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住房建设 > 住房保障智慧城市

住房保障智慧城市

发布时间:2021-03-04 23:49:05

『壹』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指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组织机构 指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政策法规 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 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 指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运行管理 指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 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 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指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指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 信息安全 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有效性。 智慧建设与宜居 城市建设管理 城乡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 数字化城市管理 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建筑市场管理 促进政府在建筑勘察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房产管理 促进政府提升在住房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园林绿化 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 建筑节能 提升城市在建筑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绿色建筑 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城市功能提升 供水系统 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排水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 节水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燃气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 垃圾分类与处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供热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照明系统 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与服务 政务服务 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网上办事 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范围,提升网上办事效率。 政务服务体系 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教育 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劳动就业服务 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 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社会服务 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医疗卫生 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公共文化体育 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 残疾人服务 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 基本住房保障 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 专项应用 智能交通 指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智慧能源 指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的建设情况。 智慧环保 指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建设情况。 智慧国土 指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情况。 智慧应急 指城市智慧应急的建设。 智慧安全 指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 智慧物流 指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水平。 智慧社区 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水平的建设。 智能家居 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的建设。 智慧支付 指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的建设。 智能金融 指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的建设。 智慧产业与经济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 指城市产业规划制定及完成情况。 创新投入 指城市创新产业投入情况。 产业升级 产业要素聚集 指城市为产业发展、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 传统产业改造 指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指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 现代服务业 指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其它新兴产业 反映城市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

『贰』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大动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1月26日,市住建局召开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暨2015年工作总结会议,全体副科以上干部参会。市住建局副局长传达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住建局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交付的重点工作任务。

推动创新 · 全面深化住建管理领域改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市住建局将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深化住建行业管理领域改革,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步伐,全面加强全领域质量安全工作。鼓励企业开拓建筑市场,做好住建行业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提升建设市场监管效能。开展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更好规范和解决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责任落实。强化全领域、全方位的质量安全意识,对房地产、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全监控,对主管部门管理服务过程和结果全评价。

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城市管理改革部署。提高市政公用设施运行能力,规范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管理,创新治理方式,整合信息平台,构建智慧城市。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网格管理,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提高全民城市文明意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提升服务“三大抓手”重点项目的水平,推动“两个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加强协调 · 统筹城乡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市住建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坚持协调理念上,市住建局将加强协调,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在城市发展方面,市住建局要求统筹考虑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着力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落实清远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将商业地产库存改造为创客空间、商住复合地产。加大货币化安置和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打通供需渠道,积极推广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方式,进一步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通道。

其次,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方面,加强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佛冈县汤塘镇、专项试点项目连州市中山南“骑楼”街项目的指导,跟踪试点建设情况。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突出绿色 · 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坚持绿色理念上,市住建局将突出绿色,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一方面,市住建局将继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节能工作,研究引进适合清远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组织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等单位完成《清远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审查要点、技术图集的编制。

另一方面,继续在市区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完成《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限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砂浆的通告》的既定目标。加强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发展和应用的管理。

强调开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放是地方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增强各项工作透明度,激发群众监督正能量。

在坚持开放理念上,市住建局强调开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三严三实”整改清单。

同时,市住建局还将坚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打造一支能够适应和驾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按照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

坚持共享 · 补齐住建民生事业短板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民生公平正义的坚守,指出了发展的民生导向,具有深厚的民生伦理意蕴,是对民生伦理的新贡献和新发展。

市住建局坚持共享理念,补齐民生事业短板。首先是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清远住房保障政策,继续扩大保障范围,拓宽保障方式,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任务。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大力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改革工作,出台《清远市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筹集一批人才公寓,做好高端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其次,以“五城同创”为契机,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的短板。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公厕、社区体育公园、公共停车场等民生工程,积极推进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

链接 ·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市住建局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普法教育活动结束后,市住建局关工委对2015年度该单位学业优秀的干部职工子女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勤学风气,其中三好学生50人、好孩子37人、单科成绩优秀奖68人。

长期以来,在市住建局党组的关心支持下,市住建局关工委认真落实上级关工委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紧跟形势,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稳步推进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切实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5年,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要求,市住建局关工委向连州市大路边镇18间中小学和2间幼儿园分别赠送了有关文明礼仪的书籍共420本,款项共7999.60元。为培育青少年关爱贫困山区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意识,市住建局关工委组织267名职工子弟开展“关爱乡村·阳光行”的捐赠活动,一共募捐了12730元。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软件

『叁』 智慧城市,智慧酒店,智慧社区分别是什么.

