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怀化市会同县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谢谢。
不好意思呀,只有关于房地产的,没有怀化的。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以下是相关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资料下载,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范文.doc
点击下载:全国重点城市住房市场2010年总结及2011年预测报告
点击下载:厦门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大体格式如下:
一、某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二、某地区商品住宅发展特征
三、某地区商品住宅供给和销售基本分析
(1) 商品住宅价格与销量分析
(2) 某地区商品住宅市场供求关系
四、某地区各区域住宅市场发展概况
五、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总结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业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并可带动建筑业、建材工业等诸多产业发展。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房地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提高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房产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房产市场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处于主体地位。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查相关政策
房地产业的增长不仅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拉动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我国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融资可以采用银行、信托、上市、基金等多种方式。但各种融资方式均有一定局限性,这也催生了一个新产业的繁荣—融资服务。包含银 行贷款、房地产信托、国内ipo 、境外ipo、借壳上市等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整体市场供应不足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中低端产品 更为明显。为更好地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对房地产做个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在指导原则上,政策调控将成为常态; 其次,在方法上,政府主导的分层“保障房”+市场化“商品住宅”的供应模式正在形成 ;此外,为配合以上模式的实施,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别和住建部签订 了《2011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地方政府首长问责机制已逐步构建成型。
2010年12月3日,住建部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 2011 年保障房建设的套数将达1000 万套,粗略估计需要1.35万亿的投资,这一数值高 达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82万亿)的28%。而另据估算,若2011年保障房之外的房地 产投资增长下滑至15%左右,房地产投资则仍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进而保证2011全 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以上增长。换言之,即使2011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仅靠保障房投 资也能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由此看来,保障房建设投资即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
成交量整体上来看,政府加大供地力度已成定势,这将激发企业筹资拿地的积极性;基 于各类监管政策限制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明年开发企业还需加快开发、销售环节的进度 ;政府土地放量及企业销售走量,共同推动一手商品住宅供应量攀升。而控制需求的“ 三限”政策很难放松或退出,购房需求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样,市场供不应 求矛盾或将略微得到缓和,在供给的推动下,明年的市场成交量将明显增加。区域上来 看,各大开发企业加速二三线城市发展或选择优先发展未限购城市,投资类需求会继续 转移至非限购城市,供需双重作用下,未限购的二线城市涨幅较大;结合过去市场交易 特征,限购类城市未来成交量涨幅在15%~20%,非限购类城市可达30%。
② 谁能帮我写一篇关于“深圳工薪阶层住房情况调查”的调查报告啊
(小标一)低收入者如何解决住房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难题是令整个社会关注的。专业人士指出,人们可通过政府运作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据悉,去年本市住房保障和房改货币分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启动了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房补贴工作,首次将全市城镇非拆迁“双困”家庭纳入了住房保障范围,形成了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双困”家庭租房补贴、公房租金核减五条住房保障线。去年,共新增受益家庭2.08万户,累计有5.3万户家庭享有住房保障。五条住房保障线受益市民达到了8万户。今年本市将扩大受益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全年新增最低收入住房困难租房补贴家庭5000户,新增经济租赁房租金补贴家庭2000户,配租廉租房1000套。同时建设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年内上市2万套、150万平方米,使享受社会住房保障的家庭达到8万户。因此,低收入市民一定要格外关注以上政策的具体执行阶段,把握住解决住房难题的时机。
(小标二)中小户型商品房怎么买
在众多工薪买房人透露的心声中,其中不乏对“小户型”的几种担心:买小户型房还要彻夜排队吗?小户型房还是单价高得“傲视”其他房型吗?城市周边的小户型房能让人住得舒服吗?
