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设计 > 仿生建筑设计作业

仿生建筑设计作业

发布时间:2021-03-16 07:18:24

A. 立体构成仿生作业

1、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2、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什么是仿生建筑

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数十万年的衍变,形成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其进化而来的居住结构往往令人类叹为观止:蜂巢轻巧而牢固,蜘网精细而柔韧,鸟巢简单而功能齐全,水獭窝则秘密而安全……

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生物的奇妙构造给建筑设计无限的遐想和启迪。于是,仿生建筑诞生了。

仿生建筑是建筑设计师模仿自然生物的形态、构造而新创的一种新型建筑,这些建筑从外形到结构、功能都与某些生物有相似之处。

建筑师模仿王莲的叶脉结构,在跨度约100米的屋顶纵肋之间,设计了波纹形的横隔,形如网状,使建筑物大厅顶面结构牢度大大加强。

英国曾试制成功了一种蜂窝墙壁,中间填充着树脂和硬化剂合成的六角形泡沫状物质。这种墙壁不但大大减轻了整个建筑的重量,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使住宅变得冬暖夏凉。

建筑学家还从轻巧省料、牢固完全的观点出发,建造出一大批薄壳建筑。薄壳建筑常见于一些大跨度的体育馆、展览厅,根据精确计算和精心施工而成的薄壳屋顶,厚度虽然仅数厘米,却能承受风吹雨打,这都得归功于蛋壳的奇妙特性所给予的启迪。

蜘蛛网精妙绝伦的悬索结构引起了建筑师的高度兴趣。他们模仿蜘蛛网建造出大跨度桥梁和大跨度屋顶,利用建筑的几何形状和力学特性使得这些建筑轻巧而精美。

人们还根据洞穴建造出窑洞,模仿蛙囊造出充气建筑,蛛网演化出悬索大桥,蜂巢变化成网状钢梁……这是大自然给人的奇思妙想,而这些奇思妙想便是许多仿生建筑的生命所在。

C. 仿生设计经典案例

甲壳虫汽车
飞机
X用品
可口可乐瓶

D. 仿生建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摘要:自修复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修复的核心是物质补给和能量补给,其过程由生长活性因子来完成[5]。自修复混凝土是模仿动物的骨组织结构受创伤后的再生,恢复机理,采用修复胶粘剂和混凝土材料相复合的方法,对材料损伤破坏具有自修复和再生的功能,恢复甚至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关键词:自修复 混凝土

1 自修复混凝土的基本特征

自修复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4]。自修复的核心是物质补给和能量补给,其过程由生长活性因子来完成[5]。自修复混凝土是模仿动物的骨组织结构受创伤后的再生,恢复机理,采用修复胶粘剂和混凝土材料相复合的方法,对材料损伤破坏具有自修复和再生的功能,恢复甚至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据此,学者们设想具有自修复行为的智能材料模型为,在材料的基体中布有许多细小纤维的管道。管中装有可流动的物质——修复剂。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一旦材料基体开裂,则纤维随即裂开,其内装的修复剂流淌到开裂处,由化学作用自动实现粘合,从而抑制开裂修复材料。这可以提高开裂部分的强度,增强延性弯曲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性能[6]。若采用低模量的胶粘剂修复混凝土,则可以改善建筑结构的阻尼特性,以减轻地震的大风对建筑物的破坏;如果胶粘剂弹性模量较大,则可以恢复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不同凝固时间的胶粘剂可以用于对结构的弯曲进行控制。

自修复混凝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机敏混凝土。机敏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感知和修复性能的混凝土,是智能混凝土的初级阶段,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高级阶段[7]。由这种材料构建的混凝上结构出现裂纹和损伤后,如何利用自身的材料特性达到自修复、自钝化,对混凝土结构起到自防护的作用,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相继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可在自修复混凝土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信息科学的内容,如感知、识别和驱动控制等。从而达到适应环境、调节环境、材料结构和健康状况的自诊断和自修复等目的。使其具有多种完善的仿生功能,包括骨骼系统(基材)提供的承载能力,神经系统(传感网络)提供的检测和感知能力,肌肉系统(驱动元件)提供的康复能力,真正达到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智能一体化的境界[8]

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智能混凝土是材料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其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苏联科学家采用碳墨为导电组分制备了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八十年代末期,日本土木工程界的研究人员设想并着手开发构筑高智能结构的所谓“对混进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功能”的智能建筑材料。美国在1993年,由于有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办了与土木建筑有关的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的工厂。然而,正如前面所说,智能混凝土材料是具有若干个S行为的材料[9],即具有自我诊断功能(self-diagnosis)、自我调节功能(self-tuning)、自我恢复功能(self-recovery)、自我修复功能(self-repair)等多种功能的综合,缺一不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制备完善的智能混凝土材料是相当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

