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汉现在黄鹤楼是一座什么建筑
黄鹤楼位于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黄鹤楼建于三国时期,刚开始只是一座军事楼,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流逝,黄鹤楼逐渐演变成为了官商游玩的观赏楼,后来到了唐朝时期受到了大量文墨客的追捧。
其实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于黄鹤楼是非常喜爱的,我们最为熟知的应该就是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并且也是因为这样,黄鹤楼不仅只是武汉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它更是武汉这座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Ⅱ 黄鹤楼外观和建筑结构分别有什么特点
古代的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建筑楼阁建筑的典范之一~中国古人好临水登高远眺,像赣水边的滕王阁、洞庭边的岳阳楼。另外,这些楼阁为了更好地达到其雄伟、登临望远的效果,一般选择天然或者人工台地,成为“高台建筑”在秦汉乃至唐朝都是处理楼阁常用的手法之一~
黄鹤楼原来结构不可靠,依笔者的中国古建知识,大致认为他已经是古代殿阁结构
体系向明清“通柱”楼阁的过度形式,由于武昌楚地文化的影响,在北方抬梁式盛行的情况下,也有着南方“穿斗式”的影响~
以上内容笔者一己之见,以下内容则出自网络:
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Ⅲ 哪有武汉黄鹤楼的建筑结构图啊(急于做课件),望各位网友们帮忙
档案馆
Ⅳ 求黄鹤楼cad尺寸
http://www.si.net/viewthread.php?tid=2226641
Ⅳ 各位大神,有谁知道关于黄鹤楼建筑方面的细节吗和历史记录吗小弟不胜感激啊!!!!
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渺。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九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不好意思,我知道的就这些。
Ⅵ 黄鹤楼的历代建筑特点·详细点的~~急求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
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千古佳作黄鹤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
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
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
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
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是有一位名
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
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
要雄伟多了,
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
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
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
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
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
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
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
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
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
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
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
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
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
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
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Ⅶ 黄鹤楼主楼的结构有什么特征
黄鹤楼主楼的五层结构依次为:一层为大厅,有著名的《白云黄鹤图》,图上有仙人乘黄鹤离去的飘然景象。
二楼主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有题写于壁上的《黄鹤楼记》。
三楼大厅内是一组陶板瓷画,题名为《人文荟萃》,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
四楼是文化活动场所,陈列后来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之作。
五楼大厅内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由十幅壁画重彩画组成。
登顶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长江的浩瀚美丽,长江大桥将武昌和汉阳相连,屹立在对岸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整个城市的高大建筑和风景都展现在眼前。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巅,共4层,高29.7米。前楼后阁构成“白云黄鹤”,成为武汉的标志物。
Ⅷ 黄鹤楼景区内的建筑有哪些
在后来建成的黄鹤楼景区内,还有“鹅”碑亭、诗词碑廊、黄鹤归来铜雕、九九归鹤图浮雕和千禧吉祥钟等建筑。“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人们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我国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
词诗碑廊位于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通,根据真迹描摹镌刻。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这些特别的建筑和黄鹤楼主楼连成一体,将黄鹤楼景区打造得更加完美、动人。
1957年,我国在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千米的蛇山峰岭上。武汉是“百湖之市”,如果把长江、汉水、东湖、南湖以及星罗棋布的湖看成是连绵水域的话,城市陆地则是点缀在水面上的浮岛,武汉就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这个壮阔的水面上,有一条中脊显得格外突出。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这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武汉城区第一峰喻家山是龙头,在月湖里躺着的梅子山则是龙尾。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黄鹤楼的这种选址似乎透露出某种玄机。
Ⅸ 元代的黄鹤楼建筑布局是怎样
从保留下来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元代的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斗拱疏朗,飞檐大方,有两层,两边的亭轩呈对称形,主楼前是瞭望高台。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都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达到远近皆景、游憩皆宜的效果。
此外,因为元代帝王崇信宗教,为此,在1343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还命人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葬佛法物的佛塔。此塔又名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塔内上逐渐收缩,尺度越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看上去不大,但庄重持稳,具有浓厚的端庄美。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据记载,明清两代,此塔于黄鹤楼均立于蛇山旧城墙上,塔楼并存,相映成趣。在封闭的塔心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一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塔室内还发现一个瓶密封的铜宝瓶,摇动时瓶内沙沙作响,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内容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乘佛庇”。
由此可见,瓶内装的是“佛”的骨灰,此塔的密封室于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1394年10月13日,曾经被打开或进行过修复。后来,此宝塔成为黄鹤楼古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元以后,明代修建的黄鹤楼更是多灾多难,据史书记载,明时的黄鹤楼毁建7次,最早建于明洪武年间,最后建成崇祯时期,其楼阁的特点以清秀为主。
Ⅹ 黄鹤楼 楼楼楼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10月武汉市政府决定根据历史资料重建黄鹤楼,专家决定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新的的黄鹤楼。1985年6月落成,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新楼共五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整个楼体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
新黄鹤楼的楼层内外绘有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等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第二层是用大理石镌刻的《黄鹤楼记》,记述了楼的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此外还有“孙权筑城”、“周瑜设宴”等壁画。第三层大厅内是“绣画像”壁画,描绘了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白居易、陆游、岳飞等人的形像,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现在的黄鹤楼被改建为黄鹤楼公园,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占地约150亩。楼前牌坊上写"三楚一楼"四个大字,楼台基旁立有两座碑亭,石碑上记载着重建黄鹤楼的业绩与今人写的"重修黄鹤楼记"。
黄鹤楼,摄于1870年代2003年2月,黄鹤楼开始进行1985年重建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整修。此次整修主要是对楼顶的四块牌匾进行维修,在保持字迹不变的情况下对牌匾重新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