专业人士指出,小户型住房已经是市场的主流产品。改善住房供应机构,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供给,不仅仅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问题,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的必然选择。据本市有关部门人士介绍,为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今年的商品住宅建设不仅加大普通商品房建设力度,还要建设一批小户型住宅。同时,本市在外环线以外规划的新居住区将全面展开建设。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城市周边小户型新房面市。此外,今年边缘区域的交通及生活配套设施将逐步成形,也为买房人提供了便利生活的条件。
(小标三)买好房子还要注意环保指标
工薪阶层如何买到好房子呢?衡量性价比是最主要的方式。人们可以详细了解最能表现房产性能的指标,如质量、地段位置、设施配套条件、户型环境和物业管理等。通过选择品牌开发商来保障质量,同时要要重视有关交通设施的规划详规以及周边住宅的情况来判断项目前景。
一些业内人士还特别指出,2007年是关键的一年,同时又是2008年奥运建设的收尾年,无论城市建设的大环境还是房地产市场产品都将体现高标准特征。市房管部门人士提醒市民,从今年起,人们在买房时要留神,看看开发商是否公示所售商品房的节能措施和相关指标,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所看中的房子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也可以避免今后生活中因节能不达标导致增加各项花费。目前本市所有的新建住宅项目都必须达到“三步节能”的要求。新建的节能住宅建筑将采用加厚外墙保温、中空双玻璃外窗、屋面保温等方式实现节能,并保障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③ 2006年贵阳市居民住房状况调查报告
2006年贵阳市居民住房状况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收集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客观反应了我市城镇居民住房现状及需求情况,一方面为编制我市住房建设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科学制定贵阳市房地产中长期规划、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住房需求预测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对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稳定住房价格,科学实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居民住房现状
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一市三县高于中心区和三郊区
我市城镇住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3.04平方米,从各区县(市)来看,一市三县(清镇、开阳、息烽、修文)居民家庭住房建筑面积明显高于中心区(云岩、南明、小河)和三郊区(白云、乌当、花溪),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32平方米,中心区为20.18平方米,三郊区为25.77平方米。
2、户均住房建筑面积72.64平方米,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占80.7%
居民家庭户均建筑面积主要集中在30-90平方米之间,其中户均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的占9.74%,30-60平方米的占37.61%,60―90平方米的占33.34%,90―120平方米的居民占11.85%,120平方米以上的占7.46%,居民家庭户均建筑面积为72.64平方米。从各区县市看,中心区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与三郊区和一市三县相比略显劣势,住房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达56.17%,12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3.92%;而三郊区和一市三县6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分别为33.21%和24.28%,12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占7.21%和24.52%。
收入状况与住房建筑面积基本呈正比关系,低收家庭住房建筑面积普遍偏小,家庭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63.73平方米。
3、近四成居民住房为已购公房
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居民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呈多元化,居民住房构成较为复杂。调查结果显示,已购公房(房改房)是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住房的主体,占39.67%,商品住房占19.70%,公有住房占16.31%,经济适用住房占9.59%,原有私房占9.84%,集体土地上住宅占2.12%,其他占2.77%。从各区县市看,中心区和三郊区已购公房所占比例最大,而一市三县则以原有私房居多。
4、72.38%的居民拥有住房产权,住房成套率达83.97%
从我市居民房屋住用状态看,自有产权的占72.38%,家庭租住的占22.13%,合伙租住的占1.21%,借住的占2.69%,住集体宿舍的占0.83%,无证自建房居住的占0.76%。
从房屋成套情况看,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等设施的成套住宅占83.97%,非成套住宅占16.03%。
5、六成以上的住房建成于90年代以后,住房完好率达90.04%
从目前我市居民住房建成年代看, 60年代以前的占6.31%,70年代的占7.22%,80年代的占21.78%,90年代的占43.85%,2000年以后建成的住房占20.48%。从居民住房的完好程度看,完好的占54.75%,基本完好的占35.29%,一般损坏的占7.04%,严重损坏的占2.92%。
居民住房需求意愿
1、居民购房计划
未来五年内有住房需求意向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20.7%,其中13.27%的人预计在一年内购房,31.27%的人认为自己可能在2-3年内购房,预计在3-5年内购房的比例为55.46%。对于购房后原住房的处置,55.46%的居民选择自用,用于出租的占14.81%,用于出售的占10.21%,选择其他(归还原单位、房东等)占19.53%。
2、居民购房用途
——改善居住条件是居民购房的主要目的
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协调发展,居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改善自己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愿望日趋强烈。调查结果显示,从目前我市居民购房需求的原因和购房目的看,改善自己居住条件的占了绝大部分达76.77%,其次因为结婚而需购房的占11.68%,出于投资目的的占2.74%,因为原有房屋拆迁而另需购房的占3.13%,外地迁入的占4.02%,其他占1.66%。
3、住房套型面积需求
——60-120平方米是居民住房需求主流,90平方米以下的需求量占40.1%
居民对住宅建筑面积的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对中等和中等偏下建筑面积需求的比例较高,而对建筑面积较小和过大有需求人的比例较小,其中,建筑面积为60-90平方米、90-120平方米的需求比例分别为33.18%和41.42%,二者合计为74.60%,120-150平方米的占14.17%;而对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1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住宅需求比例较小,分别为6.89%和4.34%。
4、住房价位需求意愿
——中低价位住房是居民购房需求的主体
住房价格是绝大部分居民购买住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制约住房消费的瓶颈。由于贵阳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对住房价格的承受力也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有41.23%的居民表示希望购买房价在1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希望房屋价格在1000―2000元/平方米的家庭占42.12%,2000-4000元/平方米的占15.44%,而能承受房价在4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仅为1.21%。
5、购房付款方式
——抵押贷款是居民住房消费的主要方式
从我市居民购房付款方式意向看,选择抵押贷款方式的占61.77%,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的占16.66%,通过亲朋好友借款或赞助、靠卖旧房换新房的人等其他渠道筹资购房的占21.57%。
④ 求意一篇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和调查报告(急、急、急
题目比较多
选题的灵活性比较大
可以选自己擅长的
我能帮写
Q我
⑤ 谁有关于完善大连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急求!!!
