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台湾排名第一的建筑设计谁家
1. 夏铸九教授:耶鲁大学建筑硕士(1975)、哈佛大学都市设计硕士(1977)、
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博士(1987),目前任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
兼所长。
2. 李祖原先生: 台湾著名建筑师。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硕士。
致力于研究有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他主持设计的“台北101”是目前
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
3. 林镇鲲先生:台湾建筑大师。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学群建筑研究所硕士,日本一级建筑师,
台湾执业建筑师。曾任日本三上建筑事物所设计主任/台湾刘祥宏建筑师事务所
副所长/台湾林镇鲲建筑师事务所所长至今。现任上海林镇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
㈡ 台湾大学建筑学排名
大家都知道,建筑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建筑学又是艺术专业留学的热门。所以,今天美行思远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筑学专业世界大学排名。
1、麻省理工学院(MIT)
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任系主任魏尔受到的是巴黎工艺美院的传统建筑教育,所以MIT建筑系在成立最初也是以这个体系为基础。到了20世纪学校才逐渐转型,开始作为现代建筑的引领者被为大家所知。
2.伦敦大学学院(UCL)
伦敦大学学院的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则是伦敦大学学院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2017年QS建筑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建筑学院。
3.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荷兰国内和国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其化学工程,土木建筑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Aula建于1964年,由荷兰建筑师Jacob Bakema于设计。设计上Aula可以被认为是当时粗犷主义混凝土建筑风格的代表。
4.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作为该校的重要教学特点之一,自一百五十多年前学院创立至今经过一代代教授们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在各个方向上保持着活跃的探索的系统。其著名的“表皮”理论(Bekleingstheorie)经由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的进一步演绎,在上个世界末的几十年里再一次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5.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成立于1996,是曼彻斯特大学与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一项创新协作。由两所学校超过一百年教学经验的建筑系联合产生的,英国最大的一所建筑学校。
6.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在1874年开始了哈佛大学的第一堂建筑课,而真正的建筑系则在1913年成立,后来直到1936年才以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三大专业组建了设计学院,转年由格罗皮乌斯执教,并陆续培养出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保罗鲁道夫、桢文彦等众多杰出的建筑师。
7.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建筑系旨在成为区域杰出的建筑设计、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中心。在设计技术方面,建筑系的研究重点是可持续建筑、建筑环境与设计计算;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方面,则是侧重亚洲建筑的传统与现代研究;在城市研究方面,着重亚洲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的高密度发展,目标是开发高容量的模型,以应付高速城市化的需求。
8.香港大学(HKU)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于1950年创立。建筑学士学位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建筑技术与知识,为日后继续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及其他硕士课程,如城市规划、园境规划及建筑文物保护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9.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至今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前三十年以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先生提倡的建筑“体形环境论”为特色,后三十年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的 “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建筑教育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始终引领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
10.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系成立于1881年,身处曼哈顿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都会自然地在现代城市规划相关的领域有着先天优势。师资方面也能够时常引进年轻的纽约新锐建筑师。最著名的教授有老牌评论家弗兰姆普敦,仍在进行活跃的建筑实践活动的史蒂文霍尔、弗兰克盖里,新生代的建筑师格雷戈林等等。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建筑学专业世界大学排名的介绍,对建筑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留学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顾问。
阅读此文章的人还阅读了...
㈢ 请问台湾都有哪些建筑设计院
你说的设计院吗?是大陆传统说的公司吗?一般台湾设计院都是以建筑师本人命名!