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虽然先后开展了智能仿生混凝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如相继出现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水泥基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屏蔽磁场和电磁波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损伤自诊断水泥基复合材料、自动调节环境温度、湿度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等。但是如何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纹和损伤进行及时、有效、快速的修复和愈合,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成熟的工艺技术,目前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研究混凝土裂纹的自防护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10],Abram发现混凝上试件在抗拉强度测试开裂后,将其放在户外8年,裂纹竟然愈合了,而且强度比先前提高了两倍。后来挪威学者Stefan Jacobsen的研究也表明,混凝土在冻融循环损伤后,将其放置在水中2~3个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了4~5%的恢复。在混凝土裂纹自防护问题上,国内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方法。研究者受生物界的启示,模仿动物的骨组织结构和受创伤后的再生、恢复机理,采用粘接材料和基材相复合的方法,使材料损伤破坏后具有自行修复和再生功能。在混凝土传统组分中复合特殊组分或者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网络系统,当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纹时,部分胶粘剂流出并深入裂缝,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日本学者J.-S.Ryu 和东京理工大学的Nobuaki Otsuki教授应用电化学技术对钢筋混凝土裂缝实施愈合作了一些研究[11],并取得了一定实验性成果。首先,他们在100×100×200mm混凝土试件上预制裂纹,可以是表面裂纹也可以是穿透裂纹,然后将带有预制裂纹的试件浸泡在0.1mol/L的MgC12或Mg(NO3)2溶液中,施加电流密度为0.5~1.0A/m2的直流电源。由于裂纹尖端附近存在更高的电流密度,电沉积先在裂纹尖端形成,裂纹尖端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最后可以达到完全钝化;然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约0.5~2mm的电沉积物。在通电的前两个星期内,裂纹闭合速度最快,4~8个星期后,裂缝几乎完全闭合,而且渗透率降低了。还有学者在混凝土中掺入特殊的活性无机料和有机化合物,依靠自身的进一步水化反应和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缓慢硬化的特性,使混凝土裂纹达到自修复、自钝化的目的。

九十年代初期,日本东北大学学者三桥博三[12]教授将内含胶粘剂的空心胶囊或玻璃纤维掺入混凝土材料中,分别用水玻璃、稀释水玻璃和环氧树脂作为修复剂,将其注入空心胶囊或空心玻璃纤维中,一旦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部分胶囊或空心纤维破裂,胶粘剂流出深入裂缝,胶粘剂可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他们的试验方法是:通过制作龄期为7天和28天的混凝土试件,来测试经不同修复剂修复开裂后,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恢复率。

日本学者沼尾达弥[13]还研究了自修复混凝土中的不同的纤维掺量、尺寸和不同的水灰比等因素对混凝土自修复产生的影响,直径为3mm~5mm,掺量 3%~5%的玻璃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差别不大。但是过多的掺入玻璃纤维,将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下降。不同水灰比对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低。

1994年,美国Illinois大学的Carolyn Dry教授将缩醛高分子溶液作为胶粘剂注入到玻璃空心纤维或者空心玻璃短管中并埋入到混凝土中,从而形成了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伤和裂纹时,管内或短管内装的修复剂流出渗入裂缝,由于化学作用使修复胶粘剂固结,从而抑制开裂,修复裂缝。修复后的混凝土试件经过三点弯曲实验发现,其强度比先前还有了较大提高,并且材料的延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3,6]。

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Illinois大学合作,提出了用充满修复胶粘剂的具有传感功能的装置来感知混凝土构件的开裂,并使其愈合的可能性,实现混凝土的自诊断、自修复[14]。

1996年,美国Illinois大学的ATRE实验室在混凝土桥面内预装有低模量的内含修复胶粘剂的修复管,混凝土产生横向收缩时,横向收缩应变使管破裂,修复胶粘剂从管中留出,填充愈合桥面的裂缝[15]。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用来修复桥面横向收缩引起的裂缝是可行的。由于修复胶粘剂弹性模量低,裂缝愈合区比未开裂前有更大的承受变形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Carolyn Dry教授还根据动物骨骼的结构和形成机理,尝试制备仿生混凝土材料[16]。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磷酸钙水泥(含有单聚物)为基体材料并在其中加入多孔的编织纤维网,在水泥水化和硬化过程中,多孔纤维释放出聚合反应引发剂,与单聚物聚合成高聚物,聚合反应留下的水分参与水泥水化。由此,在纤维网的表面形成大量有机及无机物质,它们互相穿插粘接,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是与动物骨骼结构相似的无机有机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其性能具有优异的强度及延性。而且,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裂纹或损伤,多孔有机纤维会释放高聚物,愈合裂纹或损伤。日本学者H.Hilalshi[17]和英国学者S.M.Bleay[18]分别在1998、2001年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混凝上裂纹的自防护问题。

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对它的自诊断、自适应功能的研究上,对于自修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的智能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1997年,他们研究了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丝)和液芯光纤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损伤进行自诊断、自修复的方法。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分析,采用E44和E51的环氧树脂,做了初步的试验:在混凝土中埋入形状记忆合金和液芯光纤,光纤的出射光由光敏管接受,当损伤发生时,由液芯光纤组成的自诊断、自修复网络使胶液流入损伤处,同时局部激励损伤处的SMA短纤维,产生局部压应力,使损伤处的液芯光纤断裂,胶液流出,对损伤处进行自修复[19],而且当液芯光纤内所含的胶粘剂流到损伤处后,SMA激励时所产生得热量,将大大提高固化的质量,使得自修复完成得更好。

