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昆剧和昆曲有什么区别
昆剧和昆曲都是指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戏曲,在人们口头上并无区别,指的都是昆山戏剧。但是,它们还是存在这本质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字面含义不同:
曲:曲调,指旋律的曲折形态。剧:戏剧,指情节的唱演内容。
从字而解释看,
“曲”主要供人唱的,所以常与动词“唱”构成动宾词组“唱曲”,
“剧”主要供人演的,所以常与动词“演”构成动宾词组“演剧”,除了唱曲外,还须表演身段、形体,应该说“剧”比“曲”有着更丰满的内涵。
一般以唱为主的活动称为昆曲活动,如昆曲曲会、清唱昆曲等;以演为主的活动称为昆剧活动,如昆剧团、昆剧艺术节等。
2、代表的发展阶段不一样:
昆曲是由昆腔发展而来的,而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昆腔“止行于吴中”,江西人魏良辅投奔昆山,进行昆腔改良。他的主要功劳是将南北曲的精华融会贯通在““卜自无意趣”的昆腔中,并精细地设计运腔、吐字、伴奏,终于使濒临衰落的昆腔迎来了新生。此时的昆腔被称为昆曲。
随后,基本和魏良辅同时代的昆山巴城人梁辰鱼,将比较单调的唱曲形式发展成生动活泼的演剧形式。他率先编创传奇《浣溪沙》,将昆曲运用到戏剧情节的演绎中,创立了各种行当角色,赋子了昆曲演唱以更大的魅力。此时的昆曲演唱已进入到昆剧阶段。
简单来说:昆腔——昆曲——昆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代表了昆山戏剧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㈡ 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有谁知道主办方和承办方是谁
应该是苏州昆剧团,我们这儿播新闻的时候是他们的人出面的,地点就是苏州版昆剧团。权尽管我对昆曲很感兴趣,但是我和多数苏州人一样,对这个没兴趣,听说主角只有18岁,商业气息很重。说是要还原家班演出的形式,其实是······算是咱们苏州的“败笔”,想想看,只有2个小时啊!远远不如之前的青春版~~~无奈~~~这事只是在我们这儿上了一次电视,此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
㈢ 昆曲的历史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昆曲在我国元代末年,明代初年,即公元十三世纪末就已流行在江苏省昆山县一带,后来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昆山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总结南北曲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戏诸声腔的特点和长处,创造出一种细腻轻柔的腔调,称为“水磨腔”,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箫、管、笛等乐器,这比当时流行的其他声腔有很大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就流传开来,后来人称昆山腔,也叫昆曲。
五百年来,经过无数剧作家、音乐家、演员和人民群众的不断丰富加工,昆曲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很多剧种至今还保留演出昆曲剧目,成为多种古典艺术高度综合的代表剧种。
昆曲特点:
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
l、剧本:昆曲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
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
昆曲直到现在还经常原封不动,演唱几百年前作家的作品。
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全套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昆曲唱腔没有过门。一支曲子一直唱到底,而且音域非常宽,如女声要真假声结合,难度非常大,京剧则每句都有过门,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而京剧主要是京胡。
3、表演:昆曲由于它的剧本和音乐的特点,使之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非常高,昆曲最大特点是载歌载舞,由于昆曲文词非常典雅,所以在每句唱段中经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或者用动作来辅助对文词的解释,昆曲的舞蹈动作经过意象、变形和装饰性的各种手法使动作非常优美。连绵不断,但难度也非常大,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一边演唱、一边舞蹈,京剧则是演唱时没有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或舞蹈动作时,一般都不演唱,凡载歌载舞的剧目,一般都是演昆曲剧目,象《挡马》、《闹天宫》都是昆曲剧目,后来经过加工提高,也成为京剧经常演出的剧目。
昆曲的表演非常细腻,每个行当都有不同特点,如旦角的妩媚多姿,小生的儒雅潇洒,花脸的粗犷豪放,武生武旦的刚健潇洒,小丑的诙谐幽默。
㈣ 顾笃璜的主要经历
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迁到苏州,设有艺术教育系,
