.硫酸纸:可用白色硫酸纸,略带颜色的也行,就当有了个底色。硫酸纸的图显正式,而草图纸皱皱的。硫酸纸比草图纸也结实,不易弄破。裁五张左右小一号的(为了换纸方便,不推介裁成标准一号大的),打上黑色边框。一张直接用电工胶带贴在一号板上。可省去考场上裁纸,打框的时间。要知道,集少成多,考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很关键。7.其他工具:大号的工具盒,比例尺,橡皮、刀子、双面胶带、透明胶带、电工胶带,三角板、90厘米的一字尺绑好在一号画板上、圆模版、曲线板,红环圆规加红环针管笔专门用来画圆。8.饮品:两罐红牛。建议考场上少喝水,虽然可以出去方便,但是时间是自己的。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1.钢笔练习:以临摹为主。先掌握一套纯钢笔的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学会如何求透视,学会如何表达透视关系。这方面的书很多。推介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技法》和彭一刚的《建筑绘画与表现图》这两本老院士的书讲的都很系统,详尽;范例也是经久考验的名作。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远非那些后辈们的泛泛而谈可比。认真研究与临摹几个月,会有比较大的进步。2.透视感:表现透视感就两条原则:形象上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灰度上前后互挤,同面退晕。相信素描好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由于水平所限,再多的也不敢多说了。abbs学生广场,有个叫匠人无愚的大牛在那里讲画钢笔画,大家可以去看看。3.一点与两点透视:个人建议画一点的。把主立面蒙在下面,定好视点,直接拉出来前后关系就行,而同一面上的各部分比例和立面一样。优点是起形比较快。缺点是有点老套和保守,但是可以保证能画完。两点透视起形难度要大些,如果实力一般或者为求稳者,可舍弃之。也有一种一个面透视比较平,另一个面透视很陡的画法,其实表现的主要还是一个面。是稍加变形的一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找些好的范例。还是以临摹为主。其实要想真正提高画画的水平,还是得写生。考研画表现图,一来不同于纯粹的画画,二来时间所限,不能有太多的时间搭在画画上。每临摹一幅,都要找高手批评指点,进步才会比比较快。除非你是跨专业的,才向你推介黎志涛的那本快题100例。国内画马克笔外部透视的书,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太复杂,动辄几个小时才能画出人家的效果,要么是以室内的图居多。我用的是《设计与表达---麦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张汉平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还有一本《美国建筑画表现进阶教程2》(好像是这个名字,横16开本黑色封面)。掌握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平面用色,立面用色,透视用色,都固定好。如果你是绝顶高手,则可以随意些。“人,车,树,草找好的样子背熟了”(朱文一,)。不管什么方案都用一套表现方法。有人提出,针对不同的建筑性格,选择不同的表现风格,个人认为,除非是很高的高手,一般人还是给自己省点时间和精力吧。能把一套表现技法练熟已属不易,何必折磨自己呢。毕竟大效果不会差很多。我想如果能拿到120左右的分数,绝大多数人就比较满意了(今年最高分是2个130)。5.用色的复色原理:多数地方都不要用单色,否则太单调。比如玻璃,不应该用一种蓝色。几种蓝叠加才有效果。灰色也是,几种同时上,才丰富.马克笔的图,由于时间关系得多依赖钢笔线,上色只是个提神。对于色彩功底比较弱的同学来说,用最少,最灰的颜色表达清楚应该是正途。当然,如果是色彩高手,可画的绚丽些。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比如说地面,环境,多加钢笔线。地面上打网格是一个办法,加上一片水,加上倒影。就差不多了。画配景主要是为了多出几个层次,来衬托建筑。树的话,马克笔多些,钢笔线多了画不完。考试的时候也许只有5分钟让你画树。前中后,三个层次应该表达清楚。前景黑,中景丰富(建筑),远景简是常用模式。建筑上用线多多益善,但要重点突出,一般把入口处作为趣味中心来处理,但要注意时间。7.透视图的大小:透视图建议画最大2号大就可以了。太大了,一方面显的傻;另一方面也不容易画深入,还浪费时间。毕竟画图时间是与面积成正比的。很多同学透视画不完无非是要么给透视空的时间太少;要么画的太大、太复杂,收不了场。
8.大的图面效果:“各张图的深度要一致:不能平面画的很细,剖面只有几根线;透视画的很丰富,而立面上却没有一颗树;最忌讳缺图,要被扣掉很多分数”(朱文一)。图面构图,只要排下就行,有整体感,宁挤些,不要拉得太松。不要搞无谓的构图杂耍,浪费时间不讨好。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个人认为各占一半。表现决定了老师对你的大印像,方案才是根本。表现的提高比方案的提高容易得多,只要方法得当,有高人指点,专心练四个月,每天练三小时,就可以突飞猛进,成为高手。方案也许学4年,还是一塌糊涂。一般情况是:表现不好的人方案一定不好,表现好的人方案不一定好。
三,关于方案的训练
1.方案的能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不然我们不会学5年。考研复习的时间大概最多十个月。要想在这段时间内从根本上提高方案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一定量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还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2.基本概念:“快题考得是基本功,不是创新和创作”(朱文一)。很多人太强调idea,快题里面要尽力少做。因为很多idea是要牺牲一部分功能和使用的,而功能是快题评图时候的重要标准。当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力有idea,还是鼓励的。“把最基本的功能,结构处理好,即可80左右(满分100),若想再高分,就要体现建筑性格”(朱文一)。
3.今年的题目:4800平米的法官培训中心。一块平整的基地,表面看是梯形,退完各种红线以后,可以做的面积只有1440平米,并且是等边直角三角形。图纸一律对开草图纸或者硫酸纸,规定图幅约780乘540。这是一道很常规的题目,没有在建筑功能和性格上难为学生,也没有要求建筑要体现某种特色,仅仅是基地稍微有点限制。
4.推介书目:理查德-迈耶,GMP,01、02、03年度的建设部院作品集,新近的各种国内出版的建筑杂志等等,常规的、正统的、画出图来有效果的方案。反对模仿库哈斯、哈迪德、福斯特和多数日本人的建筑形象;反对解构的、后现代的、高技的、最新潮反常规的;反对扭来扭去的、支离破碎的,玩酷过火的;这些或许对课程设计有用,但是对快题设计无益。
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按照基地的形状分成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准备一套平面和立面。常考地形有:(1)正方形;(2)长方形主入口在长边;(3)长方形主入口在短边;(4)三角形主入口在短边;(5)三角形主入口在斜边;(6)梯形主入口在上底或下底;(7)梯形主入口在腰上;(8)前七种组合出来的异形地。之所以强调主入口的方位,因为同一块地,入口方向不同,平面、立面处理也会不同。现实的办法就是找这些不同的地形来练习。清华常考坡地,对于坡地的处理手法也要准备到。由于要画一点透视,就要求在画透视的主立面上,有一定的前后凹凸关系。其实这八种,可以归结为2—3种平面和立面处理。也就是说,准备得方案要活,可适应性和可调整性要强。我觉得在考研这个问题上,应该追求多题一解,不管题目怎么变,我们的平面和立面稍作调整即可符合。不应该去考虑一题多解,太费时间和精力。限于设备因素,不能把我准备的几个方案传上来了。有些同学会说,遇到像同济今年这样的题目怎么办?首先清华不是同济,不会走得太偏,还是注重学生的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如果真出现了那样的题,只能凭自己的真实设计能力去应付了。但是,不管题目多特殊,建筑的基本问题是不会变的,有实力的人绝对不会被埋没。
6.分期练习:初期:作方案时间放的长一些,调得顺溜些,做得细致些,想的深入些,不要急于画图。方案做好后,再比着范图去画,时间也放得长些,一边画,一边学。这样在方案和表现上都会有所提高。后期:按八小时卡住时间画,逼着自己提高画图速度。也就是说,前期重在方案和表现,后期重在速度。
7.频度:基础差的人1-2周练习一次比较合适。高手的话,一共练四次左右即可。练的太多太频,人会疲。翻来覆去就那点手法也学不到东西;积累一段时间,练一次,每次都要学到新东西。再说了还有其他三门需要看。每次画完务必找老师和师兄师姐看,改进不足,才能突破自己。切忌闭门造车,自以为是。
8.手法:尽量简洁,规整,几何化。“尽力不做为了形式的斜、歪,不做锐角,自由弧形”(朱文一)。这是为了方案中更少的出现不必要的毛病,绝对不是限制你的思路。要知道只用方形和规则的弧形一样可以做出很精彩的方案。“一般推介采用框架结构”(朱文一)。
9.题目类型:博物馆,会所,旅馆,餐厅,教学楼,纪念馆等等,很多都是课程设计中做过的题目类型。各有各的特定要求,最好都想想,以免出现硬伤。“不会让你做监狱,机场,医院等比较偏,学生没有体验或非常规,太复杂的建筑”(朱文一)。
四,关于考试的过程
1.时间分配:按顺序为,方案1.5小时----柱网轴线0.5小时----首层平面40分钟----主立面0.5小时-----透视图2小时之内----二、三层平面共40分钟----总图0.5小时-----次立面0.5小时----剖面两个共40分钟。机动时间0.5小时。各段时间包括上色时间。之所以先画主立面和透视,因为除了首层平面外,透视是最重要的,而画透视的话,先得把主立面画出(透视蒙在主立面上画一点透视)。先把这几个最重要的画完,心理压力可以减少很多,然后剩下的时间再画那些相对次要的图。这个时间分配在方案训练的后期就模拟练习。卡好时间,每画一个图就记下时间,到全套图完成以后,反思自己在哪些图的绘制上超时较多,针对性的提高。