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保障性住房保障覆盖面不宽、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单一、保障性住房监管力度不够......民革市委在调研中发现,大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建立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体,动迁安置房为辅助,经济适用房逐步减少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逐步通过房屋租赁方式,实现社会保障住房资源的动态流转。
大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社会保障性住房占市场上住房总量的比例不合理;二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构成结构上不合理,即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结构不合理,经济适用房比例大大高于廉租房比例。
保障性住房保障覆盖面不宽
对“夹心层”居民、刚毕业大学生、技术工人等群体居住的公共租赁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规定的申报收入标准偏高,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仍无法实现申请廉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目的。
货币补贴政策存在不足,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由于2009年商品房价格新一轮上涨幅度较大,已经远远超过部分申请家庭的购房能力,已经出现许多被摇上货币化补贴的住户自愿放弃货币化补贴的现象。
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单一
大连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目前完全来源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经济适用房补贴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公共租赁住房的资金还在准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筹措,缺乏财政的支持。
保障性住房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我市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主要是由街道、居民委负责。由于街道、社区没有住房保障专干,设备老化,难以保障基础审核工作。而且工资收入审核在我国目前的税务体制下是一个复杂问题,部分自由职业者的收入难以掌握。此外,对于购买经济适用房后改善收入条件的群体,目前的法律制度是终身享用,并可以出售赢利,未能建立退出机制和监管机制。
完善大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的建议
应加强并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长远规划,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纳入我市“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编制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和年度供应量,并对用地、资金等做出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特别应在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计划、用地供应计划中量化各项指标,便于操作,也利于社会监督。
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总量
住房保障部门、土地储备部门应定期编制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实施计划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优先储备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土地,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
要建立严格的保障性住房供地公示制度。建议分级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年度供地数量、布局、用地审批等情况。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用地的监督和监管,严格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不被挤占或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坚持“大分散、小集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原则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坚持“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要广泛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避免低收入家庭成片集中居住带来的交通等社会问题。
对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不宜大面积集中在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甘井子区,避免在效区形成新的贫困区,低收入群体的过度集中对政府的社会负担、小区管理、社会稳定都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甘井子区外,要考虑居民通勤距离、动迁等因素,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等城市交通便利地区进行适量分布,并列入各区政府考核指标中,体现“大分散”的原则。
建议建设不同群体的混合居住社区,在出让部分商品房用地时,将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作为挂牌出让条件;并应尝试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中心区或同一行政区或同一区域的商品房项目附近,做到两个小区相邻,共存分管,体现“小集中”的原则。
应以多种形式建设公共租赁用房,包括商品房小区配建、园区或厂区插建等,并鼓励企业提供自用土地参与集体宿舍和单身公寓为主的公共租赁用房的开发建设,从而进一步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来源渠道。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性住房形式,扩大住房保障对象的范围
廉租住房建设应逐步减少租金补贴户数,加大实物配租的比例。对受城市道桥建设等原因影响居住的房屋,应加大政府收购力度,收购后作为廉租房,既缓解城市建设中的社会矛盾,又解决最困难者的住房问题。