智慧城市:

金鹏信息已经给郑州市做了新型智慧城市战略规划,通过不断地研究国内外案例,跟地方客户沟通,跟市民沟通,跟企业负责人沟通,跟团队成员讨论,新型智慧城市的轮廓在金鹏信息团队的脑中逐渐清晰了起来。新型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而是要让城市里面所有的人感觉更好。

如同“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新型智慧城市之于不同的人、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都会有不同的定义。

上班族说:“路上不那么堵,过年回家买票不那么难,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老人家说:“我有心脏病,如果我在家里突然跌倒爬不起来了,有人会很快把我送到医院,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小孩子说:“我不想一板一眼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要是在家就可以学习,能向老师提问,还能跟小伙伴交流,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创业者说:“我想办个公司,可是不知道流程,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合作伙伴,如果这一切都更加方便,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公务员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上访的人呢,如果他们的想法能早点跟我们沟通解决,大家其乐融融,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消防员说:“最好没有火灾,有烟雾苗头就好就能自动扑灭,但假如真正有大火了,我们能一路畅通地迅速直达现场,这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

这样的例子难以穷举,却全部指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任何技术的本质,都是要让人变得更加强大、让环境更适宜人的生活、为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顺畅……可这似乎只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那新型智慧城市本身到底是什么呢?

金鹏信息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搞清楚了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环境,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什么时候新型智慧城市建成,什么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还有如何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1、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环境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互联网虽然发明仅四十余年,但却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空间是不同于人类现实空间的一个崭新维度,是人类的第二空间、虚拟空间。在硬件资源和运行规则之上,网络空间的核心组成要素是ID、数据、连接,而现实空间的核心要素是人、物、事,两个空间的各个要素间能够交叉相互作用。现实向网络进行映射,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而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用,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使得城市有了“智慧”。这两个空间的交互就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

2、新型智慧城市的定义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目标,它是信息时代的现代城市对于未来的想象,要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新型智慧城市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它要改变以往依赖资源投入带动城市发展的粗放模式,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多方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3、新型智慧城市竣工时间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是一个城市基于现有基础,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会不断丰富,因此它不存在一个终极完成态。

4、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人”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开放平台,无论是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还是市民,都要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主体担负了不同的任务——政府出台政策和规划,企业进行建设和服务,研究机构发布标准和建议,而市民作为使用和评价的主体,会参与始终。

5、如何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从自顶向下的规划设计入手,首先要进行战略规划,从整体上把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接着进行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逐步将战略进行落实,并开展可持续的运营。当然,这整个过程是要滚动更新的,以保证战略能够持续保持其先进性和引领性。

信息资源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构建的基石。城市运行产生大量数据,对数据承载的事实进行组织及分析,能够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进而形成信息产品,实现服务创新,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动城市向着低碳、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促进数据被有效利用,需要先期建设信息资源中心,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将城市运行各个层面的数据汇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供各个领域的数据开发者使用,提供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面向对象的融合服务平台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抓手,是连接现实与网络两个空间的互动接口。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秉承“面向未来、面向问题、面向对象”的基本思路,其中的“面向未来”和“面向问题”更多的是针对战略规划阶段,而“面向对象”指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向城市的三类基本对象——市民、企业、政府,构建三大融合的服务平台,包括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以三大平台作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抓手和切入点,能够汇集面向对象的众多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无缝化的服务体验,连接新型智慧城市各个相关利益方,以信息化的手段促进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至此,新型智慧城市的轮廓已经清晰描述,带着这样的观点,可以清晰的解释何为新型智慧城市。

但相对于上述理性的描述,把新型智慧城市比喻成一个生态系统更形象。何谓生态系统呢?它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新型智慧城市和生态系统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多样化的对象、无处不在的连接、能量输入和流动、良好的自适应性……这其中,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1、要素多样 · 多样化的要素构成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多样性,相对应的,组成新型智慧城市的要素也十分多样,人、人与人形成的组织、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这些要素又拥有不同的属性、能力和特征。城市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身份和标签,他可以是家庭中的父亲、企业中的职员、商店中的顾客、道路上的行人……不同的身份对应了不同的行为特征、不同的生活需求和不同的社交轨迹。人与人的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单元,包括家庭、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等。城市中还有形态各异的基础设施,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基础改造所得,它们满足了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并随着文明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外延不断拓展,美观性需求也不断提高。自然环境也是城市中最基础的要素,自然环境被人所改造,同时也进行着自适应的改变。