他便去报考。第一志愿是美术,录取的却是第二志愿戏剧,后来得知因为戏剧专业报考者太少,他被调剂过来。在他看来,戏剧鼓舞民众斗志的作用大大强于美术,何况学校是公费,不但不收学费,还供应食宿,他因此没有放弃这一学习机会。1947年,追求真理的顾笃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革命需要,1948年将近年底时,组织决定他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办了休学手续,参加了由4人组成的特别宣传组,在他家祖传的已停产的豆腐乳工场,秘密油印以地下学联名义刊印的《新生》报。1955年,苏州市文化局成立,文联与文化局合署办公,顾笃璜任副局长。1957年参与筹建苏州市戏曲研究室,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兼管江苏省苏昆剧团艺术工作。1972年,顾笃璜恢复工作,调任江苏省苏昆剧团团长。1982年3月,经顾笃璜倡议,在苏州重建昆剧传习所,他主持其事,我们的宗旨还是传承、保护昆剧文化遗产。1989年,苏州昆剧传习所与苏州大学中文系合作,创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昆剧艺术本科班,招收20名本科生及1名日本籍研究生,苏州昆剧传习所负责该班昆剧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顾笃璜常年从事昆剧学术理论研究,主持编选了《韵学骊珠新编》、《昆剧选浅注》、《昆剧穿戴》,出版了2期《昆剧艺术》杂志。2004年,顾笃璜执导的长达50折的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在台北(2月)、苏州(6月)、北京(12月)演出,为昆曲界一大盛事。
㈤ 请问昆曲和京剧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关系:
当年徽班进京时,北京地区流行着很多戏曲。有昆曲、戈阳腔等其中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他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被称为“雅部”,而其他地方剧都被成为“花部”。当时清廷的戏曲政策试扬“雅部”抑“花部”,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为满足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徽班在演出剧目、人员组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姿态,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现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
经过不断的融化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试期。由此可以说,京剧是由徽调、昆曲、楚腔、梆子腔等不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形成的。
区别:
1、文学性不同。
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的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剧作家或知识分子。
京剧是俚俗的剧本,传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姓名有的不可考。
2、句子构成不同。
昆曲的唱词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京剧唱词是五字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有着源自说唱文学的痕迹。昆曲是一首一首的歌曲,曲牌名称虽有一样的,但曲调随字的四声阴阳不同而变化。
京剧是所谓板腔,由少数十分单调的曲调原型(主要只有西皮及二黄两种,是上下句的说唱文学套上音调而构成,音乐非本质,本质是吟哦)加以几个变型,型式少,调子往往听来千篇一律。因属吟哦,所以才以板为单位拉长缩短,这就是板腔的来源———说唱文学的“吟哦”。
(5)昆曲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局长扩展阅读:
京剧历史起源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
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著名。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
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
“乱弹”乱唱,红火异常。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㈥ 红楼中人的生活,为何被说都与昆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红楼梦》不是一本很古板的书,它有很强的生命力,美食和建筑装点了其中的结构,诗词丰富了内涵,戏曲让它充满韵律,好像不是写书而是在唱歌。《红楼梦》中较多出现地是昆曲,它在其中丰富着众人的生活,尤其是宝黛爱情,好像每件事都和昆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昆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昆曲是他们了解爱情的来源,很多关于爱情,学会反抗礼教追求自由恋爱昆曲之所以与众人的生活和宝黛的爱情有着深深的关联是在于,昆曲在一步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没有刻意强调,无意中就做了很多的铺垫。
为了迎接元春回家省亲就组建了梨香院的十二个小戏子和教导的老师,元春回家时所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对贾府的命运和她自身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贾府的发展如一树繁花,盛极必衰;元春的生活高高升起重重落下,最后死于宫斗,这些无形中就从戏曲里展现出来。