有名的有:季裕棠、登琨艳、李玮珉、史南桥、邱德光、李祖原、林镇鲲、修泽兰、陈其宽等建筑师事务所
如果是说建筑设计学院的话:
成功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这几个学校是老字号
前三注重实践理论,後二注重设计美感
後来逐渐多了,
联合大学 金门大学
文化大学 建筑及都市设计学系
中华大学 建筑都市计画系(建筑设计组)
技职院校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建筑系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建筑系
朝阳科技大学 建筑系
正修科技大学 建筑与室内设计系建筑设计组
高苑科技大学 建筑系建筑设计组
中国科技大学 建筑系
中华科技大学 建筑系建筑科技组(台北校本部)
永达技术学院 建筑系
兰阳技术学院 建筑系
华夏技术学院 建筑系
㈣ 请问台湾101大楼是谁设计的
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新建工程简介
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新建工程是台北市政府第一个B.O.T兴建方案,也是国内建筑界有史以来最大之工程标,目前正兴建中,为未来「台湾第一」高楼,故甚受国内外媒体所关注,为我国工程界之最大盛事。
本工程主体由日商株式会社熊谷组、华熊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荣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及 大友为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所组成之KTRT联合承揽团队所承造
业主为台北国际金融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为"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结构设计为永峻工程顾问公司,设备设计为大陆设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工程顾问为美国Turner International。
整栋大楼造型呈向上开展之花开富贵状,其涵义象徵生生不息,大楼建筑以内斜瞭望台的意念出发,配合高科技省能透明的玻璃材料及创新的照明设计,日间大楼将呈现清澈优雅的透明体,夜晚又成为台北市的希望之光,它将幻化出台北市新的天际线,将台北市之空间重组,彻底架构出「台北新天空」的观念。
本工程完工後将成为台北市的新地标,因其设计规划有称之为「都市街道(Urban Street)」的挑高弧形购物街、多功能社交空间「阳光广场(Social Plaza)」以及顶楼提供空中瞭望的「未来之窗」,届时它势必将架构出全新的台北都市生活网。
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世界最快速的电梯,39秒就可以抵达位於89楼之瞭望台「未来之窗」,届时台北市民将拥有一座最现代化的休闲购物中心,台北市的天空也即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本工程由拥有最优异技术及团队能力世界第一的KTRT联合承揽团队所承建,这项工程必将创造历史,成为台北第一、台湾第一之划时代建物代表。
基地面积:
总楼地板面积:
购物中心:
办公大楼:
停车位:
用途规划: 9,159坪
约108,210坪
约22,600坪
约60,000坪
汽车1858辆 / 机车3045辆
89F&91F观景台
86F&88F观景餐厅
85F 商务联谊会
7F~84F 顶级出租办公室
5F~6F 健身中心
B1~4F 购物中心
B5~B2 停车场
● 大楼设计阶段邀集国内外专业顾问对风力级地震力影响做最严谨的审查,以确保最高标准的结构安全。
● Taipei 101在结构设计上实际可承受2500年一遇之大地震,在抗风设计上则可承受相当於17级每秒60公尺以上之强烈台风。
● 利用800吨抗风制震重球-风阻尼器,自行调整移动方向及振幅,遇风力或地震时可降低大楼摇晃程度。
结构巨型化:将每八层建构为一组自主构成的空间,使超高层大楼的结构有如一栋十一层组合建筑,零灾害安全巨型结构,提供最大稳定度
巨柱周边化:巨型结构(MEGA STRUCTURE)设计,以八大巨型钢骨钢筋混凝土柱为骨干,围绕周边、构筑楼层,兼具强度及劲度,提供最稳固的楼体
材料高强化:采用远超过一般建筑要求之High Strength一万磅高性能混凝土,强化建筑结构
本大楼结构系由混凝土楼版与钢梁藉由剪力钉连结及混凝土与钢承钣之复合作用组成之钢骨构架。
垂直荷重经由柱群垂直传递,在服务核心,共有16支柱分别位於东西及南北向各四轴线相交处,这些柱为箱型钢柱且为了增加劲度而在低层部分内灌混凝土。