2、动态平衡 · 要素间的信息流动使得新型智慧城市获得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随着食物链自由流动,保持种群结构的相对稳定。对于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即为流动的能量。信息的产生、汇聚、提炼、使用过程就是能量不断聚集并被消费的过程。城市中的所有要素既是信息的产生者,也是使用者。以交通为例,行人的个体行为数据被采集,汇集起来成为城市交通指征数据,经过智能交通系统分析,采用信号灯控制等手段,反作用于行人,分散交通压力,缓解拥堵。这个过程中,信息的流动和提炼产生了价值,并被消费。正如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使得系统能够保持稳定一样,新型智慧城市中,信息的流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进而使得要素间可以平衡。这个平衡的表现是多样的,比如人口结构相对完善而稳定、自然环境不因人的活动而过度破坏、建筑物能够坚固且节能、交通不会过度拥堵……

3、开放发展 · 对外开放的特性使得新型智慧城市能够不断发展完善

生态系统能够开放地接受能量,并内化为自身发展动力,实现系统的不断进化。在当今这个全面数据化、知识化、智能化、扁平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的组织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形式,互联网成为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换的重要方式。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是开放,这个开放不只是单纯的招商引资,而是提供良好的环境,迎接知识和创新的输入,成为更适合创新型人才发展、更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之处。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将依靠开放的创新型经济,实现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增长。

新型智慧城市,它是一个方向,指引着所有IT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一个磁场,汇聚了巨大的创新力量;它是一股洪流,裹挟着所有人奔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

智慧社区

设计背景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薄弱;二是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三是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四是公共服务项目少;五是小区房屋和物业服务层次低;六四缺乏统筹规划,相关人才队伍缺乏等。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的特征,智慧社区还能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和社会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普及和宣传争光添彩。


智慧社区基于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ADSL、无线宽带、3G网络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各种安防、管理、服务、交流等应用系统为业主提供保障,并通过电脑、手机、IPTV等方式手段达到消费电子、计算机、管理、通讯一体化,最终为业主提供高质量住宅、服务的目的。

产品功能

应用服务体系包括智能家居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便民生活服务、日志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智能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这些系统为社区各类人群直接提供服务。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肆』 如何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合作。目前智专慧城市建设还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间协作力度不足,对于“智慧”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各类资源分散且存在开放壁垒,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行业后进入者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还需要加大政策层面扶持等多方面。
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可从这些措施着手:
第一,成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第二,建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扶持和评估考核机制。
第三,建立企业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
第四,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第五,系统谋划智慧城市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和住房保障。
第六,筹备智慧城市研究院和知识中心。
第七,加快推进“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第八,建设智慧城市创业孵化器。
第九,发展智慧技术风险投资和交易平台。
第十,坚持“大公司战略”和“群体”战略并重,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靓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伍』 智慧城市建设须把握哪几个方面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有关要求,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二、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四)加强顶层设计。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方案要突出为人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要明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确可靠以及同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法规标准等的具体措施;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
(五)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设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快社会保障经办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推进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
(六)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药品阳光采购。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征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信访的网络平台,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
(七)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八)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10.16, 0.02, 0.20%)供给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大型工业企业深化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向旅游、餐饮、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
(九)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社会化应用。
三、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十)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源授权有需要的部门无偿使用,共享部门应按授权范围合理使用信息资源。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十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城市人民政府要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
(十二)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支持物联网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促进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鼓励物联网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应用。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生服务、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
(十三)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
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五、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十五)严格全流程网络安全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同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在重要信息系统设计阶段,要合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同步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在实施阶段,要加强对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审查,同步建设安全防护手段;在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定期开展检查、等级评测和风险评估,认真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增强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处置恢复能力。
(十六)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安全防护。加大对党政军、金融、能源、交通、电信、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重要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安全可控。完善网络安全设施,重点提高网络管理、态势预警、应急处理和信任服务能力。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行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十七)强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鼓励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信息安全认证服务,为保障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六、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十八)完善管理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推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电子政务和公益性信息服务外包和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信息服务。
(十九)完善投融资机制。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严禁以建设智慧城市名义变相推行土地财政和不切实际的举债融资。城市有关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优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应用,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对市政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要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和监督,研究出台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以及信息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全过程监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上的科学发展。住建部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城镇化建设,于2012年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工作,先后公布两批共193个试点。数据显示,这些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2600个,投资总额超万亿元人民币。科技部与国家标准委也于2013年9月底 选择了2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城市政府表达出申报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的明确意向。
另悉,为提高我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推进试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于2014年8月-10月期间举 办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系列培训。第一期培训于8月27日开始,主要为智慧城市申报培训,面向申报本次试点的城市、企业。

