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联盟是指企业间进行长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无需扩大企业规模而可以扩展企业市场边界。”对战略联盟出现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解释。交易成本的视角。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把不同性质的交易与相应的规制结构(企业、关系缔约及市场)相配合能节省交易费用。他提出当交易重复发生以及对交易所作投资属专用性或混合性时,关系合约和双边治理就会流行。可见,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战略联盟是交易费用最小化下对市场和科层组织的替代,决策范围由制造或购买决策扩展到制造、购买或者联盟决策。基于资源的视角。资源基础论认为公司是一组资源的集合,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战略联盟为公司获得其它公司有价值的资源提供了合法途径。Ramanathan和Thomas认为,为了把握住发展机会,当所需关键资源被不同公司拥有并且这些资源同拥有者的其它资源不可分割时,战略联盟将会出现。可见,基于资源的视角对战略联盟动机的解释是:为了获取其他公司有价值的资源。外部环境——能力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企业和企业联盟是管理一组能力的不同形式;外部环境决定企业取得成功所须具备的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这一能力,它将寻求联盟。外部环境由复杂性和变化速度来衡量,高复杂性要求高专业化,较快的环境变化要求较高的柔性化能力。企业组成战略联盟既能提高专业化程度,发挥核心能力,又能利用联盟带来的“缓冲”机制及时应对外界变化,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知识的观点。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特定知识的集合体,企业当前知识存量决定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以及企业的知识积累,企业所掌握的知识是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笔者认为,组织知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企业内部从个人、团体再到组织知识的转变,是企业内部成员共享知识的过程,即分散的个人知识的一体化;另一种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如向同行、供应商、客户学习。战略联盟的出现为企业更有效获取其他企业的知识提供了机会,是企业外部学习的平台。虽然通过一般市场交易也可实现知识在企业间流动,但企业间战略联盟被普遍视为知识传递和形成网络知识的有效方式从基于知识的规制结构理论中,可发现联盟产生的知识原因。该理论对企业发展三个阶段所采用的主要企业模式进行了比较。从19世纪英国产权型企业模式,到20世纪美国管理型企业模式,再到日本合作型企业模式。外部环境变化促成了这一演变过程,而它正是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剧增的今天,突破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联盟正是实现这一更大范围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由外及里的认识过程:组成战略联盟能节省交易费用,对方掌握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且该资源可通过联盟以较低成本获得,而更有价值的资源背后隐含的是获得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而能力是知识发挥作用的表现。战略联盟的动因可归结为:搭建企业向外部学习的平台,从中获取联盟伙伴的知识以扩大企业自身的知识范围,提高企业竞争力。当然,战略联盟的形成有的是为了赢得标准之争,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在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形成一定的企业知识之外,通过与外部其他组织组建战略联盟获取外部知识,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战略选择。知识联盟是未来战略联盟发展的主流趋势。知识联盟的构建联盟双方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各自的知识发生简单聚合和动态碰撞,产生新知识。AndrewC.Inkpen提出联盟活动能形成以下三种类型的知识:有关联盟构建和管理的知识;联盟一方在联盟中获得的知识并不能用于自身原来的业务,而是为了在联盟运作中实现己方知识与对方知识更好的融合;联盟所带来的知识能够被参与联盟的企业用来提高自身(联盟活动之外)的运作能力。不难发现,第三种知识对企业带来的效益较前两种要更大。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考虑知识的协同作用及目标的协调性。合适的战略伙伴要具备本企业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但又十分有价值、能与己方知识产生协同作用的特有知识。这涉及到企业组建联盟之前对对方知识的识别及评估能力。此外须明确对方短期与长期合作目标,找到双方的契合点,这是联盟发展的共同基础和动力。构筑信任。联盟双方是相互独立企业,但在联盟中却要共同决策,由此带来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出现信任危机。同时知识共享需要双方以开放态度进行有效沟通,信任是其中的基础。可以说信任是联盟成败的关键。结盟前双方较好的合作关系能促进结盟后双方的信任,随着联盟发展中良性互动的增多,信任也逐渐增强。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显性知识可通过电子网络、工作文档等渠道实现快速流动。而联盟中大量有价值的知识是隐性的,人员互动是有效的传播途径,如母公司派考察团到合资企业参观,联盟双方均派高层到合资企业主持工作等。动态调整。随着联盟成长及外部环境变化,联盟双方的知识不断增长,对联盟知识重要性的评估会发生变化,从而对结盟形式、合作内容乃至是否继续结盟做出调整。知识联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我国企业联盟动因过于肤浅。我国企业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多、资金周转不足、能力停滞不前。并不是任何产业的企业通过规模的简单扩展就能产生规模经济。价格联盟、销售联盟等低层次联盟较多,知识型联盟较少。获取外部知识的意识薄弱,学习能力差。纵观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双方在市场、资金、技术、产品上的特有知识互补是结盟的初衷,然而很多合资企业最终被外方独资所取代。