在大楼之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二支巨柱,二支次巨柱以及二支角柱一直到26楼。其中巨柱及次巨柱均为箱型钢柱,为增加大楼劲度,在钢柱
内灌10,000psi混凝土直至62层高。 柱宽(平行大楼表面方向)受大楼表面之标准玻璃帷幕尺寸限制,柱深(深入楼版空间方向)则逐段退缩,低层处放大以增加抗倾倒劲度,而高层处尺寸缩减以减少对楼层使用空间之影响。
26楼以上在大楼每侧仅有二支巨柱直通向上,周边则为由刚接之柱梁构架沿大楼表面所组成,每八楼一模组之斜面韧性抗弯矩构架。在每模组底部之退缩楼层,重力荷重系由在韧性抗弯矩构架面上之一楼层高桁架结构传递至巨柱。
㈤ 台湾3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的名字
1. 夏铸九教授:耶鲁大学建筑硕士(1975)、哈佛大学都市设计硕士(1977)、
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专博士(1987),目属前任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
兼所长。
2. 李祖原先生: 台湾著名建筑师。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硕士。
致力于研究有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他主持设计的“台北101”是目前
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
3. 林镇鲲先生:台湾建筑大师。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学群建筑研究所硕士,日本一级建筑师,
台湾执业建筑师。曾任日本三上建筑事物所设计主任/台湾刘祥宏建筑师事务所
副所长/台湾林镇鲲建筑师事务所所长至今。现任上海林镇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
㈥ 台湾维冠大楼建筑设计师是谁
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现已初具规模,很快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与专421米的金茂中心和492米的环属球金融中心三足鼎立,形成上海乃至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群体制高点。这座巨塔的设计师、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Arthur Gensler)说:这是开展这样的项目的一个极棒的时间。
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Arthur Gensler)
㈦ 台湾著名建筑师都有谁
在台湾建筑师是很严肃的职业称呼,只有通过高等专技考试(等级相当於公务员高等考试),注册,加入公会後,才能称建筑师。没通过考试的,只能自称建筑设计师。楼上列的几乎都是不是台湾所称的建筑师,而是室内设计师,兼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台湾著名的建筑师,在文化建筑设计方面,有姚仁喜。在社会设计方面,有黄声远,谢英俊。在商业建筑方面,则有李祖原。在公共建筑方面,有潘冀等。所谓著名,多半指知名度。但知名并不代表成就,如藉事件创造知名度的新锐建筑师则不胜其数。
㈧ 台湾建筑有什么特色
台湾建筑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七个文化类型:
1.史前建筑(西元7,000-500)、2.南岛建筑(7,000-1970s )、3.荷西建筑(1622-1670)、4.汉式建筑(1640s-1950s )、5.西式建筑(1860s-2000s)、6.日式建筑(1895-1950s)、7.现代建筑(1990s- )。
「南岛建筑」即是由台湾南岛语族族群所兴建的建筑。其建筑有浮脚楼、土台屋、海岸浮脚楼及船屋四大类。台湾原住民族的建筑文化特徵与南岛语族的其它地区类似,但是似未营建海岸浮脚楼及船屋。
在高山族中,除了鲁凯与北排湾、赛夏与泰雅族之外,其余各族拥有不同的建筑文化。多数族群采取集村方式,居址自高山台地、山坡地、河阶台地到平原,相当多样。在各族中,以达悟族人兼有地下式(主屋)、地面或半地下式(高屋)及浮脚楼式(凉亭)三种建筑类型,最有利於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族人的生活行为;以及鲁凯与北排湾族以石板为主要建材最具特色。其余的多为以竹、木、卵石、石块为建材,住屋采地面式或浅穴式,谷仓及会所则为浮脚楼式。