2.审题:(1)、通过任务书要求的数据,退红线后,把握好总建筑面积、各功能块要求面积、灵活自由面积;基地绿化面积和基地的可用面积。大概估计需要做几层才能满足面积要求。(2)、看清任务书要求的建筑性质、大的功能块有几个,有无特殊
欢迎多提批评性意见。 刚才和系主任交流了一下,他主持快题评图。特意说到了对不及格的判定。天大快题评图非常的松。凡是给不及格的(90/150),肯定是实在看不过去的图。1。表现只要过得去,方案没有特别大的硬伤。就给及格。凡是不及格的要么画的实在是差,要么是有极其严重的硬伤。2。天大评图主要通过图看学生的潜力和基本功,即使像缺一个立面或者剖面的问题,也不计较,只会让分数少几分,但不会给不及格。比如本来能给120,但是缺一个立面,就给118。3。平面尽力中庸,很少硬伤,立面要有些想法,表现充分,就给120以上。4。主要考察基本功,不考察创意。如果能够有很好的想法,同时没有硬伤,那就是最高分。如果有创意,但是有硬伤,分数就会低一些。5。我只有一个同学考了85,他平时的快题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好。考试的时候发挥的又很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个图都没画出自己的应有水平。所以我觉得老兄还是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妄言天大不公正。也许你做的非常的好,但是路子不对呢。
还有几句,都贴出来。大家指正啊
4.绘图(1)、构思好以后,就该把轴线柱网打出来,用来做正式平面的架子。(2)、画首层平面,1:200,环境要有,最好是用环境挤出建筑平面来。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处在不同的层次上。推介留白建筑内部,涂满建筑外部环境的画法。树,草,铺地,水面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模式,环境整体要成面,忌散。主次入口要强调出来。可画个黑三角,写上:主入口、次入口。(3)、主立面,1:200,细致一些,因为透视就要用到主立面,配景成面,忌散。注意配景层次和轮廓线。阴影上重色马克笔。(4)、透视图,前面已有论述。(5)、“剖面要清楚,女儿墙,室内外高差必须明确,梁柱关系清晰,标出标高”(朱文一)。(6)、分析图,没什么必要,除非有要求或者有剩余时间。咱们的设计水平,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根本用不着去分析。(7)、每个图要一次性完成,不要这个平面画到一半,就去画那个立面,搞到最后,很有可能在慌乱中漏掉一些东西。每张图在图画完以后,就把大标题,房间小字等字写上。5.用笔粗细与涂黑:一般0.2的笔画铺地和家具,0.5的笔画一般的线,0.7的笔画环境中比较粗的线,比如树的轮廓线。墙的涂黑用黑色马克笔。虽不够黑,但是速度较之用粗针管笔涂黑要快些,毕竟时间要紧。有个问题是涂黑的时候有时候容易把门给一笔涂死,可以先画门窗,再画墙线,这样涂黑的时候就有个界限。
6.图面表达的个性:图面效果很重要。上百份图纸挂在一起,评图老师很快就会晕了。所以图面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老师是否会多看几眼。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提倡功力深厚的图面表达,但反对太过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太扎眼了,老师会看得太多,也就发现的毛病越多,反而不利。7.标题和设计说明:标题不要写自己的狂草,最好学学那些一笔一划,规规矩矩的艺术字,可以用铅笔打好格(4cmX4cm),写在格里,字最大不超过4厘米见方,大则傻,小则巧。虽然老师不会根据大字的好坏评分,“但是实在没法看的字也很影响老师的心情”
❷ 建筑设计图怎样用色有没有设计照片
透视与轴测画法?――表达清晰为主,不要哗众取宠
快题中建筑透视怎样画得快、画得准?
配景画法?――体现主体为主,不要颠倒主次
快速设计中植物配景的画法?如何表达?树种?
表达手法?――以自己为标准
一般的表达手法(马克笔?彩铅?还有其它吗?)
市面上的建筑外观马克笔书很少,望推荐!
如何判断是不是好书?
三、制图深度、注意事项
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轴测图、分析图、指标、说明、比例、尺寸……
方向、指北针、层数、楼梯标注、台阶箭头与标注、标高、入口、人行道、车行道、停车场……
四、试前准备
心情准备:降低远期期望值,提高近期质量心态;带上能够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纸张和用笔。
规范准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方格网、面积板、双面胶贴(标题贴、姓名贴)、馒头
字体准备、构图准备、色彩准备、用笔准备、尺规准备、纸张准备、主题准备
彩铅、马克笔、水彩、针管笔、滚珠笔、钢笔、美工笔等工具比较
五、时间安排
最多两小时做好方案,两小时后无论方案如何必须上板。
应试为主,目标明确。明哲保身,见好就收,控制全局。宁可画不好,不能画不完。
大胆出头,画图快。尺规画图往往快于徒手。
六、方案构思注意事项
·审题!·注意任务书中的暗示和不寻常的现状!·常识!·方案一定要有逻辑!
·最好要有一定的构成意味!·先保证原型,再适当异变!
七、图面效果
·重色压图·尽可能画阴影·尽可能统一色调·色纸的好处·单色图的好处
·倒影的好处·简易的配景,不一定要画配景·扬长避短的重要性·新式工具的缺点
八、检查单
自行制作需要检查的列表,逐项作最后检查。
九、平时训练
·基本尺度训练·快速改造临摹训练·色彩临摹训练·构图临摹训练
·快速求透视训练·快速阴影绘制训练·素描关系训练·基地分析训练
·泡泡图训练·原型异变训练·概念构成训练·构成迅速转化训练
·设计说明写作训练·设计图例训练·设计字体训练·设计数字训练
·设计符号训练·快速配景训练
十、推荐书目
《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快速建筑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徐卫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快图表现技法》华中理工大学李钢 湖北美术出版社
《SKETCHING WITH MARKERS》
《手绘与室内设计》(设计先锋03)郑孝东编著南海出版公司
《写生·设计》李津彭军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美国建筑画1、2》《柳军建筑画选》
鲁英灿快题讲座录音
快题辅导
总体思路:考什么就复习什么—针对性要强。
最容易拿分的科目
一:如何复习;一套完整的设计过程方法。
3套方案:
1套画法:字体(大字、小字)、平面、立面、剖面、总图(道路、广场、铺地)、透视(角度、配景、树人,车)。色彩安排,建议用马克笔上色,每只马克笔的用处写在笔上。
1套布图:共几张图纸,每张图纸的内容安排(建议3张图,平立剖供2张透视图1张),每个位置的图也要固定下来。
3次绘图练习:
10月:一个星期内每天花点时间完成一套图。
11月:3天内每天花点时间完成一套图。
12月: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图。(学院组织)
二:如何考试;
1、工具准备:图板、草图纸、硫酸纸、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胶带、绘图笔、马克笔、自动铅笔、建筑模版、圆规等、网格纸(或自己绘的网格例如不同比例的7500的网格)
2、考试时间安排:
2-1审题15分钟。多读几遍题。
11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1项目性质:建筑规模,使用者(把握设计分寸),文化教育建筑?公共办公建筑?对内还是对外的建筑,注意限定词。比如五个班的幼儿园,县城的图书馆,居住区会馆,公园茶室。
2主要功能内容:数量,要求。(如教室)
3特殊功能要求:数量,要求。(如会堂,展厅等,要求4。5米高,考你如何处理高差问题。)
4规划要求:建筑退界,建筑入口位置,基地保留树木等,注意红线位置(若建筑压红线,分数*0。8,建筑超过红线,分数*0。7,与其他范围条件不符,不及格。)
2-2方案设计30分钟。
背过的3个方案,稍加修改即可。
2-2-1分析:
A 功能制约——由内到外
各功能空间的流线要求(泡泡图,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建筑)
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分配(方块图,面积,形态)
比如5个教室,每个教室80平方米则总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基地上大概占多大面积。
各功能空间的开放程度,空间的对内和对外的关系
各功能空间的朝向要求,主要和次要的房间的需求
各功能空间的动静要求,如阅览室,舞厅等
B 环境制约——由外到内
车流,人流
朝向,景观——界面控制
与周围建筑的功能关系,分析基地(在基地上画十字,分析各个部分对道路和环境的关系)
建筑形态的环境意义——围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2:设计操作
A 寻求合理的分区布局:
着手点:
特殊功能空间(观众厅,讲堂,大活动室等,其位置决定其他空间的布局)
统帅性功能空间(门厅等,其位置影响着交通组织方式,使人有停留的感觉。)
主体功能空间(教室,活动室等)它构成整体的空间形象,决定着主要的活动区域和结构形式)
室外空间(广场,活动场地等,影响交通,朝向等问题)
B寻求合理的交通系统:
着手点:
门厅——引导,分流
平面交通——简捷,系统,主次交通组织空间系统,环形交通组织空间系统
垂直交通——均匀,便捷
楼梯的位置——1入口处:分流。2活动中心(中庭):联系
3走道尽端:疏散(同济比较注重楼梯的布置,设计的基本功。交通组织问题,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解决不同的问题!)