『陆』 中住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1月26日,市住建局召开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暨2015年工作总结会议,全体副科以上干部参会。市住建局副局长传达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住建局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交付的重点工作任务。

推动创新 · 全面深化住建管理领域改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市住建局将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深化住建行业管理领域改革,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步伐,全面加强全领域质量安全工作。鼓励企业开拓建筑市场,做好住建行业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提升建设市场监管效能。开展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更好规范和解决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责任落实。强化全领域、全方位的质量安全意识,对房地产、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全监控,对主管部门管理服务过程和结果全评价。

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城市管理改革部署。提高市政公用设施运行能力,规范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管理,创新治理方式,整合信息平台,构建智慧城市。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网格管理,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提高全民城市文明意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提升服务“三大抓手”重点项目的水平,推动“两个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加强协调 · 统筹城乡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市住建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坚持协调理念上,市住建局将加强协调,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在城市发展方面,市住建局要求统筹考虑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着力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落实清远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将商业地产库存改造为创客空间、商住复合地产。加大货币化安置和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打通供需渠道,积极推广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方式,进一步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通道。

其次,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方面,加强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佛冈县汤塘镇、专项试点项目连州市中山南“骑楼”街项目的指导,跟踪试点建设情况。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突出绿色 · 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坚持绿色理念上,市住建局将突出绿色,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一方面,市住建局将继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节能工作,研究引进适合清远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组织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等单位完成《清远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审查要点、技术图集的编制。

另一方面,继续在市区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完成《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限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砂浆的通告》的既定目标。加强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发展和应用的管理。

强调开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放是地方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增强各项工作透明度,激发群众监督正能量。

在坚持开放理念上,市住建局强调开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三严三实”整改清单。

同时,市住建局还将坚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打造一支能够适应和驾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按照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

坚持共享 · 补齐住建民生事业短板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民生公平正义的坚守,指出了发展的民生导向,具有深厚的民生伦理意蕴,是对民生伦理的新贡献和新发展。

市住建局坚持共享理念,补齐民生事业短板。首先是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清远住房保障政策,继续扩大保障范围,拓宽保障方式,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任务。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大力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改革工作,出台《清远市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筹集一批人才公寓,做好高端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其次,以“五城同创”为契机,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的短板。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公厕、社区体育公园、公共停车场等民生工程,积极推进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

链接 ·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市住建局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普法教育活动结束后,市住建局关工委对2015年度该单位学业优秀的干部职工子女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勤学风气,其中三好学生50人、好孩子37人、单科成绩优秀奖68人。

长期以来,在市住建局党组的关心支持下,市住建局关工委认真落实上级关工委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紧跟形势,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稳步推进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切实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5年,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要求,市住建局关工委向连州市大路边镇18间中小学和2间幼儿园分别赠送了有关文明礼仪的书籍共420本,款项共7999.60元。为培育青少年关爱贫困山区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意识,市住建局关工委组织267名职工子弟开展“关爱乡村·阳光行”的捐赠活动,一共募捐了12730元。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软件