台湾的平埔族群的聚落多采小集村分布,并且定期性的迁移居址。平埔族群的建筑,以大肚溪为界,以北多为浮脚楼式建筑,以南者之住屋多为土台式建筑,其禾间(即俗称之谷仓)则仍采浮脚楼式建筑。无论是浮脚楼式或土台式,其屋身及屋顶均以竹木为建材。最具特色之处在於许多族群住屋采外斜式墙身,其形式令人联想到船舷,或许与平埔族群之文化根源或文化传播习性有关。
「荷西建筑」有城堡(castle)、堡垒(fortress)、街市、公共设施、商馆、住宅、教堂(修道院)、营舍及学校等。其中由荷人所兴建的重要建筑有以下各种:澎湖风柜尾荷兰城堡(1622-23, Pescadores)、一鲲身热兰遮城(1624-43, Orange, Zeelandia)、一鲲身热兰遮市镇(1628-, zeelandia 大员市镇)、一鲲身乌特勒支堡(1635-40, Redoubt Utrecht )、北线尾岛海堡(1627, 31-32, Zeeburg)、赤崁普罗民遮市镇(1625-, Provintia)、赤崁普罗民遮城(-, 55, Provintia)、魍港菲力辛根堡(1636, 46-48, Vlissingen)、淡水安东尼欧堡(1644, Anthonio)、淡水华工街市(Tansay Cinees Quartier)。由西班牙人始建、荷人改建并重新命名者有:鸡笼圣萨尔瓦多城(1626, San. Salvador ,后荷人改称之为鸡笼北荷兰城(Noordholland Fort))、社寮岛圣米样堡))、社寮岛圣安东堡( 1634, San Anton ( La Retirada ),后荷人改称之为罗士腾堡( Rustenburgh ))、社寮岛圣路易司( 1626, San Luis )圆堡( koevo, cubo ),后荷人改称之为艾尔腾堡( Eltenburgh )、淡水圣多明哥城( 1628, Santo. Domingo ),后荷人於其附近新建安东尼欧堡( 1644, Anthonio Fort )、鸡笼包里市街( Parian )、鸡笼圣萨尔瓦多街( San. Salvador )。
在历经 350 多年之后,荷西殖民建筑除了城堡( castle )、堡垒( fortress )、街市之外,其余者多已遭改建或损毁。目前尚存者以淡水安东尼欧堡( Anthonio Fort )最为完整,而澎湖风柜尾蛇头山城堡( Pescadores )、热兰遮城( Zeelandia )及普罗民遮城( Provintia )则仅部分存在。
台湾的汉人社会以福佬人及客家人两大支为主,两者在建筑文化上并无明显的差异,所移殖来台的建筑式样,均属於闽粤一带的风格,并因应台湾特有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运用本地的建材,以及平埔族人的部分营建技术,建立了台湾的汉式建筑,此种建筑式样持续到 1950 年代以后才完全被近现代建筑所取代。
汉人来台主要是移民及定居,因而建筑物涵盖官民的各种类型,其中以厝、店及庙为主。由於汉人在早期透过伦常、风水、鬼神、禁忌等观念建立一套刚性的形式、空间及营建体系,致使其主要的建筑类型已发展出固定的模式,无论居住在何处,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即营建出形貌类似的建筑,至多在细节上略有不同。汉人来台之后,同样地运用其模式来兴建建筑物。一般而言,台湾汉式建筑具有对称的配置、注重空间位阶、封闭式的院落、斜屋顶、以土木砖瓦石为建材组砌而成等特徵。
西元 1858 年「天津条约」后,台湾城(安平)、沪尾、鸡笼、打狗开港通商,随后英、西、德、法等国之税务司署人员、领事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医生等),以及其他洋商、传教士,甚至於自然科学学者、冒险家、旅行家、摄影家等洋人陆续进入台湾。此外,受到西方工业革命后科技长足发展的影响,地方官也延聘外国专家来台协助营建相关设施。在这个时期,共有以下各种近代西式建筑: (1) 洋关与领事馆的建筑; (2) 洋行、传教士的住宅、学校、礼拜堂、医院、坟茔; (3) 本地富绅番仔楼; (4) 洋务运动的建设: (a) 交通建设:道路交通、航运、邮政、电报、铁路, (b) 产业建设:煤矿、油矿、金矿、樟脑、硫磺、盐业, (c) 军械机器建设:军装机器局, (d) 教育建设:西学堂、电报学堂, (e) 国防建设:近代西式炮台。其中之住宅及办公厅舍多采阳台殖民地式样( Colonial Verandah Style, Bungalow )。