2-3考试45分钟后开始绘图。考试过程中不可吃饭,只能喝少量的水。时刻注意时间。
设计表达
注意一定表达有效的线,在有效的线基础上美化表达,一般而言,优先用徒手,更能显示你的建筑修养,根据题目的要求,若要用颜色的,尽量采用色块,颜色不宜多,表达要扬长避短,运用善于个人的手法。图纸整体效果最重要!
平面图快速表达方式举例:
轴线——开门——墙线——开窗——填墙
建筑快题设计的要点:
1功能要求:
①题目要求分几个部分,层数是否要求?
⑵总面积允许有10%的出入,贮藏间洗手间有时不会有面积上的限制,凭自己的感觉处理!
③图纸的要求: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图,轴测图。看清题目要求。
2表现方式:墨线图,表现方式不限。
3基地要求:注意出入口,方位的正确,(注意城市道路与城市主干道的区别,居住小区与市区的区别。)
4节点处理:如门厅:让人进入后知道该往哪里走!①引流,给人明确的方向感!②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③洗手间的位置,既不能过于深入,也也要适当隐蔽。
5总平面:
用地范围,建筑内容,轮廓线,建筑层数,车位,车道,硬地,绿地。
出入口方位要判断正确,建筑的主次出入口。
用地边界关系,每根线都有其代表含义(草地,铺地之间的线——材质变化,台阶,建筑之间的线——高度变化。)
标清建筑层数
停车位设计也能体现你的功力:车子应该能开进去而不是排进去。注意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车子的放置方式!
指北针,比例——最易遗忘!要注意!
6平面
比例正确
表达结构的方式——框架,砖混,大空间处理方式
注明使用功能,房间名称
门窗的位置及大小:大窗——开敞性空间,小窗——办公等重复的小空间等(大小是相对而言的)
12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高度变化,室内外的高差处理,台阶,坡道,无障碍设计。
7立面
表现的含义
比例正确与平面对应
显示虚实的关系,体量的凹突与削减。
体现材料的运用和质感。
细部设计,推敲
8剖面
体现建筑内部的空间关系
建筑竖向变化,标高,结构形式
可注明主要房间的名称
9分析图和说明
设计是怎样来的,表达清楚你的想法。经济指标
说明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功能分区,交通流线,景观分析
10表现图
表现的好,体现你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表现占分量很大!表达设计意图,体现个性和能力。
尽量隐藏和弱化你的弱点。
钢笔线条白描,最基本也是最难的一种方式,可以提倡。素描关系,稍加阴影,交代清楚即可。
❸ 微波的水面,倒影有什么特点
一、水的作用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导向作用。又叫引导作用,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景色。(二)分隔作用。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产生平淡的感觉,常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观赏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赏层次和内容。(三)点缀作用。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迷人和多姿多彩。(四)倒影作用。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物构图完美性。(五)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可作为池岸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从而产生天空及远景的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六)连接作用。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产生整体感,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七)综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令人预想不到的景观效果。二、水与山石水与山石相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创造的景观,宁静、朴素、简洁,自成一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与山石相映成趣,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人们常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更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水面依山而建,水根据山石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形成了动人的水景。如苏州的网师园按不同的景观,建筑、假山有的贴水,有的依水,形成了贴水、依水的格局;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山湖景观,景色多变,山石森严,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的利用自然山石理水,有的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多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空间。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以块石铺面、块石驳岸,和平静的池水、喷涌的泉水、流动的溪水相结合,创造出活泼多变的空间。有的是在一块假山石上,泉水喷涌而出;有的是在阶梯形的石阶上,水泻流而下;有的是在一定高度的山石上,水似珠帘、瀑布而落。山水相依,水石相映有独特的创新,出现了别样的美景,颇具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如香港高山剧场的一个花束喷泉,就是在一堆石块的上方,有一柱喷泉似花束一样喷出,形态多样,给人们创造出了朝气蓬勃的生活空间。三、理水艺术在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现代园林中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多以动态的水出现,如溪流、喷泉、泻流、涌泉、叠水、水梯、水涛、水墙等。当你看到那千变万化的喷泉、壁泉,定会信心百倍;当你看到和现代化建筑相适应分布于街头、公园、广场等的叠泉、水涛等,定会为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颇具现代气息的园林水景设计,以人工造景为主,融自然为一体,水态变化多样,创造出的是新颖奇特、气魄宏大的景观。补充:四、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1)水型美“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等多种变化。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2)动静美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3)水声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还有借助听觉变化,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则取意于“雨打芭蕉”,点明了水声之美,充分发挥了水综合视听的功能。补充:(4)映射美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样,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映射出风的存在牙口原有水面的宁静;“赤鱼戏水”、“碧波荡漾”映射出环境色和池中色;”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而“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所描述的冰雪场景,则映射出季节的变化。
❹ 在建筑设计 中 什么样的水体 才美
建筑水体景观设计发展前景 无论景观设计学说怎么发展,它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人文的关怀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延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 水体景观是现代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对于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建筑水景作了简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水景设计中,结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提出后了今后建筑水体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 一、建筑景观设计学 建筑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使建筑物在满足最基本功能时更加使人赏心悦目,目的是使建筑物更能适于人类的居住、办公、观光等等,在人们日益提高生活品质及美学意义的今天迅速发展。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仍然是景观设计重要的表现手法,与水体相关的设计手法在设计中被乐此不疲地使用着:喷泉、早喷、人工溪流与湖泊、跌水等等。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小范围的的气候状况,调节温度、湿度等;同时又可以活跃空间氛围,增添空间情趣。建筑水体景分为建筑外环境水景设计和室内水景设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物质之一。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引进水体,无论何种形式,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制冷的效果。作为建筑外环境的基面之一,水面能有效分隔空间,是建筑外环境和室内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建筑水体景观在建筑外环境运用中的重要性建筑外环境中的水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喷泉。静水的设计是关于水体、周围环境和水体池岸三者的设计。由于静水水面较大,水面平衡容易形成倒影,因此其位置、大小、形状的设计与主要倒影的物体关系密切。如泰姬陵前一大片水池,将泰姬陵的形象作了一个翻版。游客驻足池前,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建筑和一个虚幻的丽影,情景交融,水为建筑添色,建筑为水增光。流水主要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流水是一种以动态水流为观赏对象的水景,除了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来设计流水的效果外,还可以通过水渠的形状和在水渠中设置主景石来引起景致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喷泉设计成让人亲近,甚至可以参与其中。比如,有些城市广场中设置的旱喷喷泉,间歇性喷发,增加亲水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这种与人共乐的形式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有些喷泉在原来的水池喷泉上进行改良,变成喊泉或舞泉,也让人们欣赏起来更有趣味。 