从战略联盟的知识本质不难发现,中方在联盟中缺乏获取对方技术、管理等特有知识的意识,知识积累速度过慢,而外方则通过联盟很快学到了有关我国的市场运作知识,这种获取知识能力的差异是造成联盟瓦解的根本原因。对竞争的态度过于保守,没有形成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的思维转换。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到来已使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联盟间的竞争。我国企业须采取竞争态度,跨越企业边界在更大范围内扩展自身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B. 三、 试举例说明改革开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房地产金融创新与资本战略董事长研修班 项目介绍 : 一个7 年前开启中国房地产高端培训序幕,现在依然健康运行的学习项目; 一个经过 1800 多名房地产总裁全程验证, 100 多位专家、学者、教授精英千锤百炼的高端课程; 一个催生 2000 多个项目创意实施,激发 5000 亿产业资本聚涌的梦想舞台; 一个凝聚中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全球房地产资质教育资源,中国房地产总裁的动态终身学习系统…… 我们是:中国房地产总裁高端经营管理课程的研发者、创新者; 中国房地产总裁教育培训产业的开拓者、领导者; 全球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智慧的整合者,传播者。 七年一剑, 百年清华精神 铸就“中国房地产高端教育项目首选品牌” 房地产总裁的六大能力指标 : ☆ 房地产产业规律的敏锐判断能力 ☆ 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把控能力 ☆ 房地产公司治理的科学运作能力 ☆ 房地产资本运营的整合创新能力 ☆ 房地产品牌文化的塑造传承能力 ☆ 房地产卓越领导的自塑提升能力 教学体系——千锤百炼的二代课程 ● 公共基础篇: ◇ 《房地产经济学》《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经营管理概论》《房地产法律与宏观调控》等 8 门远程自修课程; ◇ 6 次月度沙龙与名人对话,一次年度专题峰会。 ● 核心专业篇:《房地产消费心理研究与项目定位》《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地产营销企划与管理》《房地产物业管理》《房地产公司战略运营与公司治理》《房地产公司组织构架与流程再造》《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房地产投融资管理》《房地产资本运营与金融创新》《房地产建筑文化与品牌塑造》《城市规划与社区文化》等十二门房地产经营管理必须课 ● 素质提升篇:《领导艺术》,《创新管理》,《决策博弈》,《知识管理》等房地产卓越 领导素质提升课程 “清华大学—房地产—教授会”——全球房地产高端教育资源整合中心 100 多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著名 高校的教授专家及业界精英。主授房地产产业形态研究,项目系统运营,公司科学治理,金融创新,品牌建设等三十门房地产精品课程。 2006 年度,教授会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清华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系列教程” 24 本;拍摄 VCD 教学片 100 余集。引进“香港模式”“美国模式”系列高端研修课程。作为总裁学员导师团,指导学员论文撰写答辩。“教授会”将致力全球房地产优质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研究创新工作。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清华房地产总裁商会”——中国房地产业创新的新生力量 2003年在海南博鳌成立,已有会员1800多人,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工商联最大的房地产团体分会。“商会”下设“金融投资委员会”“建筑工程委员会”“咨询顾问委员会”“教育与人才开发委员会”“法律事物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整体推动会员及其企业专业人才培养,终身学习平台建设,项目顾问及管理咨询,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项目投资与合作,国际投融资平台搭建等服务工作的开展。三年来,共促进跨班级,跨区域,跨行业合作300余项,深入100多个二三线城市进行区域招商合作,定期组织与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际财团的对话与交流—正在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进程的创新力量。 招生对象 房地产、建筑、装饰、装修企业总裁、副总裁及高级经理;房地产代理推广机构(经纪、企划、物业、评估、中介)高级经理;准备进军房地产界的企业经营者及高级管理者;政府计划、建设、开发、国土规划、房管等相关部门领导及高级管理者
C. 什么是企业管理,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企业管理的内容: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2、组织管理 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4、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5、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7、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
建筑企业管理方法
1.1、为了规范建筑施工的各项审批程序,完善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
1.2、尽量杜绝施工过程中产生浪费,严肃处理施工过后存在工程质量的隐患。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建筑施工和建筑队。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此制度的制订;施工申请单位要进行材料和用工的监管,以及施工后质量的监管。
3.2、施工申请单位和建筑主管负责对其施工的质量进行验收,总经理负责此制度的核定。 、 4、细则
4.1、工程施工审批流程
4.1.1、各线、各部门对本线、本部门所要施工的工程进行立项,场长或者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的《施工申请》 ,交行政部审核,行政部再交总经理核定;
4.1.2、行政部根据总经理核定的《施工申请》,安排相关建筑施工人员到施工现场考察,考 察人员对施工项目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与工程预算书,将工程预算书交建筑主管初 审,建筑主管初审后交行政部审核,行政部审核后工程金额 3000 元(含人工)以下的,行政部直接转采购部采购原材料;工程金额超过3000 元及以上的交总经理核定,行政部再根据总经理核定后的工程预算书,让建筑主管写《材料请购单》,行政部签字后转采购部安排原材料的采购;