西元 1895 年日本治台之后,原居住於台湾的一部分洋人持续地兴建西式建筑,另方面,日本政府及民间引进了另一波的西式建筑。日本於明治维新之后,派遣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另方面聘请英国建筑师 Josiah Conder 等至日本以历史主义为基础教授欧洲建筑史,其学生辰野今吾得其真传,辰野氏的一部分学生,如:野村一郎、长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井手薰等人,加上栗山俊一、松?崎万长、近藤十郎、铃置良一等优秀的建筑技师来台,因而将欧洲建筑风潮引入台湾,如: (1) 新古典式样:如台湾总督府博物馆; (2) 历史主义:如台湾总督官邸及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 (3) 近代西式风格:如北投温泉公共浴场等; (3) 汉和洋混合风格:如大溪店仔厝; (5) 装饰主义:如台南警察署等; (5) 近代建筑中的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 Art Nouveau :如台北公会堂等。
西元 1945 年,国民政府来台,此时的西式建筑因强调创造性,在式样上快速转变,而屡见新形式,在美国文化影响下,自中国迁台的建筑师们及其后的建筑师将国际式样( International Style )、地域主义式样、后现代建筑( Post-modernism )式样、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 )式样等引入台湾。
自日本统治台湾之后,基於统治、居住环境品质、产业开发及移民等需求,在全台各地展开建设工作,数量及种类均很多。当时来台的建筑技师们除了引进了近代西式建筑风格之外,另外也兴建了许多日本本土所习见的建筑式样,较常见者有: (1) 雨淋板式:具备有木作、以长条木板为墙身、低干阑、褟褟米及木框糊纸隔间等特徵,雨淋板式建筑源自於欧洲,日本系自美国引进,运用於其国内,随后再引入台湾,成为许多官舍的建筑形式,如:梅屋敷、宜兰厅长官舍、角板山薰风阁、澎湖厅长官舍、草山御宾馆及麻豆总爷糖厂招待所等。 (2) 木作或混凝土作仿宋式:以日本国内常见、源自於宋《营造法式》的形制而有的形式,有木作或混凝土作,如:曹洞宗两大本山别院、临济宗护国禅寺及北投铁真院等。 (3) 和汉混用及改良式:为改变自汉式的和风建筑,如:大溪武德殿、台南武德殿。 (4) 神道教式:如桃园神社。 (5) 帝冠式样及兴亚式样:「帝冠式」为於西式古典建筑的屋身上添加日式屋顶,「兴亚式」为於现代建筑的屋身上添加日本屋顶,如:澎湖厅舍、高雄市驿所及高雄驿等。
1945 年之后,国民政府来台,迁台及少数的本地的建筑师们除了沿续西式建筑风格之外,也因民族主义的影响自行地或在政府推动下,以西式方法及现代建材兴建宫殿式样或台湾汉式的建筑,如:台北圆山大饭店、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指南宫凌霄宝殿、台中孔庙、高雄孔庙及高雄佛光山等;少数的建筑师则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如同日治时期的「帝冠式」或「兴亚式」般,试图设计出既实用,又具有中国风味的建筑物,如:科学教育馆、孙逸仙纪念馆及善导寺慈恩大楼等。这类建筑多见於政府或宗教建筑,对於民间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1980 年代,因本土认同感的追求,本地的建筑师开始尝试以西式建筑为主体,将台湾历史建筑元素添加於形式或空间上,由於唤起了共同记忆,而受到社会的瞩目。如:澎湖青年活动中心、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大安国宅及新竹县立文化中心等。
1990 年代以后,由於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以地方自然及文化为主体的建筑设计逐渐地受到瞩目。稍后,许多强调本土文化风格的大型文化性建筑的兴建也依次展开,如传统艺术中心)、台湾历史博物馆。
充实历史文化内涵,为创造自有风格的基础,自 1990 年代以后,接受完整教育的台湾年青建筑师,逐渐扬弃抄袭西方及日本式样,接受本土文化的洗礼,开始建构出台湾现代建筑的风格。
㈨ 中国台湾著名建筑师顶尖建筑设计师中国台湾建筑大师有哪些
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别的地方的建筑大师都是有好多的
㈩ 台湾十大建筑设计院十大建筑设计公司台湾十大室内装饰设计公司
找北京这边的大型设计公司吧,比如共振设计,十大设计公司之一。共振设计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版的团队均毕权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英国圣马丁设计学院等国际知名设计学院,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卓越的专业技巧给客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