1.2建筑水体景观在建筑室内环境运用中的重要性水体在室内空间中具有增强室内意境的作用。静水给人以平和宁静之感,蜿蜒的小溪气氛欢快,千姿百态的喷泉造型有强烈的感染力。水体具有扩大空间、分隔空间、美化空间的作用。静止的水面通过反映周围的景物,既扩大了空间又使空间增加了层次。室内水渠、小溪、喷泉为分隔空间起到一定的作用。水体的动态以及它的造型和室内静态空间的硬性线条的对比给室内环境增加了活力和美感,尤其是现代水体与灯光、音响、雕塑相结合。音乐喷泉、彩光水池为室内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同样,水体、山石、绿化及其它小品常常构成有机的整体,在室内环境中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景观。室内水景设计时要注意主景和背景,主景是特别能引人注目的景点,一般放在室内最显眼的位置,往往也比较大,色彩丰富,较多的设计为瀑布、喷泉等,因为其形态自然多变,柔和多姿,富有动感,最能吸引眼球。背景是为了衬托主景,一般是在主景背后,使主景内容能丰富,最常见的是一副风景画。 二、建筑水体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2.1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曾参加国家大剧院竞标的意大利设计师VittorioGiegotti说:“中国现在是一个急于摆脱过去,不愿意提起过去的时代。他们急于要让世界和国人看到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可见建造者因为过于重视建筑的表象作用而忽视了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并由此产生了对于当代建筑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吁。 中国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之后,特别是在设计观念上,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渐变、意境等人文文性的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现代意义下的转换,可以理解为:①整合-即现代景观设计上,空间形态的有机的连接方式;②渐变-即设计对象-景与物之间的人文顺序关系;③意境-即现代景观设计通过形态-媒介携带的内在精神性。风水作为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的传统学问,在当代被很多人看作迷信和糟粕,因而长期未受重视。然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了解,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农业时代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即风水)、不同尺度上的建筑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都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说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现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古村落,无论在村落选址、宅院布局,还是园林构景、居室设置等方面,无一处不讲究风水形局、环境宜忌,因此有人认为风水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景观设计学,它探求的是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建筑水体景观与传统文化尤其是风水理论的结合是今后再展的必然趋势。 2.2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水是人体宝贵的资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受到了污染,人们可用的淡水资源也日益减少,建筑景观设计需用大量的水,如何有效的利用雨水来进行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各国景观设计师的重视。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在这些地方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水体景观设计是“雨水花园”,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它由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收集5.5英亩(约合2.2公顷)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浅水池中,仿佛山间潺潺的溪流一般。“雨水花园”几乎吸纳了会议中心屋顶上所有的雨水-堪称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师已经发现雨水所蕴含的艺术潜能。关键是表达出雨水在整个设计中的独特动感之美。景观设计师史蒂夫·科赫为波特兰的一座公寓设计的庭院景观就是一个典范。科赫的设计将屋顶雨水收集起来,水流在高低错落的水道中欢快地跳跃着,最后注入岩石围筑的水池。水池下是一个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利用现代技术,融入灯光、音乐,利用电脑控制,会产生更独特、梦幻般的效果。 2.3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安全要素的结合水景欣赏可以使人沉醉其中,但当人的行为参与其中时便产生了一个新的碰撞点-安全因素。这是所有的设计元素之中所不能回避的因子:作为安全性措施的形式与内容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美学意义与生态学意义之中,对其带给人的未知的安全因素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形成水体景观中所不应出现的安全盲区,从而产生一系列因水体景观及其周边区域设计不当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给人的行为甚至生命造成伤害。所以,在考虑其美学意义及生态学意义的同时,我们更加应当注意其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安全要素的设计,并且应当和环境美学能够有效地予以结合,使得水景观环境的艺术、技术与安全因素达到完美的统一。 三、结束语 无论景观设计学说如何发展,它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人文的关怀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延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憧憬。中国建筑设计要赢得竞争,就应熟悉本土文化、拥有这个优势。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探索中发挥和即将发挥的重要价值,对于祖先留下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现代科技学说分析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进行映照,思辨其中的内在联系,可以发掘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谢浩。建筑水体景观设计要点。工程技术。2007.38~40. [2]贾衡,冯义。人与建筑环境。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萧默。《“关于中国建筑的反思”》。艺术科学通讯。2007.3.36~37. [4]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❺ 谈谈你对: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的理解
析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源于道家学说;强调 “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组景和造景的手法之高超,在世界古典园林中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我国建筑界有几位建筑师能够从传统的园林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呢?
美国后现代的发言人詹克斯(Char旧s Jencks)说”中国园林的空间处理一如后现代派(其实反过来说才对!),不明显的、片断的、永远在变化的。同时,线条却利用成规,显得很肯定。他以中国园林之月亮门(拱门)为例门的两面空间布置没有肯定的意念,但是,其线条本身却是很肯定的,而目,是成规的做法。透过月亮门的洞,空间变化无穷(图1—1、1—2)。如此看来“后现代派”曾经从我们民族的园林中汲取了营养。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仿效和鼓吹国外的建筑思潮,应相信自己民族文化的 深厚内涵。众所周知,园林“室内”与 “室外”的定义比较随意,要“雅”不要“华,要“字 多于“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不应只研究它的历史、它的结构,而要研究它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深度”、“层次”应怎么去做才有“对比”.“阴阳”是怎么样的一回事;什么时候用石头;哪里要用木头
房子与植物的关系;水面 怎么样利用;室内布置怎样才是 雅”。例如,中国古典园林配置植物时,往往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使得古园中林木屈曲突兀.盘结交错、连理交柯者比比皆是。同时;也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即如,梅之独傲霜雪。竹之虚心有节、兰之幽谷清香’。孤植以观形、观叶.赏花为主;群植讲究搭配造景O
此外,各类花木的运用已形成了基本的法队如“堤湾宜柳、桃李成健栽梅绕屋、移付当窗 等等’这些设计手法已被现代建筑设计所应用(回2-1.2-2)。
中国江南园林是真正体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最高峰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综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它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包含环境设计.建筑、水池.桥梁、园艺、生态、雕塑.绘画和书法等种种知识,是把中华民族精神与大自然结合起来的综合设计,深受儒、道、佛、禅的影响。园林是文人、画家和艺区经营之所得,包含着深厚的哲理13。也就是说,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具有长久不衰的历史。
例如在杭州有一个小型住宅园林,屋宇处于西南(金),池塘处干北面(水),树木植于东面(木),入口面南(火),而小型半岛处干地的中部(土)。向南的人口,不但象征热情款待;而且避免开门时遇着寒冷的北风;向东的树,可以在一日之内得到最多的阳光;而且允许早上的阳光进人屋内。在下午;这些树又可以使居所得到遮荫,免受烈日直接照射。房舍属金;因为在商、周两代,青铜器代表财富。在土墙的时代,潮湿是一大灾害,因此,房舍向西就可以让西斜的阳光保持房舍的于爽。同时,落日也提醒你在一天辛苦工作之后要好好休息,对生活满足;对人类充满爱心,就像白纸一般纯洁。
冰冷的北风属于水。水亦是生命之源;使环境清爽,甚至育出食物(莲子.水田芥.及鱼类)。水也能防御,例如作护城河。建园林之后l自然想享受一下;最好的位置就是中央,但中央已被他水占有,于是设计师就造出一个半岛,让你站在园林中央。当然,这半岛是属土的。
