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一个公司辞职后社保会怎么处理
一、辞职之后社保怎么处理?
辞职后还在本地谋发展,不仅生活很方便,社保处理起来也非常轻松。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一般都是在每月15号给员工缴纳社保。所以,如果我们要辞职,也要等到当月15号以后,等公司交完这个月的社保,然后在下个月的15号前找到工作。这样下家公司就会把下个月的社保也给你缴上,就不会出现断缴。
我们只需要记住社保账号和公积金账号,到下家公司以后交给新公司经办人员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社保账号就是你的身份证号,公积金账号可以到各地公积金平台官网上找“查询业务”下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找到。
如果我们辞职换工作后不在原城市了,比如从上海到北京,那我们就得进行社保转移了。
首先,要注意的是,五险一金中只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可以转移。转移流程也很简单:
首先带上身份证和复印件到上海社保局办理两个证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等北京的公司给自己缴纳了一个月的社保以后,带着这两个社保证明去北京最近的社保局办理社保关系转入,只需要填写两个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后面的事情就不用我们操心了。
至于公积金,我们辞职的时候原单位就办理了“减员封存”,我们不用操心,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接入了公积金接续平台,我们在上海不用做什么,到北京以后,带着身份证和复印件,找到最近的公积金服务网点,填写《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申请表》之后,就不用操心了。一个月不到,你就会收到办理完成的通知了。
如果辞完职不打算马上找工作或者某些原因没法一下子找到工作,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社保交起来。
在这个期间,很多地方都允许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继续缴纳职工社保。但要注意的是,“自由职业者”只能参保职工社保里面的两险:职工养老和职工医保。其他生育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都不能参保。而且参与的职工养老企业负担部分要自己出,参与的职工医保缴费基数只能按照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纳,缴费比率也只能是在职职工的70%。
如果我们不能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去社保局缴纳,还可以在网上找一家靠谱的社保代缴机构进行缴纳。机构可以给你全部都缴纳,但得花手续费,每个月平均50左右。当然,所有公司要负担的钱都是你自己出。好处是能缴纳五险一金,保障全面。
二、离职以后,社保账户不会清零,个人账户中的钱不会变。
1 .职工养老账户
个人养老账户不会清零。断缴期间,账户正常计息。个人账户的金额不会清零,社保采用累计缴费的模式。
2 .职工养老缴费年限。
以前已缴费的年限不会作废,也是按累计计算。
3.职工医保个人账户。
上面说了,“断缴期间的职工医保报销资格”会取消,也就是断缴期间不可报销。但账户余额依然可使用!
4.职工医保缴费年限。
这与职工养老缴费年限一样,按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5.失业保险缴费年限。
失业保险缴费年限也是累积计算的,不过他实际上累积的是失业保险的待遇,失业金领取月数。失业保险每缴费满一年就可以领取三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即使中断缴纳失业保险,未领取完得失业保险待遇,也可以在下次失业的时候继续领取。
失业保险的特点是失业保险待遇全部是统一的标准,不会因为你的缴费基数高低而不同。另外,退休后,失业保险的累计月数就作废了,不会对你的养老金造成任何增加。
㈡ 离职后,社保缴纳怎么办
离职后可以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缴纳社保。
一般包含养老和医疗两项,带上户口本、身份证、原单位离职证明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理失业登记,然后去户籍所在地的社保中心办理社保缴纳。如果是短期失业,不建议个人缴纳社保,社保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
等找到新单位,把身份证复印件及社保相关资料(如退工证明、劳动手册、养老保险手册)交给新单位人事,由他们去办理社保续缴手续,即把你的社保账户转入到该公司社保账户名下缴费即可。
(2)社保公司离职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离职后社保断缴影响:
1、买房买车
只有连续上满5年的社保才能参加摇号,买车和买房,这里的社保只包括五险。只要中间断一天,五年就要重新计算。
2、养老保险
多地缴存养老保险,却没有一个地方超过十年,要回户口地领:按照现行的规定,养老保险要在缴费最长且超过10年的地方办理退领取,若在几个地方缴费且没一个地方缴费超过10年,那么回户口所在地办理。
3、医疗保险
女性要缴够20年,男性缴够25年,退休才能享受终身。工伤保险即交即用。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只要在用之前缴够一年即可。
㈢ 请问一下如果从一个公司离职的话,原来的社保怎么办呢
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根据《社会保险法》第19条和第32条规定是可以转移的。其中养老保险跨省的转移办法详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省内的和同城的,按各省规定办。医疗保险的转移办法因今年7月1日起才能进行转移,具体办法不详,所以最好咨询当地社保局,他们的解释最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