4.1.3、如需外包或者内包,都要在行政部的组织下签订《工程承包、承建合同》 ,经公司和工程承包方、承建方双方意向达成一致,双方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各执一份,《工程 承包、承建合同》上必须要有施工步骤、材料明细及质量要求。
4.2、原材料签收流程
4.2.1、建筑材料采购回来后,先把材料送到仓库,由仓管负责按照《采购单》或《材料请、购单》或《工程承包、承建合同》对比无误后再与送货单进行对照验收,包括数量的清点、立方数的测量、质量的初检,验收合格后仓管在送货单上签字,以防多送或少送;如果是不好搬运的材料,须要直接送到施工申请单位的工地上,仓管员可以同建筑主管一同到工地上,卸货后进行清点数量并验收。 建筑材料送到施工工地后,由施工申请单位负责人验收并签字;最后由建筑工程施工工头签字。
4.2.2、有些材料由建筑施工包工头负责采购,对这一块的材料的监管工作由施工所在地 、 的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前必须核对《工程承包、承建合同》上的材料明细。施工申请负 责人对包工头采购回来的材料,必须逐一清点核对验收其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验 收 OK 再在收货单上签名,并监督所采购的材料存放、保管以及用之于计划施工工程上。 如果有剩,须要告知行政部,以对剩余材料进行合理安排。
4.2.3、采购部采购回来的原材料,必须由建筑主管签收,建筑主管负责对来料的数量、质 量、颜色、质地、品种、规格、型号等进行全面的验收,各项指标 OK 建筑主管签字 PASS。
4.3、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管
4.3.1、建筑主管把好施工质量的第一关,建筑主管必须随时跟进施工工程的进度、质量, 必须保证工程的交期的同时,必须严格把关工程质量,按照国家建筑施工的相关标准进行 验收公正质量,绝对不允许“豆腐渣工程”“二道水工程”出现在公司。
4.3.2、申请施工使用单位和各线场长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施工过 程中,要随时跟进工程的进度,随时高度关注工程的质量,发现建筑队施工有违规操作、 偷工减料、欺瞒谎报等违规违纪行为时,必须立即上报行政部,并立即勒令其停止工程施工。
4.3.3、建筑主管和申请施工部门负责人都要尽到责任和义务,确保所购回的原材料完全用 、 之于预算的工程,并保证原材料不丢失、不挪用、不替换。
4.3.4、建筑施工完成后,建筑主管和申请施工部门负责人都要对该工程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 验收合格 OK 后,建筑主管和场长在工程验收单上签字。
4.3.5、如果施工工程的工期较长,则每周礼拜一承包方、承建方的负责人要按时将原材料 采购单、工程施工登记单(必须都要有建筑主管和申请施工部门负责人的签字)交行政部审 批,不得无故拖延、推迟审批时间,无故拖延、推迟一天,扣除工程款的 1%,以此类推。
4.3.6、在工程完工后 1—6 个月内,建筑主管和施工申请单位负责人要对该工程进行工程质 量的跟踪调查信息反馈,如发现有工程不合格的现象应该立即上报行政部,由行政部到现 场进行实地考察做出评估结论,如需返工,由行政部负责通知原工程施工人员进行返工, 并按照原定合同协议条款,按照合同条文承担责任或者按后 5.5 的内容进行处罚。
5、公司建筑队的管理细则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公司的资源,提高建筑队的管理水平,现做出如下的规定:
5.1、作息管理
每天早上 8:30 前,建筑主管必须到办公室行政部进行人员安排登记,主要有当天有 几人工作,每一位人员安排在那里工作,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有变动需打电话通知行政部,且第二天早上必须在登记本上更改变动情况。
5.2、工程项目的计划 建筑主管必须把每一项工程做好计划,主要包括设计和施工方案,计划材料明细,施工进度明细,施工总用工工时(包括大工、小工、电工等) 。
5.3、作业管理
每位工人必须完成当天建筑主管安排的最低工作量,必须准时上下班,请假必须经建 筑主管同意后方可离开,不能随意离开施工工地。建筑主管每天不能有超时超负荷强迫员 工加班,如果有加班必须上报行政部。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好安全措施,有安全隐患必须立 即排除,以确保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5.4 工程质量监管 验收同上 4.3 内容。
5.5 工程中违纪处理
5.5.1 出勤考勤方面:如果未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正常上下班,如果有提前 5 分下班者,一经发现记建筑主管批评一次(10 元)/人*人数;5 分钟至 30 分钟警告一次(20 元)/人* 人数;30 分钟以上记小过一次(50 元)/人*人数,且当天半天不给员工记任何工时。如 果是请假,则必须要有请假条,建筑主管必须要在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如果登记本上有出 勤,而实际上没有出勤或未在安排的工地上上班,则按大过一次(100 元)/人*人数,对 建筑主管进行处罚;如果上午上班而下午请假,建筑主管必须打电话告知行政部或者到办 公室的登记本上进行记录,否则按大过一次(100 元)/人*人数,如果当月考勤表上记有 上班,而实际该员工当天未上班,则按该员工的日薪双倍工资对建筑主管进行处罚。
5.5.2 工程进度方面:建筑主管必须跟进施工进度,计划必须要合理,并且要管理好施工工 时,必须同工程计划的总工时一致,如果超时太多,必须要写施工超时报告,如果未有正 当理由,跟据实际超工工时结合项目总工时,适当地进行处罚。
5.5.3 工程材料和质量方面:建筑主管必须管理好工程材料和质量,材料如果丢失,建筑主 管必须照材料的购买价进行赔偿;一旦有“豆腐渣工程”“二道水工程” 、 ,建筑主管必须承 担全面的责任;“豆腐渣工程”具体处罚以工程的总造价的 80%进行处罚, “二道水工程” 按返工费用的 100%进行处罚。
D. 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规模、领域、问题、需求