再如,中国园林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你决不能站在任何一个位置,可以尽窥园林全貌。园林的设计,通过诱导的方法,使你逐步发现分布各处的兴趣点。探寻”的路线包括一系列空间,通过“隔 和 引,逐一展现在你面前。20世纪视觉心理学家称这种方法为“视觉幻象”。要将别人注意力吸引到一幅图画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亡装待起来。将一块石头放入墙洞之后,不但会将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石头上面,更会造成一种深度。如果,石头背面还有一面墙,那么;深度就会更明显。后墙就如装盛的纸,而石头就像回画本身。假如要进一步增加深度,就可以在后墙的后面种一些树,并且让树枝从墙顶伸展出来 如果再在石头前后植上松树,就会在同一空间里造成更深更广的幻象。
这些处理手法,早已被现代建筑设计吸收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美国华裔建筑大师贝幸铭于 1982年设计的香山饭店,考虑到香山幽静.典雅的自然环境;也考虑到这里众多的历史文物,因此庙意设计成能够和这些多元环境和文化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并且;既不生搬硬套使用西方的现代主义风格,也不重复制造中国的仿古形式,而是把东西方建筑的精华结合起来。把西方现代建筑的结构和部分因素,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部分因素,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因素和空间布局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它自己特点的形式’。其中,影壁挖国洞后置石头的处理方法,虽打破了传统定式,但其中却贯穿着中国园林之精神。在建筑色彩处理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白色(抹灰墙面)、灰砖线脚j以灰、白两色为基本色调,是中国唐代建筑和江南民居、园林建筑的基本色调重视园林和绿化在建筑中的作用;借景入室的手法比比皆是,重复使用具有中国园林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 方和圆,以此突出民族性。为我们探索民族风格,提供了借鉴。
1990年,贝幸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其入D处的圆洞门,也具有中国园林月亮门之韵味(图3-1、3-2)。2001年落成的;由贝建中和贝礼中兄弟联手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里,人们看到富于创意的中国园林、宽敞的空间和明晰的线条。尤其是中庭内的园林,通过略微简化的形式,山水草木所表现的大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富有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传统的中国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在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设计中;贝氏建筑事务所旨在实现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民用建筑之间的融会;而中庭花园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除了水池和山石之外,花园的其他地方都是两边对称的;给人以踏实可靠又风趣活泼的感觉。顾客境蜒穿过中庭时,可以在每个拐弯处,从新的视角看到不同的景色。花园的中心是七组岩石,经过建筑师精心安置,使每块岩石彼此互相平衡,以期将岩石的雕塑效果发挥到最理想状态岩石的摆放并不对称,这样,人们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落在中央那块最主要的岩石上,而这块岩石本身就是石林的象征。每块重5-10吨的岩石,巧妙地置放在四条后张式大梁中的一条上。工程师在选用50m的大梁时;十分审慎,因为大梁的正下方就是2000座位、无立柱的礼堂,而大厦内部只有这个地方有足够的空间。 坚实牢固的岩石与岩石四周的柔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水深4.5m的池塘清澈见底;天窗的倒影在水中不断变化,给花园增添了立体感。水中游动的金鱼,既是幸运的象征,又增添了不少情趣和动感。花园中有一座15ffi高的毛竹构成的天然屏障。竹子产自杭州。巨竹矗立于花园中;日光穿过柔软的竹叶散射下来;成对的月窗给花园增添了层次和间隔,人们可以从四周的走道一窥中国园林之精华”(图4—1-4—3)。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理论以及创作实践,不仅对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园林植物种类;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自然朴实的美学特征。当前,它不仅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现代建筑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晌。
❻ 建筑夜景亮化设计如何做到不千篇一律
(1)利用不同照明方式设计出光的构图,以显示建筑、雕塑等的轮廓、体量、回尺度和形象等;
(答2)利用照明的位置能够在近处看清楚建筑、雕塑的材料、质地和细部,在远处看清楚它们的形象;
(3)利用照明手法,使建筑、雕塑等产生立体感,并与周围环境配合或形成对比;
(4)利用光源的显色使光与环境绿化融合,已显示出树木、草坪、花坛等的翠绿、鲜艳、清新等感觉;
(5)对于喷水池要保证足够的亮度,以便突出水花的动态,并可利用色光照明使飞溅的水花绚丽多彩,对于水面则要反映灯光的倒影和水的动态。
❼ 关于建筑师联合设计的项目
1、米兰城市生活塔(Citylife Tower):扎哈•哈迪德、矶崎新、丹尼尔·里伯斯金
3、三里屯village
三里屯Village为开放式结构,由19栋低密度的建筑组成,多位国际名师集体设计而成。包括日本著名设计师KengoKuma&Associates、日本BMA建筑设计团队、美国SHoPArchitects和Lot-EK的建筑设计公司。
❽ 你见过哪些设计巧妙、令你佩服的建筑
这张图,不得不佩服高能玩家。将水中的桥的倒影,制作的如此惟妙惟肖,佩服!
❾ 如何学习钢笔建筑设计手绘
如何自学钢笔建筑手绘?
作者:李老三
来源:知乎
这是一副很失败的画,过于死板,排列的线条几乎无变化。同样,水很平淡完全没有什么倒影的感觉。
1.31 更新
下面更新的画还处于摸索阶段,线条随意,没有章法,树不会画。
其中关于树,我也是做了一些其他尝试,我把失败的也发上来,什么叫没有章法?线条散乱,这就是,大家避免这种画法。
对于光影刻画,主要是要透气,要有过渡,不能是一个明暗关系就交代清楚地,影子的边缘要虚,不要画一个框往里填色。尤其屋檐下的投影,要和阳光下的屋顶有比较明显的明暗分割,这个要做到对比强烈,不怕夸张。比如窗户中的细节不用交代,把色调压重,体积就出来了,这个明暗可以达到8-9,但是,不要全部漆黑一团,这样就死了,要隐约透出一点明暗变化,一下就透气了。
这张画我可以练了一下排线,全部都是排线的灰调子,左边的屋檐部分,感觉很多砖啊堆砌的构造,仔细一看就是一对排线。还是不要画的太死,要有明暗变化。
画了一个雕塑小品,排线,还是排线,画到这个时间,我大概知道,运用好排线的重要性了,最起码对我自己来说,就是这样。
这张练习的是假山石块的表现,还有夹杂的绿化,亭子倒是画的很一般,素描关系倒是对,色调很暗。
1.30 第二次继续更新
这个阶段的画,是在对初学阶段的一个整体反思,我意识到钢笔表达建筑和景物,主要就是用排线作为最根本的构图和表现单元。右下角的地面阴影处理,避免了初期的生硬和色调过于黑暗,没有过度,也没有透气感,所以,这个阶段的画全部都变成浅灰,是对前一阶段的一个矫枉过正吧。
左上角的树,变成了一些排列的线条,没有具体的树叶和树枝,这也是一个探索,始终在探索。
上图看得出,整幅画的线条更加放松,甚至出现了随意的线条,这幅画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但是,这么快的速度就画完,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以快为荣,还是我的手上功夫到了这个水平?我的反思告诉我,这不是我要的。
出差在外地,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树,你到底怎么才能好看。所以找了一副以树为中心的构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好,4个小时,收获很大,也没有失败,表达就是排线,画来画去还是排线,这个结果坚定了我研究排线的决心和信心。
ok,这张图我要把排线放在首位。从中间的那个房顶的侧面,出现了到现在我还在用的排线方式,右下角地面的投影,更灵活和松散,但是都是疏密与否在我控制之下。
白塔整个体积的塑造,全部排线搞定。几根电线杆也都是排线组合在一起,为了不跑坏这个排线的组合,本来应该有的电线我都没画。
这是一副很失败的画,排线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太多形态出现,显得凌乱。左边的树想用轮廓和明暗结合,不够理想,被打击了。
再次被打击,更加凌乱的排线出现了,硬着头皮画完的。
1.30 第一次更新对我自己有帮助的书目,和为什么我觉得有帮助。
我前期的钢笔画,都是对王彬 徐秀丽著《胡同与门楼》里面的照片的临摹,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因为胡同和门楼这种构图和小型的建筑,相对比较简单,画起来也相对容易,能快速建立自信心。
书是肯定要看的,我回头把书名记一下贴出来。
1.30 更新 对我很有帮助的书
盖瑞·斯梅恩斯著 钢笔画技法;(这本书主要讲了钢笔画的线条排列和如何应用,至于建筑钢笔画倒是没说多少,看完就知道原来钢笔还有这些画法,留白、构图、如何把照片画成你想要的钢笔画等等)
卡尔普赛尔著 你的艺术家大脑;(扩展阅读,相对钢笔画提高,可不能只是看建筑钢笔画的书,这本书看完,同样对我是很有启发。)
况晗著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对于建筑和风景,作者有自己非常独到的概括能力,还有他的每一笔的型都处理的有道理,有表现力,这个非常不容易,给我很深的印象。这本书里的作者,每画完一副铅笔画,身上都会被汗湿透,可见,画画也真不是轻松的事。)
大家感受一下,如果铅笔的线条都是无序排列,还有现在这种感受吗?我始终认为,不要过于随意,要严谨对待自己的每一根线。
黑兹尔·哈里森著 风景画入门手册—提高风景写生水平的必知技法;(看看国外有经验的画家,是怎么来处理风景的,如何取舍、用笔触概括,尤其是画家对一幅画的素描关系的处理,调子要响亮。我们中国人对线条很敏感,眼里大部分就是线条,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到他们眼中的风景吧。)
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 安格尔素描;(线条大师,极简单的绘画方式,以至于让我找不到他处理五官明暗的笔触,还有,他的肖像画中背景建筑,都是一丝不苟的用透视原理画出来的。如果换成我,会怎么处理?大概也就概括的画画吧,毕竟是背景何必这么麻烦。嗯,我想,这就是大师的不同吧。)
鲁愚力著 鲁愚力钢笔画与技法。(这是最早看到的一本建筑钢笔画,当时看到画的时候,就觉得很累,这一幅画要处理多少细节啊,根本看不过来,想不出来。现在看来,这种风格非常值得临摹,哪怕我们再不喜欢,也能通过这种表现方式体会一下,认真刻画建筑和形体是怎样一个过程,不是建筑钢笔速写就是建筑钢笔画,现在随便翻出一本钢笔画的书,就是这样的风格,不是不好,如果只看这种书,还真的让我觉得,钢笔画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写生、采风类的辅助画种,其实,建筑钢笔画同样可以经典、细致。我还是那个观点,建筑钢笔画如果想表现的很好,线条就是要控制、认真和有目的,为什么要随意?以我自己的水平,想好好控制尽力表现都没那么容易,何况随意了。)
钟训正先生编著的这本,想画建筑钢笔画必备的一本,而且很多画都值得临摹。
彭一刚、钟训正,他们出的书最好都拿来仔细看看,好好临摹,揣摩其中笔触和对形体的塑造。画建筑钢笔画不知道这两位老先生的书和画的,也算是缺了一课了。
随便找一本丢勒的书,大家看看,大师的作品,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师而线条随意了。再推荐大家看看人民币和各国货币的背景图,都是用细致认真的线条排列出来的,试想,这些线条如果是随意的,还这么有货币的价值感吗?