薛宝钗十五岁生日时,又出现了三个曲目:《西游记》,《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刘二当衣》。这次中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说扮演小旦的龄官长得像林黛玉,因此还生出了一场风波。宝玉同时得罪了黛玉和湘云,后来因为听到过宝钗所讲解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写了一个偈子,也暗示了宝玉将来会出家结局,如果不是黛玉的细心宽慰让宝玉放弃了这个想法,或许早就成真了。
还有一次宝玉知道龄官唱戏很好听,就央求着给他唱一出,可是龄官不愿搭理,高傲的她看不上他却对贾蔷情有独钟,宝玉很失落,可是看到他们二人相处的场景又明白了原来了爱情要专一,每个人都只能得到一个人的眼泪,在这里宝玉也想明白了放弃博爱,专心的爱黛玉一人。
总之,因为昆曲中有很多地方都在讲述爱情,所以它对宝玉和黛玉在爱情方面的领悟,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它会与他们的爱情有很深的联系,而且因为昆曲时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它自然而然就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因此昆曲是读红楼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㈦ 清代后期为什么昆曲的影响逐渐减弱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 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版期。在这段权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常识文艺篇。
㈧ 昆曲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从内部情况来看,昆曲的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昆曲的原创力每况愈下,昆曲自身的创作力没有与时俱进。清康乾以后,原创的昆曲名剧尤其是成功大戏严重匮乏,创作后劲严重不足,昆曲沦为了一种“吃老本”的艺术。我们知道,作为在中国戏曲史的曾经风光了二百年的昆曲,其创作到了清代南洪北孔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之后便没有了强劲的嗣响,失去了强有力的原创推动力量。由此,一方面是折子戏和选场演出形式滥觞,昆曲的演出内容越来越局促狭隘;另一方面,昆曲再也没有出现《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品,只能走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极不健康的发展道路,最终逐渐地走进了历史的小胡同。
二是观赏趣味和审美倾向与社会大众有差距。昆曲剧目多是出自文人雅士之手,但观赏趣味的过度雅化和文词的佶屈聱牙距离大众接受能力甚远。在梁辰鱼、张凤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戏剧家的手中,昆曲创作走的是雅化观赏趣味路线,演出圈子基本上是局限在士大夫阶层人群;昆曲的文词佶屈聱牙的弊病十分明显,即使是《牡丹亭》这样的作品,清代的李渔就对其某些唱词的过度“雅化”提出过批评,称其“妙语”只可做文字观,不能做传奇观②。关于这种高度雅化的观赏趣味和审美倾向是好是坏,“花雅之争”的战局结果说明了一切。
三是演剧形态的固化和演出内容的模式化,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昆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既给昆曲累积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塑造着昆曲的固化特征。从演出行当上来说,昆曲主要是以演出生旦戏为主;在故事内容上,主要是演绎才子佳人和帝妃宫恋的故事,这种固化的演出模式到了清乾嘉以后就给人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审美疲劳负担,随着异彩纷呈而又通俗易懂的花部的兴起及其大受观众的欢迎和追捧③,而昆曲遭人冷落的必然命运拉开了帷幕。
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编剧、度曲、表演创作人才严重失衡。昆曲在清代以后呈现的是表演艺术的独门“单人舞”式畸形发展面貌。自《桃花扇》以后,昆曲原创剧本创作尤其是成功名作凤毛麟角,同时昆曲音乐的创作创新力量也不复再现魏良辅、梁辰鱼等人的创作气象。在表演上,以京剧、秦腔、梆子腔为代表的花部诸腔又比昆曲的表演更加生猛和出新,在剧目内容上,花部诸腔的创新也比昆曲更为优越,于是,缺乏综合性人才结构支持的昆曲从形式到内容都逐步地落后于花部诸腔,也落后于时代。
㈨ 昆曲发源于什么地方距今大概有多少年
1、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2、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N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 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㈩ 昆曲的发展史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10)昆曲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局长扩展阅读:
艺术特色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曲艺术节
中国昆剧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文化局、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昆剧研究会以及有关资助单位协办。中国昆剧艺术节以保存和发展昆剧艺术,增进世界各国昆剧爱好者的沟通为宗旨。