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红[20]提出了利用空心光纤来实现智能结构的自诊断、自修复。该文首创了用于智能结构的空心光纤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此外,还设计了埋入空心光纤的复合材料诊断与修复系统用于检测复合材料损伤程度与位置以及对损伤处进行自修复等。在复合材料中,还埋入了形状记忆合金(SMA)丝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安全和可靠性。研究的对象是纸蜂窝和树脂基两种复合材料,利用空心光纤注胶的方法进行了复合材料自修复的研究。实验表明,修复后的纸蜂窝复合材料完全达到正常材料的使用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完全破坏的情况下,经修复后,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得到很大的恢复。

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的仿生自诊断和自修复智能混凝土是模仿生物对创伤的感知和生物组织对创伤部位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传统组分中复合特殊组分即所谓的第六组分,如仿生传感器、含胶粘剂的液芯纤维等,使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诊断、自愈合网络系统。当混凝土材料内部出现损伤时,仿生传感器可以及时诊断预警,当内部出现微裂纹时,部分液芯纤维破裂,胶粘剂流出深入裂缝,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恢复并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该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可实现对混凝土材料的能动诊断、实时监测和及时修复,以超前意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延长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寿命[8]。

E. 什么是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有哪些

仿生建筑就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那么,在我们所熟知的建筑中,都有哪些是属于仿生建筑呢?一起来看看吧。

仿生建筑之台北101,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不陌生的,但是你知道它是仿照什么样的生物吗?事实上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竹子,它寓意着学习和成长。在晚上的时候,它的周围都是绿色的灯光,再加上建筑是一节一节升高的状态,所以在晚上看的时候就更像竹子了。

F. 立体构成仿生作业怎么做

你就做一个就行了 用泡沫胶粘 有立体感 我就是这么做的 效果还行。。。 努力啊

G. 介绍一个仿生设计的作品,分析一下设计的理念和设计的优缺点,字数300字。

来个蝙蝠的。。雷达
工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 雷达
差别在于它们各自占据的频率和波长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 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优点
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
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来自网络,Lz自己再慢慢筛选吖~

H. 建筑中的仿生学例子有哪些

建筑仿生学的表现与应用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城市环境仿生,使用功能仿生,建筑形式仿生,组织结构仿生。 当然,往往会出现综合性的仿生应用, 形成一种城市与建筑的仿生整体。 ===在城市环境仿生方面==== 早在1853年时,巴黎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思曼(G.E. Haussmann) 为了执行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的巴黎建设计划, 曾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它不仅要表示对帝国首都的赞美, 而且要在城市结构功能上进行改善,使城市交通、环境绿化、 居住水平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他的巴黎改建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模拟了人的生态系统而进行规划 设计的。例如当时在巴黎东、西郊规划建设的两座森林公园, 东郊维星斯公园和西郊布伦公园的巨大绿化面积, 就象征着人的两肺,环形绿化带与赛纳河就象是人的呼吸管道, 这样就使新鲜空气可以输入城市的各个区域。 市区内环形和放射的各种主干与次要道路网就象是人的血管系统, 使血流能够循环畅通。这种城市环境仿生思想, 不仅在当时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决了困扰巴黎的城市交通与环境美化问题, 使巴黎在世界上成为城市改建的成功范例, 而且城市环境仿生理论今后仍然值得借鉴和完善。 1950年,法国建筑师勒· 科布西埃在设计法国孚日山区的朗香圣母院期 间,一枚蟹壳给了他无穷灵感。 他选择了与以往任何设计作品都不同的屋顶 样式。该屋顶各边都像壳一样向上弯曲, 在壳易碎的超薄材料里蕴藏着自然 力和坚韧性。 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设计的德国不莱梅的高层公寓(1958— 1962)的平面就是仿自蝴蝶的原型, 他把建筑的服务部分与卧室部分比作蝶身与翅膀, 不仅造成内部空间布局新颖,而且也使建筑的造型变得更为丰富。 又如勒·柯布西耶在1950— 1955年间设计建造的法国朗香教堂的平面就是模拟人的耳朵, 象征着上帝可以倾听信徒的祈祷。正是因其平面具有超现实的功能, 以致在造型上也相应获得了奇异神秘的效果。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如1960—1963年夏朗( Hans Scharoun) 在柏林设计建造的爱乐音乐厅内部空间则是仿自乐器内部空间共鸣的 效果而建造了这一复杂奇特的形体。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一座新陈代谢 派的著名作品,它的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 设计了一个个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 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或减少。

I. 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说明其特点和作用

未来也许会出现像蜂巢形一样的仿生建筑。

特点就是坚固,不怕地震。

阅读全文

与仿生建筑设计作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