1.29 第二次更新
练习画数量
我的钢笔画爱好和工作没有关系,也没系统学过,甚至素描彩画也没系统学过,只能算有美术基础。纯粹自发学习和练习的建筑钢笔画的数量,也没有超过50张,我不太主张以数量代替用心。不用心的画我也画过,结果只能是连看都不想看,能被自己恶心到,这么烂的画也能画出来。所以,从那以后,再也不画不过脑子的画了。
每一张习作都是完整的画
最适合我的就是找到感兴趣的画,找出一个局部,仔细刻画,无论从形体到明暗,完全的画下来,每一笔都要做到意在笔先,没想好不能动笔。但是,画了就不要觉得不够好就不继续,一定要咬牙把画画完,画完之后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找根最适合自己的笔
钢笔画,不能顾名思义,我用的不是书写用的钢笔,而是针管笔,或者樱花一次性针管笔,粗细自己各选几只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求,那就是流利。我用过红环和斯德罗的针管笔,我会用最细的砂纸,对针管笔的四边稍作打磨,这样,笔尖会稍稍圆滑一些,不要看这一点点圆滑,带来的变化就是画绿化和树叶的时候,会非常流畅,不划纸。假如这张纸是用来上水彩的,那就更好了,不会因为笔尖划过纸的地方出现洇渍,这一定不是计划要出现的水彩效果。
纸张
无所谓,就是A4普通打印纸就可以了,要求高一点就买80g的吧。再有些追求就用A3的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试想仔细画一张充满细节的建筑画,有多么激动人心,整幅画面都是建筑细部和节点,以及建筑投影里精彩排列的线条。
不浮躁
如果对着一张画来临摹会产生压力,那么我会临摹精彩的局部,甚至个别的线条部分,不是交作业,就是提高自己和建立对钢笔画的兴趣,那就更灵活的去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啊。任何钢笔画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我是先通过简单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未尝也是一种好办法。因为觉得面对很大的一张画无从下笔,所以想尽快把画临摹完是不可取的。目的不仅仅是画完,而是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如果用不同的线条排列刻画形体。
1.29 已更新
无人邀请,自己来的。目的把自己从零开始的过程分享一下,自学钢笔画,无老师无教材,因为学钢笔画不难,而且很有趣。
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很快,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每一张画都要仔仔细细,认真静下心来画完。
不要耍帅,画钢笔画我不认为可以做到像国画那样挥毫泼墨,可以这么认为,画钢笔画就像绣花,要对笔下的每一个笔触和线条负责。
题主说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有点太可惜了,钢笔画的应用范围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日常所见。希望能引起题主的重视,因为画一张画用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多用些心思,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怎么说,当作一个以后可以炫耀和给生活工作带来更多回馈的技能,这样想功利一些,是不是更合适。
我只对钢笔画这一件事能说几句话,发几张图,希望能给题主一些启发,或者一些鼓励吧。对我来说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者,一个共同的话题不容易,很开心。
先发几张工作的用图
钢笔线描底稿
继续更新一下,钢笔线条+淡彩效果,我始终相信,用心对待每一张画,就会有回馈,因为,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
钢笔底稿
屋顶底稿
线描+淡彩,目的是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其他部分做淡化处理。
透视底稿(临摹)
淡彩
鸟瞰图,单纯的钢笔线稿。
空间分析(除了填色,钢笔线条是主要表达手段)
建筑高度控制示意
主要突出屋顶的天际线变化
临摹
线描稿
填色稿
线描稿
填色稿
钢笔稿
彩铅稿
透视线稿。对物体的质感尽量少做刻画,基本是突出一下明暗的对比,哪怕这个对比很小,不能没有,否则这幅画就会很平,没有张力。
马克笔上色,效果很差,还不如只上彩铅,还是水平问题。
这是室内,不是建筑画,也算是建筑钢笔画的一个过程作业。颜色过艳,笔触凌乱无章法,请大家避免我这个情况。
这也是建筑钢笔画,只不过说的是建筑和空间的关系,这类分析示意图,有它自己的属性和美。
稍微有点钢笔画基础的人,都可以轻松画出,不是吗。
建筑和路网形成的肌理,很容易看懂,却不容易说清。
一张简单的钢笔画,或许在工作中常用,意图清晰的示意图,希望能给题主带来工作的启发。
这几棵树的平面围和示意,也就是纯粹的钢笔线条了,只是注意了粗细运用。
树的样子很难看,但是,这张画说的是矮墙对于建筑私密性的重要,谁会在意这棵树美不美呢?所以,建筑钢笔画在这各方面反而忽略了技法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凸显了出来。还是不要仅仅只作为兴趣了。
某种住宅形式的排列规律,整个图都很简单,最难的也许就是小汽车了吧。
上图说的是屋顶的高度和形状的对比,以及这样的不同会对居住和功能产生的影响。
上图说的是入口的各种形式和规律,如果说单纯徒手画完的话,15分钟都用不了。
钢笔画的分析图(插图)。上面这些图都很简单,都是不需要卖弄线条的,相反,却说简单清楚一个用语言和文字很费力才能说明白的事。
上面是工作中用到的图,下面发的图都是纯兴趣而画的。
今天持续更新一下,把前期所有的建筑钢笔画发上来,大概十几张。
钢笔画爱好者,无缘无故的喜欢,尤其是建筑钢笔画。没怎么画过人和景物,只喜欢画建筑,我把我自己从第一张到最近的一张和题主分享一下,主要是这个过程,至于画本身不重要,权当抛个砖吧。
1、看书是要看的,尤其是要看国外的钢笔画,尽量少看国内的,不是国内的不好,是要找到这种画种的源头,从最高水平的作品去欣赏。推荐英国水彩画家特纳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建筑的一些,他对建筑细节的刻画,是很适合钢笔画借鉴和学习的。先去看什么是好的,至于国内的好不好最好不要先不管。我是没系统学过钢笔画,一节课也没上过,但是素描是学过几节,这是美术的基础,没法绕过去。
2、从书中要找出对一个事物描绘的笔触和方法,不要一开始就临摹一副很大和复杂(相对的,只要你觉得信息量太大,就不要硬着头皮上)的画。最好先画些局部,通过局部先作为入手的方法,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
3、既然是建筑画,做练习时少画静物,尽量去看看自然的景物是怎么刻画的,提高对一些非具体形象的概括能力,如:云、水、树、影子等等。把人和静物先放一放,把视野提升到一个比较概括的层面,不要一上来就抠细节。
4、还是要看看美术基础的书,还是尽量看国外的,不要看美术院校考试的那种。你是通过了解素描本身,对钢笔画有促进,基本就是要画一画,再来看看书学一学,这样反复对照进步才快。
5、尽量不要用辅助工具,类似尺子之类的,学习钢笔画就是对自己手、眼、脑的一种协调锻炼。不要怕开始画的丑,一定要明白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要有一个阶段目标。透视最主要的是你要理解,不要在画面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说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这是一个理解建筑的基本方式,如果没理解,没弄明白,还是要从心里彻底弄清楚,主要是理解。
6、我从开始看画,偏执的认为,有写实风格的,经典的画就是美的。现在看,确实很片面,但这个主要审美观没重大变化。我买学习用的工具书时,一定是要用这个来衡量的。开阔眼界的看看就行了,能值得临摹的,充满大量细节的,不含糊概括的钢笔画才值得买。
这是第一张钢笔画,是用最常见的签字笔画的,原图是一张照片。
素描关系很重要,剩下的就是用什么笔触表现这种素描关系。
大坑,慢慢填吧。
和题主一起分享我的每一步对钢笔画的心得。
这张图是没想清楚到底用什么笔触去表达所绘对象。
仅仅做到了表达了相对正确的素描关系,远看是能感知是一副黑白风景,但是近看笔触经不起推敲。
还是用普通的签字笔画的。
还是要一笔一笔的画,甚至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画,每画一个局部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合理的表现了素描关系。笔触是放在第二位去考虑的了,所以,有些地方看着透视和笔触不够自然,还是处于摸索时期。
房子上面的树画的很失败,但是,檐口下面的画法笔触找到一点感觉,每幅画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和找到感觉的。前提是,耐心一点一点的话,不能想着一挥而就的潇洒。
中间的门里的色调很深,需要反复的涂画,但是这个素描关系是很必要的,还是要耐心。
地面表现的很差,从某方面来说不如入这个画的色调,树丛的表现稍好了一点,但是笔触还是不够符合树的形状。
小的细节和形状要注意,比如三轮车和电线杆上挂的灯。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就没有趣味性,一幅画就没有看点。
