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查看公司交的社保
有权利。因为员工的社保就是公司缴纳的,公司在给员工办理保险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员工的信息了,因此也就了解了员工的社保信息。
公司查询社保信息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至公司人事部查看详细缴交明细;
2、可至当地社保局查询;
3、可打当地社保免费咨询电话,输入身份证号码、电脑号查询;
4、可登录当地社会保障网上,输入身份证号码、电脑号查询
5、公司系统可查询所有险种的明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② 进公司交的社保是什么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公司买社保你一定要买,如果你离职,原公司会给你把社保关系办理转出手续的,你拿着这些社保转出手续到下一家公司,下一家的人事部自然会问你的社保关系的相关情况的。下家公司会给你办理有关续交社保关系的。
首先社保是唯一的,是和你的身份证绑定的,同时也和你的单位绑定,以前的单位会给你一个社保卡,去新单位了,新单位会给你办新的社保卡,旧的就自动停止缴纳了,你到新单位要问你们的财务有没有给你缴纳,没有缴纳就查不到你的社保,明白吧,社保是你工作地的所属市的社保局管理,可以打12580查一下,然后爆你的身份证号,让他帮你查一下,一般进单位6个月就能查到。
查到后要去领卡,旧的社保需要拿到新卡后办理转移,把你以前的转移到新卡里面。
③ 给公司交社保要带什么东西
如果自己新开户,持身份证就可以申请。
如果以前有单位,但现在持身份证到社保局开通个人窗口缴纳养老和医疗。
④ 个人在公司交社保需要什么材料
社保费缴费单位登记(单位、个体户适用)
一、缴费单位登记范围
依照有关
法律
、法规、规章,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
注:之前已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了社保登记的缴费单位无需再到地税局办理缴费登记。
二、所需资料(复印件须用A4纸复印、加盖公章或签名。)
1、《社保缴费登记表(单位适用)》;
2、《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工商户须提供);
3、参保人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明原件
4、
其他资料在办理税务登记时提供。
三、办事流程
办事步骤
第一步:备齐资料,办理税务登记
办事地点:地税服务厅
第二步:办理缴费登记
办事地点:地税服务厅
第三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
办事地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咨询电话:12333)
四、所需时限:半小时
五、办理须知
1、从事生产经营的缴费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非生产经营性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
2、缴费单位在办理缴费登记后、首次缴费申报前应到地税服务厅办理每一位缴费个人的基础资料明细登记。
3、缴费单位应于每月1~15日申报缴费。
4、扣缴社保费与扣税为同一账户,缴费单位每月申报前须保证银行存款足额扣缴相关税费。
5、办理登记后,缴费单位必须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开设扣税(费)账号,并与银行签订《委托银行扣缴税(费)协议书》(可到地税服务厅领取或地税局网站下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报送到地税服务厅,否则无法通过扣税(费)账户扣缴有关税费。
6、缴费单位在办税服务厅办理缴费登记后,应于10个工作日之后可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
六、咨询途径
社保局12333
地税局12366-2
⑤ 社保公司交的钱什么用
我一个一个保险跟你说吧
1、首先是养老:个人交的在你个人账户上,公司缴纳的属于国家统筹,你如果只交一年,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只能拿回你个人交的部分,没有其他的东西。如果你能交满15年,那么你退休以后就可以按照国家政策领取养老保险,绝对是对于你个人缴纳的部分的。
2、然后说医疗:医疗的话,应该能拿到一张医保卡。医保卡里有个人账户的钱。你自己缴纳的钱肯定都在你个帐上,公司缴纳的,也有小部分在你的个帐里面。你生病的时候,看门诊什么的就可以用你卡里的个帐上的钱。生大病住院什么的,也可以报销大部分,所以是一个比较有用的保险。医保的话,你在缴纳的时候,是可以用医保卡的,等你不缴纳了,又不能用了,如果你能缴纳满15年,那么你退休后,就算不缴纳,个帐上也会打钱给你,还像你在缴纳的时候一样享受待遇。
3、失业:失业保险的话,如果你是农村户口,那么你个人是不缴纳的,公司在给你缴纳。城镇户口的话,个人也缴纳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公司开除你了,那么你就可以去每月领取失业保险,各地金额不一样,一般就是比最低保障工资低一点。农村户口只能拿城镇户口的一半。
4、生育:个人不缴纳。公司为你缴纳。如果你在缴纳生育保险,你生孩子了,享受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
5、工伤:个人不缴纳。公司为你缴纳。如果在参保,发生工伤,公司可以去工伤保险那边报销你发生工伤的费用
说了这么多,希望你更加了解国家社保政策
我觉得缴纳社保对个人来说还是很好的一份保障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