经济适用房建设除继续完成已开工经济适用房建设,不再安排新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由于收入统计机制在经济适用房申请、审查环节存在诸多弊端,不宜将经济适用房作为解决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模式,同时要取消货币补贴。
公共租赁房建设不仅有利于吸引我市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要针对暂无购房支付能力的“夹心阶层”和企事业单位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和引进的人才等特殊群体,大力推行保障性和创业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让公租房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立法,严格准入机制
1、严格准入机制。对于不同标准、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性住房要通过立法进一步细化申请条件、申请和审批程序、轮候配租、配售制度等内容,严格准入机制。同时,建议借鉴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轮候制度”,将符合申请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列入轮候册,并向社会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查阅。
2、加强住房保障基层工作办量。建议市编办解决街道住房保障专干编制,国土房屋各区分局增设住房保障科,并明确职能和职责,以切实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审核工作力度。
3、要实现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坚决杜绝“开豪车住政策房”现象。
住房保障部门与银行、社保、公积金、民政、劳动等部门应实行信息共享,以便住房保障部门如实核实申请家庭的收入、资产等情况。并要推行社区联组会审,由社区干部、社区居民组成评审委员,对申请家庭的情况进行评审。
强化保障性住房退出和监管机制,建立保障性住房的“回流”机制
1、禁止保障性住房租售,加强政府回购。取消购买经济适用房5年后允许自由转让的规定,改为“经济适用住房不得直接上市,由政府进行回购”,以保证保障性住房不断“回流”到政府手中,然后再以公平的方式提供给应保障的人群,以保证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目前,厦门市已经实行保障性住房禁止出租、转让,只能向政府申请回购。
2、对于符合退出条件的家庭,要从政策上引导其主动退出保障性住房。例如可通过提供低息购房贷款、优先购买保障性商品房、购房税费减免等优惠条件引导和鼓励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主动退出,自行买房或租房。对于符合退出条件而拒不退出的家庭,应通过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强制其退出保障性住房,加大执法力度。
3、应通过立法赋予住房保障中心的行政执法资格,增加执法人员编制,增设稽查处对出租、转租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严格查处。建立社区为主的社会监督与专业执法队伍相结合,税务、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相互协作的保障性住房监管体制,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确保保障性住房不被成为少数人出租牟利的工具。对享有住房保障的家庭,不仅要随时进行抽查,同时还要进行一年一次的定期审查。
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保障性住房预算资金。应利用住房公积金试点的契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将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现低成本融资,以弥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不足。
⑥ 请问关于调研报告怎么写。如果要写房价问题的,应该怎么进行调查
关于2010年房价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两会的召开,2010年的热点问题是被炒得沸沸扬扬。当然房地产问题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当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几乎是个“万花筒”。宏观决策者、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行业主管、投资投机者、低收入百姓及各种媒体,对过去和当下的房价与房价政策,众说纷纭,公婆说理各有一套。过去不一样,现在仍不一样。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者的一生消费”;一边在查囤地、增加土地供应,一边不断出现创新高的“地王”,等等。当两会召开期间,中央和地方推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更是使得房地产问题成热点问题的榜首。房价问题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备受关注,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住房问题”也都位居前列。
为了对当前房价的真实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我们对当前房价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当前房价是高了还是低了?
当前房价是高还是低的问题,一直是媒体争论的焦点问题。今天专家说 ,目前房价走势的拐点已经出现;明天专家又说,房价还要继续上涨。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首先我们走访调查了房地产交易市场。除了个别开发商认为当前房价还有一定降价空间以外,开发商普遍认为当前房价已经不能再降价了,否则房地产开发商都将破产。
接着,我们问卷调查了民众,民众最普遍的观点认为,近十年,房价有的地方上涨了好多倍,现在房价不大幅度下降,他们很难买房。
开发商和民众作为一笔交易的买卖双方,调查结果可能有失偏颇,所以,我们专门对政府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政府部门的答案总结起来主要是,政府不能干预市场行为,房价是高是低,应该市场说了算。至于民众反映买不起房,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年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只可以解决千分之一的贫困家庭。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目前房价已经过高,高房价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93%的人认为房价不正常,其中53%的人认为非常不正常。
高房价的元凶究竟是谁?是土地财政?房地产GDP?城市扩张的巨大需求推动?还是“绑架”政府和银行的地产商?