还是在学习树怎么画,换了一个笔触表现方式,地面依旧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上图这一张,真的一下对钢笔画产生了兴趣,因为在对左侧这个旧的土坯墙的刻画得到启发,原来土坯的砖可以只画砖缝,就能表现出质感。至于这个质感表现的好与坏是另一回事了,我在画画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寻求这个兴奋点,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地面换了一个表现方式,把影子作为重要景物刻画,但是影子边缘太生硬,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整个画面中的阴影部分,该很重的地方,一定要压得下去,才能表现建筑的光感。
如果把整幅画的素描关系,从白到黑,或者说明暗分为0-9,留白的地方自然是0了,那么暗处的阴影部分,有写能达到8了,素描关系很清晰。为何这么夸张的表现一幅画的素描关系?因为本身钢笔画画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调的画,所以,尽量有些明暗的对比,使整幅画调子很响亮。
上图是把光影下的胡同作为一个主要学习对象,尤其是树下的小汽车,还有书丛本身要简化,因为是突出日光下的“亮调子”。才能与树荫形成冲突,提高画面的紧张感。
地面依旧很糟,但是,我开始明白地面不要只用几根线刻画,需要一个淡淡的灰面去表达。有气死左下角与墙根交接的地面,这个关系就是我要的,有色调,也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铺地,但是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太抢眼,淡淡的来几笔就可以了。
主要表现的地方时门洞的阴影带来的强烈对比,要压得下去。
上图中左侧的树干,只起了一个轮廓,没有深入。因为觉得这画如果把树再画完,整幅画就不够轻松,最后还是没画。
但是,作为对建筑的瓦、檐口、砖墙、影子还是做了仔细的刻画,找出对这些墙面笔触的方法。有些墙面是全部竖线条组成,而且要有疏密和点线的断续。
还有,有些地方还是很重,素描关系要明亮。
上图换了针管笔,是想把墙面的排线处理的更细致,把墙面的明暗关系表达的更有层次。
最高的屋顶的檐口阴影,就全是用排线来表达的,这样耐看,透气,这才是钢笔画的特点和优势。
这张画第一次学着画水,主要是表现建筑在水中的倒影,笔触更加放松一点。
上图主要是学习怎么画鱼鳞瓦,照片中的瓦的形状是一样的,要自己有取舍和疏密构图。一定是想好了怎么画,而不是画了才觉得这样不对。
右上角的屋檐用简单的几根线概括,不要画的太仔细,要放松。
整幅画的对比还是很强烈,国画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构图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好。这也就是有紧张感的构图才是好的构图。
上图把下面的树丛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一下,很放松。但是塔尖的檐口要刻画的很用力,在我看来有棱有角才是建筑。但是,我自己把塔身接近树丛的位置,从笔触上融合一下,疏密形成过度。
这张图的遗憾就是,全部竖线条不够垂直,试想,如果全部竖线条都是垂直的,这张画会更具建筑应该有笔挺结实的质感。而这张画的线条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塔是草扎的,哈哈
上图是很失败的一张,全部都在表现建筑的明暗关系,但是形体却丢掉了,尤其是左边的一侧的建筑感觉就是一堵软泥糊在那里。右侧的屋顶刻画很失败,看不出瓦的质感和形状,过于追求正确的素描关系,没有自己合理构图。
每次看到这张图都很窝心,但是,我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样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上图这张的地面处理已经知道大概方式了,不是几根线就可以把地面概括的,一定也是一个面。左上角的树枝,是一个进步,虽然就是几个树枝但是让我一下明白了怎么用笔和概括。
最右边的远处建筑的概括画法也是让我得到启发,远处的就虚掉,近处的就很清晰了。
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建筑不垂直,变形了,这个问题一定要避免。
这张的树枝是对上一张树枝的一个总结和提高,整张画与前面画的不同就是,笔触松散一些,用放松的笔触去刻画一些墙和物体。
这张画是对上面笔触刻画形体的延续,右面的墙面就是一堆笔触刷刷刷,最左下角的石头墩子,我注意了强调石头的棱角和明暗对比。
其实每张画能得到的启发和进步是不同的,有时就是很少一点,这就足够了。
这几张画都开始起铅笔稿了。
笔触,还是笔触,就是钢笔线条的排列、疏密。然后用最大的耐心把画画完。
后来,我也画了一些较为具象的物体,不是建筑,就是学着刻画一些有特点的物体,把握好质感和笔触的处理。
不同笔触,得到的质感就不同,这些是雕塑,去过798的应该不陌生。
这时的我,已经很注意笔触的组合和排列了,说到底,这就是钢笔画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享受画钢笔画的乐趣。
画本身是否好看是另一回事,享受这个画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我想得到的
这张画的笔触是对上面画的一个总结和提高,这个雕塑是铁铸的,我在画的时候就突出或者有意的夸张这个特点,怎么夸张,就是强调明暗的对比,还有形体转折的棱角,不要很圆润的过度。
上图是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也就是仔细看过很多国外钢笔画的书,练过一些钢笔线条的排列,试过各种组合对表现对象质感的表达,发现,不要拿建筑当建筑画,就可以了。
就是用一堆你认为很美的钢笔线条排列出一些几何形体,如果这个过程中,能把一些形体的体积、阴影、质感都放进去,就更好了。
这张画把铅笔稿起的很仔细,需要留白的的地方要想好。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个笔有些粗,如果用再细一点的笔就好了。
我自己开始认识到,不要有任何杂乱无章的线,所有的线画上去,都是有目的的,排列要有秩序感,组合起来要美。
上图是对前面的画一个总结和提高,开始很注意笔触的排列和组合。如果局部放大,很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个建筑,仅仅就是一堆线条。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
最前面这棵树是留白方式处理。
如果说把钢笔画的作用,从单纯的一个爱好拓展一下,可以放在工作中,起到辅助表达工作理念和意图的作用,一个沟通和表达意见的直观工具。
翻制的一本书的插图
基本就是钢笔白描,如果每棵树都尽量画到接近正圆就好了,还是水平有限。
线条本身没难度,就是一个用法,点、线、粗、细的变化,能表示出不同的范围和示意。
母题就是圆形,大小不同而已。最大的难度也许就是怎么把圆画的尽量圆。
上图最需要注意的是线要保证横平竖直,不要有歪斜。如果每条线的结束用断续来过渡,会显得整幅图比较放松,把视觉中心放在图中间那个“小广场”。
题主,是不是能把仅作为兴趣爱好的观念拓展一下了。
❿ 为什么住宅建筑设计还有风水讲究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风水学即“藏风得水说”,古代经典著作《葬书》解释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风水总的来说是为活人住的阳宅和死人住的阴宅择地、选址的一种方法。风水学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干余载。讲求风水,即建筑环境要符合风水要求,如风向水流的地势等,这主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筑上。这种把人工改造和地形选择利用相结合,以综合地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风水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国及港澳地区兴起,有许多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建筑环境学。风水学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的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庙、村落、城镇诸方面。 http://www.dnfsxh.com 1 住宅的选址与生活环境中国古代风水学中包含许多选择和利用地形构造理想环境的科学内容,这些理论讲究精神团聚,藏而不散,不冲冒四面之风,有屈曲纾缓的流水。比如三代之时卜宅择其地形之善者无非一要土厚水流,二要负阴抱阳,然而因为土厚之地,水尤重于其它,所以古代大至城市的兴起,小至民宅建设,无不与环境,特别是与水有关,如遇禁忌之处,则有补求之方。人们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中,逐渐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地形地貌等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总结出一套人与自然相适应而协调发展的经验。在实践中,这些经验指导着人们选取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改善不良的环境来营宅立邑,为人们创造和获得富裕生活奠定了客观物质条件,所以国人素有“风水宝地”和“人杰地灵”之说。