『柒』 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为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亟待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应该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促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出发,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
2、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与以往的城市信息化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刷新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3、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4、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最近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从内容来看,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5、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我国根本没有技术和产业主导权,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的技术掌控之下,几乎没有安全可言。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其潜在威胁也更大。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规划信息网络安全,整合当前分散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6、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法律法规问题要比传统的互联网时代更加复杂。就我国而言,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大量"欠账",许多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在物联网时代,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捌』 如何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市区(县、市)两级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成立“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抓总推动杭州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应该是“三位一体”,既通过授权代表市委、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又是一个主管部门,统筹管理智慧城市建设,还要扮演好整合资源平台的角色。因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实体化运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所需人员首先从市经信委选派,同时可从有关部门、单位、企业抽调专职人员。充分吸收借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专门成立正局级的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为发展旅游业专门成立正局级的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的经验。建议各区、县(市)同步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专人抓好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要健全完善市和区、县(市)联动机制,市里负责抓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统筹解决好“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办事、有地办事、有房办事”问题;各区、县(市)及智慧城市建设主体负责抓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设、营运、管理等事宜,形成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的系统供应商的强大合力。
第二,建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扶持和评估考核机制。
加快建立推进智慧化发展的行业标准化制度。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和创新模式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智慧杭州”品牌和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智慧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形成和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加强智慧技术的标准化研制和安全应用,以技术和产业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加快制定智慧技术和产业研发的法规标准和考评管理制度。包括智慧技术与产业的准入标准规范,智慧技术与产业的激励制度等。建立与国家配套、切合实际的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考核制度,将地区智慧产业与城市发展成本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把考核评估作为系统解决方案验收和改进的重要举措,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运行评估,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同时,要对各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各行各业的智慧发展进行评估考核,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从今年开始,对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在内的杭州所有的新建筑,把新一代城域网(智慧城域网),特别是物联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作为一个前提,并纳入考核,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第三,建立企业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
进行企业的“技术、产品、方案”的系统编制。在研究制定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时,请每个相关企业报告一下能够为智慧城市提供的国内领先技术,市有关部门可以把企业提供的领先技术编制起来,组成各种各样的全国领先的系统。以杭州市为试点,63家规模企业的技术先进点可以编制成无数个应用系统。通过排列组合,应用系统中间又可以排出很多子系统,比如智慧医疗系统里就有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使用视频、网络等不同的技术,有的甚至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编制新的应用技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系统编制好,就可以通过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大市场、大平台,依托这个市场、平台输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模式和一流的人才。这样我们这个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供应商就可以面向全国提供服务。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组建专门企业,推动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主要承担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能。公司可以采取“国有资本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政府确定并提供运营服务外包的资金、激励性政策、社会性利用的收费定价与分成政策、运营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公司下设若干智慧应用事业部,包括智慧企业、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建筑、智慧楼宇、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智慧旅游等14个智慧应用事业部,分别负责相应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等业务。
第四,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一方面要继续增加杭州市工业专项资金的总额,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资金安排结构。设立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参照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应至少筹措三到四亿元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要发挥市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增加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建立和支持杭州市智慧技术和智慧产业专项发展,主要包括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生态环保、绿色能源、智能电力、智能物流、智能医疗、地理信息处理、智能政务、智能社区、城市规划、金融投资等领域。专项资金要用于支持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投资、公共平台、开拓市场等项目,发展资金要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每年根据项目需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在有关产业中予以分配。重点产业(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的资助项目,市本级企业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各区、县(市)企业由市财政与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资金支持的奖励项目由市财政全额承担。
第五,系统谋划智慧城市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和住房保障。
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人脑+电脑+文化”。建设“智慧城市”,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工程,尽快集聚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一大批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大批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加大政策引才力度,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建议在杭州原有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基础上,面向专业技术人才推出人才保障房,合理设定条件,把所需各类专业人才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实施市委、市政府原先已经公布的人才专项用房计划。将具有本市户籍,智慧城市经济相关领域的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专业人才逐步纳入人才专项用房体系。因为人才专项用房的性质是限价房,而限价房是国务院及有关中央部委明确可以由地方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明确限价房为政策性商品住房,不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一起划为保障性住房范畴,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确定是否建设、建设多少面积等。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有按照限价房建设的人才房项目。我们认为,杭州只要有了人才专项用房制度,就一定能吸引并留住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人才。同时,要适应当今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拓宽工作渠道和手段,扩大工作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要认真落实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使杭州成为人才创业有舞台、发展有途径和贡献有激励的“求知创业天堂”。
第六,筹备建立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研究院和知识中心。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高速计算、高速传输、海量存储、异质异构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整合利用。要在智慧城市系统中采用成熟、先进、可靠及适度超前的现代信息技术,重视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等技术的开发。2012年3月,中国工程开始启动建设科技知识中心,这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智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知识中心服务于中国工程院的发展目标,将成为服务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建议借鉴中国工程院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由市委、市政府批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联合华数、阿里巴巴等企业,发起成立“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研究院”,作为杭州智慧城市智力和研究资源的协调平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工作,统筹推进“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知识中心”建设,服务于杭州乃至全国600多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杭州智慧城市知识中心有两大任务:一是收集杭州和国内外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每一个系统都是最先进的;二是可以把杭州企业的优秀产品和方案通过这个系统向全国进行推广。建立这样的智慧城市知识中心十分重要,它既能够为各个企业的产品改进、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提供帮助,又可以为杭州今后开展相关的情报积累和知识储备奠定基础。
第七,加快推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吸收借鉴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特别是十大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解决智慧城市经济产业园区的用地问题,使园区成为杭州发展智慧城市经济的“孵化器”和主战场。一旦园区建设规划出台,就必须在用地指标和征地拆迁上予以保证。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经济园区建设,有利于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问题,有利于用足用活高新开发区的政策,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试点方面,建议形成杭州城区层面“1+3”的试点模式,即滨江区和上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其中,高新区(滨江)作为智慧城市的新城区试点和重中之重,结合创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与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智慧城市经济的产业特色;上城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老城区试点,依托思科公司中国总部,开展智慧城市应用服务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全面试点;拱墅区作为物联网进楼宇的试点,依托中国(杭州)智慧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开展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江干区作为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应用服务试点,江干区丁桥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方位探索。在有关试点城区、乡镇(街道)建设方面,要坚持两个“三位一体”和两个“两手抓”,科学设计试点项目。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先行、招商紧跟,滚动推进、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智慧城市经济园区建设步伐。要按照建设“小特区”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体制,配强班子,充分授权,推行封闭式管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要强化园区特色,做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建设生态型、花园式园区。
第八,建设市区(县、市)两级智慧城市创业孵化器。
创业孵化器是打造智慧城市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杭州智慧城市孵化器建设上,一要继续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孵化器。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十二五”规划,尽快制定出一个进一步扩大孵化器规模、完善孵化器功能的计划,发挥其在全市孵化器建设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孵化器要对小企业提供特殊的优惠待遇,比如免除前两年租金,无偿提供生产、科研用房和电脑,免费在政府网上宣传等,让小企业尽快茁壮成长。二要抓紧建设区、县(市)级孵化器。各区、县(市)都要立足各自实际,盘活存量与增加增量相结合,分别建立一两个孵化器,并与高新开发区孵化器联网,在全市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合作、互补氛围。三要大力鼓励企业创办孵化器。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专业性强、特色明显的孵化器。四要把有些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中心办成小型孵化器。
第九,发展智慧技术风险投资和交易平台。
风险投资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要尽快出台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和相关税收、资本兑现等方面的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要推动有限合伙制的运作。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及在实践中锻炼的办法,造就一大批风险投资人才,并争取培育出若干个“大师级”的风险投资家。加快设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按照“扩大社会影响、扩大成员单位、扩大活动频率、扩大服务深度、扩大合作成效”的要求,进一步办好创业联合投资协作网。构建多层次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健全市产权交易市场,扩大交易范围,增强交易功能,为股权流动以及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公正、透明、规范、有效的交易载体;疏通并购、回购等退出渠道,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大公司从事并购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市商业银行和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智慧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的回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第十,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并重,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相结合,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主体。大企业、大集团是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基础,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大公司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手抓“群体战略”,倡导“和谐创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则必须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典型。总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小企业的发展,培养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有了这样一批企业,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