(一)政策刺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楼市回暖,我国政府从2008年年底开始先后出台了购买首套房可享受首付两成和房贷7折的优惠、二手房营业税减免期从5年缩为2年、土地出让金可以分期付款等一系列住房、土地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加上开发商的降价促销力度,大大刺激了楼市的刚需阶层。从而形成了春节后首轮以刚需为主力的购房热潮,让楼市迅速从寒冬复苏并回暖。楼市复苏的现实重建了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开发商开始买地、开工建房。同时,银行信贷额迅速增加,通货预期也频频出现,投资者们又开始一步步进入楼市,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并出现超出预期的爆发式增长。
(二)地价拉动
突飞猛进的地价成为房价上涨的第二大动力。2009年地王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就在2009年12月,中建国际联合保利分别以17.2亿、14.7亿、16.1亿的价格包揽奥体公园南区3号地、4号地、5号地;”在拿地的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拍卖现场紧张的举牌,使得价格以每3分钟上亿元的惊人速度攀升,地价高涨的结果就是房价上涨。
(三)营销策略的运用和改变
在楼市回暖的情况下,开发商更是抓住机遇,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为房价的飙升添上最后一份热量。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开发商面对突然涌现出如此多的购房者,营销策略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降价促销变为销控,即减少供应套数,拉长供应期,甚至一栋楼分单元、分楼层销售。结果就是在爆发性购买面前,原本就并不充裕的房源已经呈现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推动房价一步步登上云霄。
在上述三大因素的刺激和推动下,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把压抑很久的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使得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在关于房价调查问卷的结果中
一、
房价走向预期 百分比(%)
价格会继续上涨,上涨幅度会加大 3.6%
价格会继续上涨,上涨幅度会平衡 10.9%
价格会继续上涨,上涨幅度会下降 6.4%
价格保持不变 24.3%
价格会有所有下降,下降幅度会很大 4.4%
价格会有所有下降,下降幅度不会很大 50.4%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新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购房者消费调查研究》显示,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背景下,购房者观望心理严重。六成人坚信房价下跌。
综合各种原因总结:
(一)2010年房价大涨不可能,大跌也难,总体趋于平稳
首先,中央高度重视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例如,“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同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明确表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这些楼市调控表述说明中央对房价过快过多上涨等问题已经高度重视,表达了决策层调控房地产市场、打击高房价的决心。
其次,打击地价上涨预期,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3-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环比涨幅逐月扩大,全国楼市一片普涨。事实上,土地价格大幅度上涨,是不断推高房价的一大推手。如果政府严厉惩罚囤地炒地者,必然会打击地价上涨预期,从而遏制房价持续上涨。
最后,抑制投机性购房有助于平抑房价。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40%以及其他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相信会打击投机性的购房行为,对平抑房价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只要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相信房价疯涨一定会得到遏制,最终使房价涨幅回落,趋于平稳
(二)分时段来看房价走势
上半年房价主要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尽管有效需求降低,但新开工入市面积很少,加上政策的时滞效应,将依然在高位震荡;但下半年,随着新增供应的增加,供求平衡,房价会逐渐趋于平稳。
二、逾九成人认为房价不正常
调查问卷显示,当被问及现在的房价是否正常时,逾九成的受访者认为不正常
过高的房价,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不得不放弃或推迟买房计划,受访者中打算在1年内买房的只有99人,占7.7%,而选择5年后买房或不买房的,达636人,占49.5%。
三、 八成受访者选择按揭买房
现在的房价确实很高,那么多少价位才能被接受?调查显示,受访者能够承受的单价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在支付方式上,受访者表示,如果购房,将采取银行按揭贷款方式付款,占82.7%。
置业能力方面,受访者的置业能力中等偏低,有超过一半的首付能力在10-20万,1/2的月供能力在1000元以下。
住房现状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没有房子,目前主要通过租住农民房或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说明市场上的住房需求巨大,不过,房价高企和政策打压促使大部分受访者都放缓买房,同时,高压政策下投资需求受到压抑,市场上的住房需求以自住为主。
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房价的火速增长,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从“国四条”到“拿地首付不低于50%”,再到“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多个楼市调控政策。
第一,“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2008年年底,针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况,国务院调整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5年调整到2年。2009年12月9日,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有望打击投机性的购房行为,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
第二,“国四条”。2009年1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四项调控措施: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二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三要加强市场监管;四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第三,“拿地首付不低于50%”。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
第四,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40%。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等十一条措施,简称“国十一条”。在这十一条措施中,“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
当前房价的高居不下主要与社会制度有关,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住者有其屋”的理想;那些试图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住房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只会进一步强化住房问题的失范现象。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开山祖师空海曾言,“因为受小我的束缚,所以看不到事物。因而自己要和大日如来化为一体。即宇宙的生命和自己划为一体,这是大日如来就进入自己之中。这就是大我。站在大我的立场上,事物就会看得很清楚,而且一般认为办不到的事情也能办得到”。同样,日本稻盛财团董事长稻盛和夫也强调,如果仅仅“拘泥于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利益,看到的范围就会有限,自己周围的狭窄的利与虽然能够看到,但超过一定的范围就看不到了。如果能摆脱利己,摆脱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具体活动,视野就会扩大好多倍。我发觉去掉自己的私心来思考问题,我的视野就会扩大”。显然,作为社会的精英,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高度人文关怀精神,真正的经济学家也应该关注公共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就房地产而言,经济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内在的制度缺陷并探寻完善之途径而不是去预测房市,后者仅仅是专门行业或职能机构中经济分析师的责职。然而,当前的一些经济学却把自己置于经济分析师的立场,局限于那种基于供求分析的狭隘领域和视角,基于孜孜小利来观察社会现状并由此提出政策建议,从而就将社会问题的现状与合理性相混淆了,这是当前房价等问题久而不决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