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则会促进人的健康以及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子孙昌盛”在合情合理之中。譬如明代时的江南地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经济繁荣,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丰厚湿润的水土气候条件等,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志士。明代的二百多名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江南竟占50%以上,出现了“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繁荣景象,这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外,肯定还与江南美丽的自然环境有关。除了基址的选择外,风水学还重视住宅周围的环境布局与住宅内的空间构成。认为住宅四周应有“四灵”,即宅左有流水(谓青龙);右有长道(谓白虎):前有水池(谓朱雀);后靠丘陵(谓玄武),此为最佳宅地。至于室内空间,明堂应宽敞,厅堂门庑应先定位,东厢西塾要对称协调 1。的确,在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环境景观规划上,中国的城市、宫殿、寺观、陵寝、住宅、园林等建筑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风水学所要求的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人类生活在自然界,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重视住宅“风水”,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工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比如,居住区应为居民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广植树木、花草、造山理水,结合地形营造自然式景观,创造富有情趣的生态居住环境。小鸟的欢唱和栖息,绿色花园中的小桥曲径,使人们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冷暖、干湿、雨旱、大风、沙暴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房屋建筑就要适应当地气候并尽可能地改善不利气候条件,创造舒适的室内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如,炎热地区需要考虑通风、遮阳、隔热、降温 ;寒冷地区需要考虑采暖、防寒、保温 ;沿海地区要防台风、潮湿、积水等;西北地区要防风沙;高原地区则要尽量避免强烈的日照和改善干燥的气候(小范围内)等,这些是宏观选址要考虑的,但还要注重具体地点的气候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科学地选择和改善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居住环境。 http://www.dnfsxh.com 2 住宅的朝向、间距风水学着重阳光、空气、水分等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风水师们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而嘱人莫住“背阴之宅”。风水书中说:“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沐日无忧愁”。还强调山墙应如何如何,院墙应如何如何等,这些除了争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卫生条件外,还对保持住宅的气温有极大关系。实际上,在我们所作的大量民居调查中,绝大多数住宅的朝向及布局,还是以气候、地形地貌、使用功能等物质功利要素为主要依据而确定的。即便是在风水盛行的地区,当宅主命卦吉方朝向与建筑物质功利朝向发生冲突时,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将大门朝向吉方开,或者采取一些“厌胜”与“避邪”的简单措施。住宅采光如何,主要取决于朝向。朝向不当,即使没有前排建筑物的遮挡;或者朝向对,而南向房前被大树遮盖,室内也不会有理想的日照。根据室内日照和通风,根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考虑,住宅朝向以南向为佳,冬夏受益。原因在于太阳的运行规律,使冬季的太阳可以最大限度地射入室内:夏季光线方向陡,室内日照时间短、深度小,能避免阳光曝晒。但是,不可能所有住宅都建成坐北朝南,即使一家一户,有时也难免有东西向房间。为了避免日晒,东西向住宅可用锯齿形墙面,或用花格遮饰板等手法 。在风水学中对风是忌讳的,但这仅指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风速较大的风而已,并不是完全不要风,只是“风”要“藏”,缓慢的气流在住宅中还是必不可少的。 http://www.dnfsxh.com 传统住宅的照壁、屏风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气流变得缓慢下来。穿堂风在我们祖先的建筑典籍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家中老弱妇孺经穿堂风一吹是会生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穿堂风往往被视为妖风、怪风、邪风,惟恐避之不及。比如,广州的西关大屋,其后墙一般习惯都不开窗,除挡北风和避免视线干扰外,还与风水怕“散气”、“漏财”的思想有关。建筑师在住宅门窗与方向的设计上通常要避免穿堂风的形成,但是对穿堂风也要一分为二。华南、江南一带大中城市中热岛效应使居民夏天高温难耐,穿堂风能带给人们凉爽舒适,但最好不要在开门开窗时让穿堂风劲吹而毫无遮挡。总之,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并力图使建筑朝向好的景观。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晒,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住户的要求。3 住宅的平、立面处理中国传统建筑构图中,大量运用平衡对称,强调中轴线的平面和立面设计。风水学在观念上也认为,建筑平面的方正,体形的均衡对称,环境格局的完备无缺等,都是吉利的表现形态,反之则认为是凶煞的兆头。如房屋的前高后低,建筑体形的杂乱,大门两扇门扉宽窄不同等,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风水学中有不少关于“正房宽敞出贵人”、“堂屋有量不生灾”的讲究。这里正房和堂屋大致相当于今天住宅中的起居室和主要卧室。可以看出,古人对住宅房屋面积、容积等也是十分重视的。“室大多阴,室小多阳,阴盛则阳病生,阳盛则阴病生”,古人这种对居室大小应适中的论述也是基本符合科学道理的,只是限于科学水平的认识而表述得含糊莫测。可见,传统阳宅风水说中有不少科学的内容,但传统的表述和实践,已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住宅设计的要求。我们要将传统住宅风水学中的科学成分继承并发扬光大,纳入到科学的设计方法之中。4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风水学的正确态度风水学具有科学和迷信两重性并存的特点,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风水学对古代建筑环境的选址和设计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i二是堪舆术的礼制化,玄学为儒学所同化:三是以神学为基础的谶纬、庇荫等迷信思想的滥觞。风水学绝不等于迷信,否则,岂不是说我们迄今所能见到的名胜古迹(包括古代传统建筑)统统都是在迷信指导下兴建的。风水学中的“相宅术”切合建筑实用部分占主导,实质是对古代建房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科学成分,因此直到近代我国各地的民居建筑中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风水学的理论。诚然,风水学中也有不少图谶庇荫的封建迷信内容。为了迎合人们普遍存在的趋吉避凶、招财进宝的心态,一些风水师依靠玩弄阴阳术数把戏,编织了许多玄而又玄的谎言和巫术笼罩在它的上面,尤其是荒谬地认为陵墓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将决定其子孙后代的命运,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神秘莫测的骗局,使迷信代替了科学,以花言巧语来骗取人们的钱财。这些由始至终都是人为捏造的,是唯心主义在传统建筑学上的表现,所以结果也必然是荒诞不经的。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因风水学有科学成分就全部继承下来,也不能因其含有迷信成分而把它打入冷宫,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继承发扬光大其科学成分,批判屏弃其迷信糟粕部分,将风水学纳入建筑环境学的范围,使其为建筑设计(尤其是改善居住环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