对建筑业现状的剖析及其未来的预测 建筑业分为“狭义建筑业”和“广义建筑业”,狭义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反映了建筑业整个经济活动空间。文中所谈的建筑业是狭义建筑业。其实,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这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及各项经济指标。各项数据表明,未来几年里—— 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铁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公路建设。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城市轨道建设。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在“十一五”规划中,未来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水运港口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港口建设相继开工,呈现出一片港口建设热潮,而且投资规模都以百亿元、千亿元人民币计算,水运港口建设方面逐渐呈现出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丰富等特点。据了解,未来5年,交通部将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加大对长江航道和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规模的水运港口建设,以及对现有码头泊位的大型化、专业化改造,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市场。 城市建设。首先,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房地产。近两年,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能源建设和能源调度工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未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在内的能源建设仍将持续,水、电、气等的能源调度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并继续投入。同时,“十一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大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增加和保障供应,以保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一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 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要想在时代舞台大显身手,还需要正视——
E. 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建筑业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所驱动。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影响,短期内建筑业增长有所放缓,但从长期看,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期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筑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受宏观调控、建材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建筑业成本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关注细分的铁路建设行业。中国经济总量庞大,行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国家从宏观总量层面实施经济调控,但对于那些总体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瓶颈行业,国家将会加大政策扶持。从目前看,我国铁路运输及铁路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将对公司利润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一、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02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675.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亿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亿元。
(1)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我们对1995年—2007年的GDP与建筑业的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高度相关,相关度达0.9985。回归分析显示,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4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建筑业总产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我们同样采用1995年—2007年的数据,以FAI作为解释变量,建筑业总产值为被解释量,两者的散点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89。回归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4.3亿元。
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是行业发展的具体驱动力量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征途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通常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要经历将近30年的建设时期才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处于建设中前期阶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据世界银行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通车里程,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即便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业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将计划投入3.8万亿人民币用于交通基建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73%。
(2)房地产建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据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两个点以上,同时增加1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需求3.2亿平方米。
预计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中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