『玖』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办法全文

第一条 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第五条 由申报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六条 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
(二) 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
(三) 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四) 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第七条 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文件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签章)。
(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应体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
(三)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1.基本概况。包括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现状,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等。
2.可行性分析。包括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及风险分析等。
3.创建目标和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提出合理可行的创建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建设期限和工作计划。
4.技术方案。支撑创建目标的实现和服务功能的技术路线、措施和平台建设方案。
5.组织保障条件。包括组织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和资金筹措方式等。
6.相关附件。 第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成国家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城市规划、市政、公共服务、园林绿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
专家委员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并负责智慧城市创建的技术指导和验收评定。
第九条 评审程序包括材料审查、实地考查、综合评审等环节。评审专家组从专家委员会中抽取专家组成。
(一) 材料审查。专家组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二) 实地考查。专家组对通过材料审查的城市进行实地考查,考查内容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保障体系和建设基础等,并形成书面意见。
(三) 综合评审。专家组通过查看申报材料、听取工作和试点实施方案汇报、听取实地考查意见和综合评议等程序,对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行综合评审,并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第十条 综合评审意见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批准后的试点城市名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布。 第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明确创建目标、创建周期和建设任务等内容。
第十二条 承担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创建工作行政责任人,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实施工作。
第十三条 试点城市在创建期内,每年12月31日前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交年度自评价报告,说明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根据年度自评价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实地考查建设工作进展,并形成年度评价报告。
第十四条 创建期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创建任务书组织验收。对验收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未通过验收的允许进行一次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组织复验收。
第十五条 评定结果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核定后,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其相应等级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解释。

阅读全文

与住房保障智慧城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