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主要市场。
二、建筑业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季度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有升,增速为25.9%,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但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投资增速将会逐步放缓。1-4月,我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保持。我国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数据显示,“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有所降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通过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成本上升给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变数
(1)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10月份开始,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2月份以来,铁矿石涨价65%,建筑钢材价格较2007年涨幅明显。受雪灾的影响,我国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水泥产量为1.4亿吨,同比下降2.80%,供给的减少导致水泥价格的上涨。2008年,我国建筑原材料上涨的局面不断加剧,春节以来国内建筑材料的涨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去年同期增长8.2%,涨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创下三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2%,汽油、柴油、原煤价格分别上涨11.0%、11.8%、24.1%,能源价格涨幅突出。煤炭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 50%,铁矿石和煤炭构成了建筑钢材生产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使建筑材料价格涨幅不断增加。
(2)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建筑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劳动法》开始实施,增加了建筑企业用工的隐性成本。
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物价增长、通胀水平提高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3)建筑企业议价能力较低,成本上涨必将减少行业利润。
建筑企业施工总成本中原材料约占50%-60%,人工成本约占5%-10%,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对于建筑行业利润有很大影响。虽然目前开口合同在建筑行业占主流地位,建筑企业有一定的二次议价能力,但建筑业的上游建材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建筑业下游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生存在两者之间的建筑企业,其利润降低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铁路建设行业机会凸显
(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为发展重点。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借鉴美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发展的重点,而对铁路建设投资相对不足,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铁路运力明显不足。为了解决我国铁路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加大了铁路投资力度,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3.8万亿,比“十五”期间增长73%。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的投资预算为1.25万亿,相当于“十五”计划的四倍多。《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将新建17,000公里铁路线,包括7,000公里客运铁路专线;将8,000公里现有铁路升级提速;将15,000公里铁路线升级为电气化铁路;将国内高速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将国内铁路网络的营业总里程延长到90,000公里。
(三)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有所提高
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空前高涨,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2.75亿元,较2005年增长76.4%,2007年完成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高达1,772.1亿元,较2006年增长14.1%。
我国铁路投资规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长后,投资增速有所减缓。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2006-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12,500亿,年均投资2,500亿,当前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铁道部披露,今年我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虽然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有所减缓,但未来几年铁路投资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铁路投资资金不足的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局面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